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2-06-07 09:33:06
原標題:麥收一線蹲點調查|麥客跨區逐麥浪
來源:大眾日報
烈日當空,麥浪金黃,又到麥收季。每到6月,臨沂市河東區騰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獻軍的嗓子都會變得沙啞。今年比往年旱一些,麥收期來得早,梁獻軍嗓子上的“生物鐘”提前到了5月底。
“今年我們和當地幾十個村簽了收割協議,涉及4個鄉鎮的4萬畝麥地,再加上我們合作社自己承包的1.6萬畝地,總作業量占到了河東區小麥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6月5日,在臨沂市河東區相公街道,梁獻軍對記者說。每天天還不亮,他就要指揮農機手去各村作業,有時需要忙到凌晨。
站在田間路上和梁獻軍聊了不到5分鐘,他的手機鈴聲就響起了三次。麥地里,5臺收割機并排行進,每割完4畝地,都要回到田間路旁,將收割機頂部的管道對準運糧車的車斗,麥粒旋即傾瀉而下。收割機的發動機噴出熱浪,稍一靠近,卷起的煙塵就撲到臉上,其中混雜著土灰和細碎的麥茬。梁獻軍告訴記者,5臺收割機中,有3臺來自濰坊市的高密。
“我們和高密的一家農機合作社有協議,我們把河東區的一部分收割訂單介紹給他們。等河東區的麥子割完了,我們再向北,他們也會把在高密接到的訂單給我們。”梁獻軍說。
麥客(指小麥收割農機手)跨區作業,可以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加快小麥收割速度。騰達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有60臺收割機、20臺拖拉機和數輛運糧車,農機手近百人,但面對5萬多畝小麥,僅靠自己的力量收割完,需要20天左右。如今通過引入外地合作社的力量,所需時間可以壓縮到15天左右。本地小麥收割完后,梁獻軍可以帶著農機手去外地接更多訂單。
麥客跨區作業,防疫政策是繞不開的話題。從高密來的6名麥客,出發前需要備好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出具的跨區作業證,還要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在河東區作業期間,每天都要與當地農機手一起去進行核酸檢測。近期各地都出臺了核酸檢測免費的政策,這為麥客跨區作業省去了一筆支出。
到了晚上,向所在村居報備后,外地麥客分別被安排在當地農機手家中住宿,有些人為了節省時間,會直接住在有臥鋪的運糧車里。至于就餐則一切從簡。趁著收割機卸糧的功夫,梁獻軍帶著記者爬上了駕駛室。車門上貼著黑膜,可以阻擋部分陽光。駕駛座頂上裝著空調,這是近年來收割機的標配,農機手頂著烈日作業也不必滿頭大汗。駕駛座旁邊是一箱火腿腸和一包礦泉水,都已打開。為了抓緊時間搶收,有些農機手會選擇連續幾個小時不休息,餓了就用火腿腸和礦泉水充饑。“麥子一熟,時間就是金錢。尤其是跨區作業的麥客,格外辛苦,但相比于以前面朝黃土鐮刀收麥,現在已經幸福多了。”梁獻軍回憶說,1994年他剛結婚,和妻子承包了18畝地種麥,麥收時兩人拿著鐮刀凌晨3點就出門,仍要忙活8天左右。
談起跨區作業的艱辛,梁獻軍感觸格外多。4月底他就帶著合作社的十幾人去湖北參與麥收,5月份轉戰河南,繼而是安徽。鄉下路窄橋低,有時載著收割機的貨車過不去橋洞,需要繞不少路。偶爾收割機在地里拋錨,需要緊急檢修,往往讓他急得汗流不止。在外地作業期間,為了節省時間,梁獻軍晚上大多住貨車的臥鋪。5月底時,梁獻軍開始在臨沂市南部的郯城縣作業,前幾天回到河東區。目前,騰達農機服務合作社共在周邊三個區縣開展麥收作業。
跟隨梁獻軍常年跨區作業的麥客中,張德棟年紀最大,已有61歲。他面龐黝黑,灰色的短袖上沾著土灰,腳步不算快。但梁獻軍介紹,張德棟收麥的速度可不慢。農機手加入合作社后,由梁獻軍負責接收訂單和日常支出,農機手按照收割小麥的畝數計算薪酬,多勞多得,尋常農機手一天能割百余畝,張德棟有時一天能完成150多畝。“去外地收麥雖然辛苦,但收入很高,目前我們對零散麥地的收費是85元一畝,如果是連片的麥地,收費最低可以降到35元一畝。算上翻地、收油菜、玉米等業務的收入,一年下來,人均十幾萬不是稀奇事。”張德棟告訴記者,在騰達農機服務合作社里,農機手們購買的私家車不少都在20萬元以上。
有時,當地的疫情防控形勢也會給麥客帶來影響。去年11月份,梁獻軍本已談妥了省外的一筆農田深翻業務,頭一天晚上整裝待發,卻在第二天一早接到通知,甲方說當地出現疫情,無法作業。在今年南方的麥收季開始前,梁獻軍還在擔心疫情防控形勢會影響出省作業,但好在從5月份開始各地控制住了疫情,今年梁獻軍僅有兩份訂單受影響,整體業務量較往年相差不大。“湖北和河南等幾個地方的大單子都順利完成了,預計今年整個合作社的收入不會受影響。”梁獻軍說,合作社購買農業機械,政府也會提供售價20%至30%的補貼,這為農機合作社緩解了不小的資金壓力。
每次出發去新的作業區域,梁獻軍不僅要組織伙伴們提前準備48小時核酸檢測報告,還要查詢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如果作業地被確定為黃碼區域,則不能前往。對麥客來說,農業農村部門開具的跨區作業證也是重要的文件,農機合作社辦理跨區作業證后,區縣農業農村部門將車輛和農機手的信息上傳到省農業農村部門,省農業農村部門會再將信息與高速公路運營方共享。在收割機等設備跨區轉運過程中,沿途可以免去高速費。
記者從河東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發展促進中心了解到,河東區現有農機800多臺,其中有110多臺辦理了跨區作業證。各地進入麥收季后,該中心不僅每天都會為外出作業的麥客提供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還在辦理跨區作業證時不斷提速。“以往合作社去辦事窗口提交完各項材料,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來拿證,現在我們實現了當場打印證件,合作社只需要跑一次。”河東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維兵說。
在河東區八湖鎮的一片麥地里,富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褚延剛正駕駛收割機收麥子,褚延剛的妻子手持對講機在麥地旁指揮其他地塊的農機手作業。褚延剛20年前就駕駛收割機參與全國各地的麥收,他的合作社共有20多臺收割機,全部辦理了跨區作業證。如今,他的合作社將業務范圍從收麥拓展到了收大豆、玉米等多個領域,足跡遍布川渝、東北、華中和華東等區域。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3年了,頭兩年的麥收季基本沒感覺到受影響。雖然今年疫情防控形勢比較嚴峻,但河東區農業農村部門派出了服務隊來到田間地頭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們的收入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褚延剛說。(紀偉 張繼平)(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