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
2022-04-11 16:19:04
原標題:濱州市人民醫院抗疫先鋒:讓抗疫有力度也有溫度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濱州市人民醫院抗疫先鋒:讓抗疫有力度也有溫度
發布時間:2022-04-11 16:03:41 663 作者:通訊員 報道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3月19日18點,濱州市人民醫院主治醫師李新慧一行五人接到抗疫指揮部通知,從陽信縣定點醫院轉戰濱城區市立醫院。“當時接到通知,要求08:00出發,第二天下午3點,又臨時抽調包括他在內的5人(崔占群、李新慧、付宗閣、陳莎、崔智慧)轉戰濱城區市立醫院。”李新慧回憶說。
初入市立醫院后他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終于可以用自己得所學知識救治新冠患者,有必勝的信心。緊張的是這可是實戰,真槍真刀的與新冠病毒面對面斗爭,真的有可能被病毒感染,自己被感染不怕,怕的是給戰友們帶來危險。
經過1天多的院感、穿脫防護服培訓、考核,準備第二天進駐污染區。在穿防護服時,嚴格按照步驟、流程操作,先戴口罩,做密閉實驗,經過大約15分鐘的穿戴、檢查,終于穿戴合格。當得知他們是第一次進入污染區,院感老師更是像大姐一樣反復強調:“進入污染區后動作小心,按規定路線行走,有暴露風險立即撤出污染區,脫防護服一定要慢、要規范。”
進入污染區后,他們每一步都走得很慢,每一個動作都很輕柔,生怕因小小的動作增加暴露風險。在工作中他們也發現,在污染區工作與平時工作存在很大的不同,“帶著N95口罩感覺處于輕度缺氧狀態,稍微活動量大一些就會氣促,而且特別容易出汗。由于防護服局部隔音,與病人的交流和同事之間的交流需更大的音量才能聽得更清楚。”李新慧說。為了減少暴露風險,在完成各項醫護處置的同時,隊員們之間相互提醒、相互幫助,時刻緊繃院感這根弦。“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已經工作的1周多時間里,每日都進行核酸檢測,無院感事件發生。”李新慧說。
在脫防護服時需更加小心,每一步都在監督下完成,每一步都要做好手衛生,每一步都要動作輕柔,以免形成氣溶膠。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終無院感事件發生。
隔離醫院中有許多是一家人住院隔離,其中還有很多小朋友。有一家人在轉院時因行李太多,家人照顧不上孩子,正在進行消殺工作的護師崔智慧看到一個4歲的小朋友獨自在前面走著,走得有些膽怯。“我看著他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年紀,身為母親的我頓時感到心里不是滋味。”崔智慧說,“別害怕,阿姨陪你一起走。”
病區里有一位腫瘤多發轉移的患者,起初精神很差,經過治療病情好轉后精神好轉。但是同時由于沒有家人陪護,再加上對疾病的恐懼,突然拒絕配合治療,并要求見家屬,要回家。李新慧反復與患者溝通,患者依舊不吃藥、不打針。隨后撥通了患者侄子的電話,經過接近20分鐘的勸解,結果依舊不理想。這可愁壞了當值的李新慧、付宗閣和陳莎。“患者基礎疾病多,平時規律用藥的情況下病情控制的還比較理想,這突然斷藥可能會導致病情的突然加重。”李新慧說。于是他們三人商議繼續做心理工作。通過與老人嘮家常,并且肯定了患者的身體狀況,經過1個多小時的輪番勸解,患者漸漸地也理解了他們,聲音不那么生硬,表情也不那么嚴肅了,樂呵呵地把藥吃了。
3月24日,他們收治了一名新冠肺炎、腦梗死后遺癥的患者,患者在家臥床好幾年了,骨瘦如柴,付宗閣和陳莎熟練地給她吸氧,監護,插尿管,插胃管,抽血,輸液,泵藥。又幫患者換下身上的臟衣服。要知道這一系列操作在不穿防護服的情況下還得忙活一陣子,他們既怕動作太大引起出汗,防護服時效性減弱,同時又害怕患者病情變化。陳莎說:“以前羨慕別人當英雄,現在才知道英雄是對體力,心理,技術,知識的多種考驗,不管前方如何我們仍會砥礪前行。”
消殺工作是阻斷病毒傳播、構筑嚴密防線的重要環節,所以必須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消殺標準,規范消殺要求,落實落細消殺措施。但是疫情當下,醫院各病區人員都極為嚴謹,這份看似不起眼實則很重要的工作就落到了醫護人員的肩膀之上。主治醫師崔占群在對隔離病區實行地毯式消毒殺菌,切實做到全方位、無死角,確保隔離病區消殺符合規范要求。
來自市人民醫院主管護師付宗閣,他每天就是兩點一線的閉環管理,穿梭于病房和賓館。他不僅僅是一名護士,同時也是一名預備役民兵,在民兵醫療救護排宣誓的時候有句話也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中“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作為醫護人員支援抗疫前線,他義無反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