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3-11 10:06:03
原標題:闞麗君和她的“藝教工程”
來源:中國教育報
●藝術是通往心靈的最佳通道,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幫助更多熱愛藝術的孩子實現夢想。
●每個前進的時代都有英雄,每個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養。對于青少年來說,學習英雄的品行、了解英雄的事跡、感受英雄的力量,意義非凡,這些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闞麗君,歷任中國歌舞團節目主持人、團長助理,北京電視臺《名人訪談》節目總制片人等職務,北京市政協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委員,文化部優秀專家,國家一級節目主持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現任民進中央委員、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
近日,《虎娃虎妞賀新春·2022少兒春節特別節目》在電視、網絡平臺播出后人氣一直很旺,總播放量超過800萬次。
90分鐘舞臺表演的主角都是孩子們。
“公益活動始于少年。”節目總導演、總策劃,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闞麗君一直這樣倡導。
無論是聚光燈下的藝術綻放,還是公益之路上的艱難跋涉,闞麗君的每個人生階段都站在藝術的舞臺上,盡管這個舞臺,有時是她親自上場,有時則是隱身幕后。
(一)
1980年的中秋夜,首都體育館座無虛席,《北京晚報》主辦的《新星音樂會》盛大啟幕,3萬多張票3個小時售罄。
“推出新人、推薦新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連續兩場演出,現場觀眾見證了新中國流行音樂的誕生。
闞麗君作為新秀“報幕員”,也和歌星朱明瑛、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一樣,一夜走紅、家喻戶曉,被業內稱為“中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主持人”。
2022年,42年后的一個冬日下午,記者與闞麗君面對面聊起來。
綠色短上衣、黑色闊腿褲、半高跟鞋,走下舞臺的闞麗君風采依舊,端莊優雅、時尚有范兒。
“我對當明星的感受和榮譽早已不再依戀了,那個時候覺得名氣好像特別重要,做事情也總想得到他人的認可。”現在的闞麗君則認為“藝術是一把鑰匙”,可以打破時空,連接美好、傳遞溫暖。
“過年了,過年了,大虎小虎跳起來,跳出個虎虎生威……”
作為“藝教工程”項目在2022年的第一次公益活動,《虎娃虎妞賀新春·2022少兒春節特別節目》表達了孩子們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新風貌,成為歷屆少兒公益晚會的亮點和標志。
“牽掛著那些困境中的孩子,想著為他們多做一件事。”每當看到孩子們認真的表演,闞麗君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闞麗君出生在素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哈爾濱市。
“那是一座音樂之城,彈鋼琴、唱歌、詩朗誦,從街頭到每家每戶都有著或濃或淡的藝術氛圍。”闞麗君笑著說,小時候的自己是在藝術的蜜罐里“泡大”的。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時的闞麗君顯露了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唱歌、跳舞、表演、繪畫樣樣都會,說來就來,舉手投足間還透著一股童星氣質。
“藝術的啟蒙對個人成長非常重要。”闞麗君就讀的江沿小學,是一所有著重視藝術教育傳統的學校,只要有機會,老師們就讓闞麗君去展示。
進入哈爾濱市第九十一中學,闞麗君更是學校的文藝骨干。那時,學校經常組織文藝表演,她就在節目中有模有樣地“串場”,在老師和同學眼里,闞麗君是個天生搞藝術的“好料”。
“學校豐富的藝術活動給我提供了土壤,更有興趣和熱情做喜歡的事情,也為后來的藝術生涯打下了基礎。”闞麗君十分感恩校園舞臺給了自己成長的氛圍和空間。
從自己兒童時期的藝術啟蒙受到啟發,2017年,闞麗君發起了“藝教工程”公益項目,一方面旨在長期培養基層藝術教師,促進藝術教育均衡發展;另一方面聚焦少年兒童從3歲到18歲的關鍵成長階段,通過綜合藝術的表現形式,為其成長啟蒙。
“‘藝教工程’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藝術教育,進一步推動我國藝術教育發展,為提高少年兒童的藝術素養而努力。”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傅國亮說。
多年來,通過對長征沿途縣、鄉、村各級中小學教師進行系統深度的培訓,“藝教工程”幫助鄉村中小學“開齊、開足、開好”藝術課程,還打造了《致敬英雄》系列節目及延展活動,通過影視藝術教育的方式,潛移默化中提高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修養。
“做教育公益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凈化心靈。”闞麗君介紹,2019年,“藝教工程”得到了教育部認可。
(二)
《新星音樂會》后,闞麗君的演出邀請紛至沓來。主持,演電影、電視劇,唱歌,繪畫……藝術之路寬廣,鮮花、掌聲圍繞。
闞麗君完全可以一直這樣安逸而愜意地生活。
但闞麗君接受了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的新身份,為自己貼上了“公益人”的新標簽。
教育公益這條路走起來并不容易。
“放下姿態,張口求人。”2014年,接過會長接力棒的闞麗君就一直為資金而不斷奔走。
“藝術點亮生命,夢想創造未來。”1986年成立的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是全國公募基金會,可在闞麗君接手的當時,基金會不僅沒什么“家底”,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在社會上的負面傳聞不少。
修訂章程和規章制度、完善組織架構、清理整頓下屬機構……闞麗君一邊著手整頓,一邊四處洽談合作。
得知一家企業有意愛心助學,闞麗君便帶著團隊去調研,研究設立了愛心助學公益項目“思源計劃”,最終企業捐贈1000萬元。學生們得到有效資助,基金會步入正常運營。
“先筑巢,后引鳳。”闞麗君秉持這一理念,開展了“2015感恩母親節”“愛在人間慈善之夜”“女童保護千手一行”“牽手——革命老區公益行”等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動。
“要讓公益項目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闞麗君帶領團隊深入基層,先后去了安徽金寨、陜西延川、山東臨沂、廣西崇左、貴州黔西南等地區,把關愛的目光投向那里的孩子們。
因地制宜,基金會確立了“牽手革命老區孤貧兒童成長計劃”這一核心項目,按每人每月200—300元的補貼標準,首批募集的100多萬元善款,通過建檔立卡管理做到精準發放,項目實施的第一年就有400多名老區孤貧兒童受益。
知名度低、影響力不夠怎么辦?闞麗君把個人品牌價值植入,喚起社會上更多的人來支持教育公益。
“咱家娃好,才是真的好。”2016年,闞麗君這句帶著溫度的話和大照片赫然出現在北京交通要道的廣告牌上,成為基金會的第一個公益廣告、第一張宣傳名片。
眾人拾柴火焰高。闞麗君還聘請了50多位知名藝術家擔任基金會的藝術顧問,舉辦了“愛在人間”春晚、“愛·讓我們回家”、“愛在人間·圓夢重慶”等大型公益晚會,基金會逐漸有了社會認知度。
“怎么能利用自己在藝術界的資源、影響力多爭取一些基金,多為孩子們做點事兒?”闞麗君這樣想著,并且不斷行動著,她把自己藝術圈的人脈變成了基金會的“朋友圈”,這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紛紛融入,用愛心善舉為少兒文化藝術教育的公益事業出力、鼓勁。
勿以善小而不為。為了基金會的正常運轉,闞麗君四處尋找合作,有的時候還自己作畫,也拍賣過作品。
“資金多一些,就能多做一點事兒。”雖是無奈之舉,但闞麗君并不覺得“賣手藝”算什么丟人的事兒。幾年來,闞麗君出了許多優秀作品,在書畫界也“小有名氣”,畫作《紅梅頌》還曾在人民大會堂展出。
在書畫家史國良的建議下,基金會與更多的著名書畫家合作,開啟了通過拍賣作品的方式籌措資金用于教育公益事業的新路子。
以藝術做公益、做教育是一條很難的路,闞麗君這樣堅持了八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教育的大舞臺上“串場”,闞麗君依然充滿熱情和激情,大聲地呼吁,希望能夠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業的隊伍。
(三)
“藝術是通往心靈的最佳通道,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幫助更多熱愛藝術的孩子實現夢想。”置身教育公益活動的闞麗君越來越覺得這件事的價值更大、意義更重。
在貧困山區,一場《向著明天》的公益晚會籌辦過程中,一個有心智障礙的孩子要登臺表演架子鼓,幾番訓練之后,工作人員還是覺得演奏效果不夠理想而打算放棄。
“這是一場公益晚會,他不需要像專業學架子鼓的孩子那樣,也不需要有多高的演奏水平,我們只是給這些特殊的孩子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縷陽光和一些改變。”闞麗君耐心地解釋。
“在得知孩子能夠登臺表演,孩子媽媽流露出的眼神讓我無法忘記,期待、祈求、感激,那一刻我讀出了太多的情感。”闞麗君說,希望那個孩子能夠因那次登臺愛上架子鼓,能夠因為堅持練習架子鼓而改變他的人生和家庭。
作為“藝教工程”的重點項目,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和黑龍江衛視聯合制作推出了國內首檔大型禮贊英雄勵志節目《致敬英雄》。
“英雄人物的展現是對青少年上一堂刻骨銘心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闞麗君介紹,這個節目受眾指向青少年,圍繞著崇尚英雄、學習英雄、傳承英雄精神的宗旨,讓孩子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英雄故事背后代代傳承的精神內核,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需要英雄”的問題。
說起這檔節目的策劃,闞麗君提起了父親和自己成長過程中讀過的書籍。闞麗君的父親闞子揚13歲時到東北參加革命,后來成為受過蘇聯培訓的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支援地方建設時轉業到哈爾濱標牌廠任廠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親是我的榜樣,就像鏡子一樣,可以明得失。”闞麗君說,孟良崮戰役是父親經常講給兄妹倆的故事之一。小時候,每次看書之前,父親都要嚴格檢查,并提前看一遍,以此檢驗是否適合孩子們閱讀。
《小兵張嘎》《地道戰》都是經過父親“檢閱”過的讀物,就是這樣的圖書和小英雄主人公伴隨著闞麗君度過了少年時光。
“每個前進的時代都有英雄,每個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養。”闞麗君說,《致敬英雄》自2018年第一季播出以來,引起了社會廣泛熱議。
第一季節目通過真實故事與藝術作品相結合的全新方式,向方志敏、江竹筠、黃繼光、王進喜、雷鋒、孔繁森、黃大年、聞一多、冼星海、錢學森十位引領民族精魂的英雄人物致敬。
“節目中出現的主題歌也是一種創新的表現形式。”闞麗君聯系詞作家闞士英、曲作家孟美璋,一首主旋律歌曲《英雄,我把你呼喚》應時而生。因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歌唱演員,闞麗君主動走進錄音棚,滿懷激情地唱響了這首歌。
“在節目錄制的過程中,很多感人的瞬間常常讓在場的人淚目。”闞麗君說,節目邀請英雄的后人、與英雄有關聯的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200名中小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對英雄的致敬。當黃繼光的家人齊聲誦讀“愛國奉獻”十條家訓時,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情不自禁動容、淚目。
為全民搭建一個向英雄致敬的平臺,讓英雄成為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這是《致敬英雄》節目的立意初衷;提煉英雄精神背后的深刻內涵,賦予它新的時代意義和詮釋,讓英雄精神成為人人可以踐行的價值理念,這是《致敬英雄》節目的核心宗旨。
2019年,《致敬英雄》第二季播出,聚焦了焦裕祿、崔道植、杜富國、王啟民、馬旭、黃文秀等十位為新中國發展建設作出杰出貢獻的英雄人物。
“對于青少年來說,學習英雄的品行、了解英雄的事跡、感受英雄的力量,意義非凡,這些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觀看了節目的教師李志激動地說。
2021年,《致敬英雄》第三季播出,節目聚焦趙尚志、趙一曼等東北抗聯英雄人物,追溯還原英雄戰斗及生活經歷,探尋“東北抗聯精神”時代內涵,展現了黑土地上廣大人民的不屈斗志,和抗聯英雄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懷。
“讓孩子們走近英雄、學習英雄,培育青少年的美德,引導他們構筑精神信仰。”闞麗君說,第二季節目錄制現場,孩子們認真朗誦《木蘭辭》,向中國第一位女空降兵馬旭致敬,那稚嫩、堅定的童聲至今令人難忘。
(四)
“為孩子們多做點事兒”是闞麗君堅持教育公益的精神信念。
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標志以綠葉、花蕾為創意元素,花蕾象征著孩子,綠葉象征著社會的關愛,又像一雙呵護兒童的手。
“農村孩子們對藝術好奇和渴求的目光深深觸動了我。”作為民進中央委員、連續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闞麗君在提案中多次提出“對青少年的救助不能只停留在物質層面,文化扶貧更加重要”。
孩子們的衣食都有保障,可是他們的未來出路在哪里?在一所孤兒學校調研時,闞麗君意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于是,她四處聯系、動員藝術家們走進學校,開展義務教學,培訓教師,指導孩子們學習刺繡、京劇等實用技能。“就想讓孩子們通過努力能掌握一技之長,為他們的未來找到合適的出路。”闞麗君說。
幾個月后,孩子們交出了許多精致作品,技能的進步令人欣喜和震驚。“孩子們提升了自信,眼神都變明亮了,顯得精氣神十足。”孩子們的可塑性和變化讓闞麗君十分感慨,更加堅定了“藝術+教育”的公益方向。
“也是從那一刻起,突然發現自己對孩子竟有那么深的喜愛和期待。”闞麗君直率地說。
多年來,闞麗君和團隊不斷深入西部和東部的一些貧困村,調研、調查、評估,把開辟紅色藝術課堂、實施園丁種子計劃、編寫鄉土藝術教材等活動作為“藝教工程”的配套項目,喚起了更多人的支持和參與。
“長大了你想干什么?”闞麗君兒時的理想就是當一名老師,她經常把墻壁當黑板,帶著一群孩子,給他們講課、畫畫,大家都喊她“小老師”。
“專職做教育公益之后,我好像真的回到了童年時期,找回了那份快樂,圓了當老師的夢想。”闞麗君說。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闞麗君朗誦的紀伯倫《致孩子》,深情動人。
做公益需要大愛之心。闞麗君和基金會對孩子的愛體現在行動上。多年來,很多公益項目都把關注的目光落定在孩子們身上,精心扶持的女童保護、光愛之家學校等專項基金運行順暢,弘揚了社會文明新風,有效推動了少年兒童文化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2016年,民政部將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評為4A級基金會;2017年,闞麗君榮獲“年度公益人物獎”;2018年,闞麗君獲得民政部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榮譽;2021年,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
數不清的舞臺照記錄了闞麗君輝煌的藝術人生。然而,她整理收集的一組戴著紅領巾的照片卻顯得格外亮眼、珍貴。
“在公益活動中,孩子會給我們戴上嶄新的紅領巾。那一抹紅色的榮譽至高無上,承載著少年兒童的熱情和對未來的希望,也提醒著我們做教育公益的初心。”
少年強則國強。2021年的“六一”兒童節,闞麗君籌劃了“童心向黨”大型公益活動,創作了歌曲《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闞麗君說,現在更愿意做一個公益事業的傳承者,傾其所學、所能,并希望帶動更多的后來者。
“孩子們的笑臉常在眼前、笑聲常在耳畔。”闞麗君的幸福發自內心,快樂且滿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