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7-16 09:02:07
原標題:走在前開新局丨大報重磅!“三個十大”看濰坊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7月4日起,大眾日報及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推出“走在前 開新局”大型全媒體主題報道,記者深入16市基層一線調研采訪,集中展現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推進“三個十大”行動的創新舉措、進展成效,生動講述各地砥礪奮進、創新實干的鮮活事例,充分反映山東發展的新變化新氣象,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第四期報道,“三個十大”看濰坊,包括:“十大創新”看濰坊、“十強產業”看濰坊、“十大擴需求”看濰坊全媒體報道,以及專家點評、視頻報道、數據圖示等。
“十大創新”看濰坊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聚焦優勢產業引才育才,濰坊——
企業弄潮 政府托舉 城市向新
□ 大眾日報記者 楊學瑩 都鎮強 張 鵬
7月12日,在濰坊市濱海山東海化集團,由4個集裝箱組成的“大充電寶”——功率1兆瓦、容量4兆瓦時的鹽酸基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電站正式并網送電。形象地說,這個“大充電寶”每放一次電,可供200個家庭用一個月。這是國內首個,也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鹽酸基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電站,由濰坊企業液流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并承建。
在濰坊高新區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內,該公司的第一條量產生產線正在安裝,計劃本月底開機調試,開始量產,年內達到年產200兆瓦液流電池的規模,產值約20億元。園內另一家企業——和瑞電投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建起了全球首條批量化鐵鉻液流電池自動化生產線,計劃明年建設二期300兆瓦產線,當年有望達產。
立足科技自立自強,搶抓“雙碳”、人工智能等風口,濰坊市超前布局了儲能、磁懸浮、光電芯片等未來產業,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千方百計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條件。“去年3月,我們才完成選址,濰坊高新區管委會直屬的國有控股公司,僅用3個月就為我們新建、改建了1萬平方米廠房,確保了當年6月30日第一塊電池下線。”和瑞電投常務副總經理郝偉東說。
發展的關鍵在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一方面加快布局未來產業,一方面緊扣既有優勢產業需求引才育才。7月13日,位于濰坊峽山的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舉辦了一場院企對接活動,濰坊各區縣30多家農業科技企業前去尋求合作。日前,濰坊國家農綜區推進辦公室也在牽頭多家育種企業與該院對接合作。今年3月,該院正式對外宣布,該院院長、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鄧興旺團隊率先用其花十年時間研發出的非轉基因耐除草劑玉米品種用于解決大豆玉米間作的除草難題。這樣玉米大豆除草可用無人機一次噴施完成,每畝可節約數十元,在全國有很大推廣價值。濰坊“近水樓臺先得月”,已優先投入試種。
濰坊市創新人才引育辦法,變“大海撈針”為精準對接。張婷婷是濰坊市寒亭區開元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眼下正在河海大學科技處上班。這源于濰坊市委組織部創新實施的校地合作“雙百行動”,即選派100名干部到國內重點高校任科技人才專員、100名專家人才任企業科技人才副總。張婷婷就是首批派出的31名科技人才專員之一。
成為河海大學的“內部人”后,張婷婷主動結識了六七十位學校教授,濰坊組織創新創業大賽等招才引智活動的消息、濰坊企業的人才需求,她都通過科技處推送到河海大學內網、各院系內部群里,讓所有老師都能看到。
從事水肥一體化、物聯網平臺等智慧農業綜合解決方案的濰坊企業中慧高芯技術(山東)有限公司一直在尋找微水發電技術,張婷婷得知后,想起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鄭源跟她提起過微水發電,立即對接,促成了雙方合作。與此類似,張婷婷先后組織了40多次線上線下校地對接活動,引進20多名高端技術人才(團隊),促成12項科技成果轉化、搭建科研平臺2處。
濰坊校地合作“雙百行動”開展以來,科技人才專員和科技人才副總共引進高端人才214名,落地轉化技術成果160項,解決技術難題287個,帶動新增銷售收入12.6億元。
企業當主體,政府搭平臺、搞服務,濰坊企業的創新活力不斷迸發。目前,濰坊有國家級、省級科創平臺707個;有合作院士181人、國家級重點人才62人、泰山系列人才195人、鳶都系列人才409人,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15.3萬人。今年一季度,濰坊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57.88%,高于全省9.79個百分點。
濰坊錨定“一二三”目標,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 大眾日報記者 楊學瑩 張 鵬 都鎮強
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是一個系統工程,根本在于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在落實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的路上,濰坊也正在努力接近“一二三”的城市目標:力爭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5年內邁入二線城市行列、躋身全國大中城市綜合實力30強,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品質城市。
事爭一流,唯旗是奪。濰坊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搭建創新平臺、營造親清政商關系、著力改善民生,讓發展動力更加澎湃,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國家隊”帶起“地方隊”,企業協同搞創新
壽光市洛城街道寨里村,有個“國字號”機構——中國農業科學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樓上做實驗、出門進大棚,非常便利,吸引了中國農科院17個課題組來壽光搞育種。僅黃瓜課題組,就有9個黃瓜新品種新近申請了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有了這個國家級平臺,有利于補足當地育種企業在分子育種、基因重組、檢驗測試等方面的技術短板,從源頭上解決蔬菜種業原始創新能力薄弱、關鍵技術缺乏等問題。”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馬千玉說。
北京專家不可能天天在壽光,研發中心為其配備團隊。這樣,“國家隊”帶起了“地方隊”。趙志偉是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副科級干部、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系壽光綜合試驗站負責人。2019年研發中心成立時,該站4人整體并入中心搞科研,趙志偉跟著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李君明搞番茄育種。“大專家一點撥,我感到自己從實驗設計到生物技術應用,都上了一個大臺階。”他說,“預計2024年能出一批成果。我們的目標是:粉果番茄做到全球最好。”像趙志偉這樣,該中心已培養了20多名本地人才。
濰坊一邊招院引所,一邊爭創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為企業發展注入創新活力。目前,全市有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等38個國家級科創平臺、濰坊現代農業山東省實驗室等317個省級平臺。
創新需要開放、競爭的生態,“與狼共舞”也能激發創新活力。2010年,張曉升在北京注冊了種業公司,2018年他注冊了壽光博收種業有限公司,把運營總部搬到了壽光。他說,外國知名種業企業在壽光設立了30多家分支機構,在壽光能看到國內外最新、最好的品種。“就像做IT的喜歡扎堆中關村,不到壽光,‘享受’不到這樣的創新環境。”
在博收的科研拱棚里,辣椒考種工作剛剛結束。記者看到,螺絲椒、黃皮椒、羊角椒,每個品類都種植了國內國際頂尖辣椒育種公司的當家品種作為比對。張曉升說,這一茬,他們驗證了去年選育的3個螺絲椒品種、1個黃皮椒品種,產量都是標桿品種的1.5倍以上。這些種子經銷商已拿走,下半年在全國進行多點試驗。
上下游企業之間協同創新,也是科技創新的好路子。濰柴動力是我省高端裝備制造業“鏈主”企業,濰坊推動其積極開放產業鏈、供應鏈資源,加快協同研發,同時建設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把線束接插件全球第一的泰科電子等行業領軍企業招引到濰柴身邊搞配套。濰柴與139家產業鏈伙伴成立了研發、應用共同體,在新品開發時共同投入、協同設計,既保證了濰柴新產品上市,鏈上企業的研發能力也得到了躍升。
目前,濰柴不僅向供應鏈企業輸出他們的采購標準,也在輸出先進的管理方法,如WOS管理體系(濰柴運營管理體系)、提供ERP等軟件實現上下游數據共享等,帶動了全鏈管理能力、信息化水平提升。
優化營商環境,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濰坊從服務企業入手,創新實施“服務企業專員制度”,通過打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公平競爭、便捷高效、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
今年4月,山東海普歐環保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顏炳林犯了愁:受疫情影響,公司在外省承建的3個污水處理廠停了工,應收賬款飆升至4000萬元,工人工資還得照發。服務企業專員、諸城市政協秘書長王學斌得知后,聯系5家銀行來企考察,幫企業獲得專利質押貸款500萬元;又幫企業對接市工信局享受了瞪羚企業政策,獲企業法人信用貸100萬元。海普歐渡過了難關。
2021年初起,濰坊市創新實施“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像王學斌這樣,全市1.5萬名干部包靠服務2.4萬個企業(項目)。濰坊市專門開發了“濰企通”智慧平臺,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設立企業專用“2”號鍵,搜集企業困難訴求。市縣兩級分別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成立問題解決專項小組,對服務企業專員上報或企業直報的問題,基層單位無法解決的,每周或每兩周一次進行集中研究、集中處理。仍解決不了的,每月一次提交政府常務會議或黨委常委會會議研究解決。
7月4日,記者在濰坊市12345、“濰企通”平臺后臺看到,2021年以來,全市企業反映訴求118285項,辦結率97.71%,解決率97.61%。在此基礎上,濰坊各區縣還推出了“自選動作”,如寒亭區通過“書記區長早餐會”傾聽企業家訴求;安丘推出“專員超市”“企業家超市”,專員和企業可自由組合;壽光定期評選十佳服務企業專員、十佳服務企業單位、解決問題紅旗小組,對暫時落后的設立了“服務企業鞭策獎”等。
“這一制度不僅為企業解決了問題,關鍵是轉變了干部的理念、行動、作風。”濰坊市委副秘書長趙文果說,“從企業角度看,遇事有人問、有人管、有人辦了,有困難先想著找政府,投資信心增強了。”
政務服務是否優質高效,行政審批是重要標志。7月5日,在濰坊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一面錦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送來的。
公司總經理艾青講了一個“驚險”的故事:他們在昌邑市的海洋牧場與三峽300兆瓦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范項目前期因故延誤,去年11月才取得用海的最重要利益相關方同意,可辦理用海和施工手續了。而12月26日,項目核準文件就要到期了,過期未開工,項目極大可能被作廢。
該海域有10家利益相關方,濰坊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指導企業一一簽好相關材料,審批時間只剩10天了。該局創新方法,把昌邑公示、市海漁局公示并聯,公示結束當日立即舉行專家論證,10天辦理了原本需要1個半月的手續。12月26日,企業的首根樁基下海,項目保住了。
營商環境創新,直接優化了經濟社會發展生態,干部積極奮發,企業心順勁足,濰坊發展活力充沛。今年一季度,濰坊市GDP增長5.6%,全省第三;1-5月,濰坊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進出口、貸款余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發展勢頭良好。
惠民利民,給百姓穩穩的幸福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濰坊將民生改善創新作為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的重要著力點,以創新思路、務實舉措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坊子158名、昌邑209名、安丘250名……6月26日,濰坊進行了新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統一筆試。看簡章,招聘人數比往年多了不少。
再看濰坊的工地,圍擋里的很多是學校。僅濰城區,就有浮煙山小學、望留中心學校、東夏小學等7處中小學校在建,預計年底前即可投用;還有15處幼兒園都已開工,其中9所已經竣工。
今年,濰坊抓民生,首要是抓學校、幼兒園建設。2021年,濰坊提出“全市學校、幼兒園三年攻堅行動”,計劃3年內建設360所公辦幼兒園、134所義務教育學校、10所高中階段學校,今年分別建設280所、68所、7所。
解世國是濰坊市教育局學前科科長,“三年攻堅行動”以來,他和同事們一直在忙一件事:找地方新建、改建幼兒園,沒地方新建、改建的,洽談爭取民辦幼兒園轉制為公辦。7月13日,記者獲悉,奎文區東方天韻小區幼兒園已談妥并簽署協議,轉制為公辦幼兒園,可以新增公辦學位270個,目前正在加緊裝修,計劃今年招生,將極大滿足周邊適齡孩子入公辦園的需求。據了解,濰坊市、縣教育部門通過“一園一策”,今年全市將有42處民辦幼兒園實現轉制,到9月新學期就能以公辦園身份接收孩子。
集中建學校,資金是難題。坊子區將預算投資3.4億元的1所小學和6所幼兒園打包,計劃采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方投資、建設、運營。學校建成后,在PPP模式運營期內,社會資本方通過運營獲取幼兒園保教費、餐費等收入,并承擔教師工資等成本,以此獲得項目投資的合理回報,不足部分由財政補助。通過PPP模式可減小財政壓力,也向社會開放了投資機會。
“小物業、大民生。”物業是居民身邊“小事”,卻直接關乎群眾幸福指數。今年,濰坊把物業服務改革作為民生大事來抓,出臺了物業管理條例,正在制定改革物業管理的實施意見,推動物業服務與基層治理有效融合,努力打造“全國物業服務最優城市”。
濰城區南關街道西南關社區在老舊小區整治后,2019年由社區黨委領辦起了物業管理公司。由于開發出了停車位等空間,有了公共收益,社區居民每戶每月只交10元垃圾代運費、10元垃圾清運費,物業就能保本,還能略有盈利。西南關社區黨委書記任光海介紹,最近該物業公司還接管了社區外的3個小區,包括2個老舊小區和1個新小區,加上本社區,累計服務面積近20萬平米。由于黨支部建在物業公司,物業聽社區黨委指揮,利潤除了留下部分用于公司發展外,其他用于反哺社區公共建設,走出了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短評
每個人都是創新者
□ 大眾日報記者 楊學瑩
“十大創新”,哪項落實起來都不簡單。然而說簡單也簡單,答案就在“人”身上:每個人都是創新者。
采訪中,兩個故事讓記者印象深刻。一是“一張表”。福克斯(中國)食品有限公司是德國福克斯食品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疫情期間,福克斯歐美等地的工廠訂單大量轉到安丘。然而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8類1051種原料,哪些能進口,哪些不能進口?這讓企業撓了頭。濰坊海關查檢三科科長蘇保樂用業余時間逐一梳理,畫出了一張調料準入政策及標準表。有幾種調料,甚至以前從未進入中國,蘇保樂向海關總署申請論證。
還有“一塊鋁”。山東偉盛鋁業有限公司最近簽約引進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柴東朗教授的合金成果,可用于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有望新增幾十億元產值。這個成果,是濰坊市科技局局長高玉國在參觀西安交大展廳時看到的,他認為好,回來派人主動到臨朐5家鋁業企業上門推薦,偉盛這才撞到了機會。
創新不見得需要腦洞大開、靈感如泉,有時只需要一點耐心、一點熱心。相關部門要做的是,讓每個人遇到難題不繞走,見到好事推一步。
激發創新,靠制度。在輪胎模具單項冠軍企業豪邁科技,想一個好點子,就有獎勵;技術骨干吸納為股東。去年,1.8萬職工獻計55萬條,創效1.8億元。
激發創新,靠氛圍。去年以來,濰坊市委、市政府不時通報表揚工作突出、貢獻大的單位和個人,每次都在當地輿論場掀起正能量,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勁頭。
激發創新,靠寬容。試驗失敗了就失敗了,從頭再來;敢于為創新者容、為擔當者容、為實干者容,創新者才能勇毅前行。
“十強產業”看濰坊
縱向串珠成鏈,橫向搭臺唱戲,濰坊——
“產業鏈+平臺化”引領產業發展
□ 大眾日報記者 張 鵬 楊學瑩 都鎮強
“重量只不過是羅茨鼓風機的1/5,同等功率下的磁懸浮鼓風機,利用磁懸浮技術代替傳統軸承,轉速高出20倍,節電達30%以上。”日前,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勝在接受采訪時說,憑借這一關鍵技術突破,磁懸浮離心鼓風機綜合節能系統開發與應用項目獲得了2021年度山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作為后起之秀,雖然短短數年產值已達4億元,但在濰坊動力裝備產業集群中,天瑞重工只算“小個頭”。除天瑞重工外,濰坊還有濰柴、雷沃、大業、盛瑞、豪邁5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形成從鑄造、配件到整機、整車完善的產業鏈條,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
近年來,濰坊市縱向推進“鏈長制”,橫向搭建服務平臺,重點發展15個產業鏈,打造5個千億級產業鏈、10個左右的500億級產業鏈。“我們每條產業鏈都配備了專班,出臺一套政策,并爭取配備產業園,以產業鏈為核心、營造產業生態、推進鏈式發展。對于首臺套或新產品,服務專員幫企業一步步倒找推廣堵點,讓他們盡快從鏈條‘圈外人’變成‘圈內人’。”濰坊市政協副主席、工信局局長鞠俊海說。
手指點餐,當天送達;配備智能炒鍋,食客只需靜候……在廚房“小白”眼中,惠發食品可輕松解決一日三餐,而對產業發展來說,這遠遠不夠。目前,惠發食品聯合浪潮云洲啟動建設“大國味道”全國預制菜產業生態平臺,借助肉禽、水產、蔬菜等上游配套企業,已培育起8大菜系400余個種類的1200多個產品。
企業在鏈接全國資源的同時,諸城市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同步發力,橫向配套產業服務平臺,帶動當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我們推出了‘潤農供應鏈’,橫向延展惠發平臺資源優勢,上線優質農業龍頭企業,服務范圍已涵蓋全國20多個省市的500多所學校、280多家企事業單位。”諸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陳華說。去年,諸城預制菜產業營收90億元,而供應鏈的優勢,就在于將諸城從預制菜集散地,打造成產業集群地,提出在“十四五”期間營收突破500億元。
對諸城而言,產業服務平臺實現了一二三產業鏈式發展,讓吃成為激活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并實現從田間到舌尖的全流程監管;對企業來說,可以統籌產供銷,解決產品雷同、重復建設的痛點,實現“一企一品”,聚焦優勢打造爆品。
“我們種植的草莓西紅柿20元一斤,大都直接銷往了粵港澳地區,訂單比采摘來得都快,而且利潤翻番。”壽光市眾旺果蔬專業合作社社員李璇欣喜地說。李璇的欣喜,來自于粵港澳客戶的田間直采,減少了中間商。
一線大客戶,為啥會信任2000公里外的壽光農戶?壽光蔬菜的價值,就源于標準的認證。四年前,農業農村部和山東省政府在壽光聯合建立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是國內唯一的蔬菜質量標準方面的國家級平臺。雖然農業的推薦標準不同于工業的強制性,沒有較大約束性。但更高的標準可為農業賦能、增值、強品牌如今,中心搭建了公益性產銷對接平臺,將已認證的50個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試驗示范基地公布到線上,隨即得到了來自北京、深圳、上海的宏福國際、自然之星、百果園、正大卜蜂等終端商的認可,與農戶洽談直采業務。今年,湖北、江蘇、河南、甘肅等22個基地,正在向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提交培育認定試驗示范基地申請,一旦認證成功,蔬菜可從基地直達餐桌和經銷商店,讓更多的利潤留在當地。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濰坊市“縱橫之策”四面延伸,激發澎湃動能,重點行業、骨干企業支撐明顯。
濰坊突出現代農業和先進制造業,培優扶強產業鏈
兩大主業比翼飛
□ 大眾日報記者 張 鵬 楊學瑩 都鎮強
“十強”產業是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載體,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濰坊市圍繞“十強”產業培育、“兩新一高”等重點領域,突出現代農業和先進制造業“兩大主業”,培優扶強產業鏈,在重點項目、技術創新、產業集群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繪就精準“作戰圖”,為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打下堅實基礎。
聚焦新領域,打造特色產業鏈
青島港一天轉運7萬余個集裝箱,平均一秒一個,靠什么精準裝卸?靠的是“工業之眼”。
走進山東富銳光學科技有限公司,一面墻壁上展示著合作企業的Logo,直接或間接配套的24家企業中,大部分是青島港等上市公司及國家“專精特新”企業。
為業內巨擘“點睛”,富銳光學憑借的是什么?
“富銳光學致力于激光雷達前沿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設備視覺誤差在±2㎝,角度誤差不超過0.014°,廣泛應用于智能倉儲、智能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監控等領域,實現了進口替代。”富銳光學董事長張小富說。
車間內,AGV無人叉車頭部、叉車“手臂”各安裝一臺激光雷達,就能行走自如,國內每年這樣的無人叉車需求量在3萬臺左右。“按照一個無人叉車安裝3個激光雷達測算,這種需求是巨大的。”張小富說。
為龍頭企業配套產業園是濰坊的一條路徑。富銳光學所在的濰城區正幫助企業用激光雷達技術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聚集發展。“我們正在用‘眼睛’吸引機器人‘大腦’,在談的4家企業都表示出了進駐合作意向。”張小富說。目前,濰城光電產業園里,已聚集起激光芯片、半導體新材料等高新技術企業,正崛起機器人產業鏈。
新興產業領域的相關企業能夠縱向延鏈展鏈,“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能否聚珠成鏈?山東海化集團、濰柴動力、液流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此前沒有交集的企業正在通過新能源緊密聯結。一個手提包大小的氫燃料電池堆,只需要兩三個,就可驅動12米長的公交車。其中的氫氣,海化就能提供。
隨著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鹽酸基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電站建成,光伏發電的安全經濟儲存難題得到解決,其中重要的電解液,海化來供應。日前,濰坊市印發《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鼓勵合作共贏推動全市氫能產業規模大幅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普通廉價的石英砂、氧化鋁、氧化硼、碳酸鈣等,可以制成厚度只有0.4㎜的OLED載板玻璃,應用于折疊手機、便攜設備、可穿戴等領域。
沿渤海路駛入寒亭區廣袤鹽堿地,東旭集團聯合濰坊國企投建的生產基地正在加緊建設。濰坊已成熟的智能穿戴、汽車制造等產業鏈,正在OLED載板玻璃領域躍躍欲試。
近年來,濰坊市全面推行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長制”,打造“10+5”特色產業鏈條,培育儲能、光刻膠、氫能等先導產業發展。突出政策賦能,出臺實施行業龍頭企業培育方案、“隱形冠軍”企業群培育方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制定動力裝備、光刻膠、氫能源、磁懸浮等一系列個性化產業發展政策和園區扶持政策,推動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目前,濰坊累計培育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14個、集群領軍企業20家,數量均居全省第2位。
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心無旁騖攻主業
夜幕降臨,彌河西岸的青州亞泰花卉產業園內,燈光悄然亮起。這并不是夜間補光燈,而是為進入溫室的直播達人亮起的照明燈。每天晚上,青州的花卉大棚聚集起不少夜班族直播賣花。
青州市亞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文明從事花卉產業20年,從外出買新品種,到自己培育,這幾年他切身感受到效益在不斷提高。“以前買來一株2.5寸的蝴蝶蘭,需要十七八元,春節時培育到三寸高時能賣35元左右。現在20多名研發人員自己培育新品種,每株成本降到了8元。”
136個花卉專業村、13.1萬畝花田、3000多個品種,每年120億元的交易額,一株花正在聚成千億級花卉產業鏈。
“我們連續舉辦了21屆中國花卉博覽交易會,青州花卉以340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兩年獲得山東省農業品牌第一名。”青州市花卉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鄭棟鵬介紹,青州已成為江北最大的花卉生產、銷售集散地和全國最大的盆花生產中心、多肉植物生產培育基地。
6月29日,諸城市委書記張建偉到中農聯控股、北汽集團、億華通公司等企業對接,希望能在金融創新、汽車產業發展、新能源汽車裝備、特種車制造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
汽車制造是諸城的主導產業,300多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產值已占諸城工業的半壁江山。如今,汽車制造產業仍在不斷強鏈、延鏈、補鏈,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部件相繼落地,大業股份、義和車橋、美晨科技、艾泰克等配套企業,憑借高新技術成為行業翹楚。
濰坊國家單項冠軍、省級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企業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心無旁騖攻主業,是盛產“隱形冠軍”的奧秘。
不久前,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臺、全球最大5米智能立環高梯度磁選機下線。以礦處理量為例,是國內外現有的同類產品最大直徑4米立環磁選機的兩倍,平均噸礦能耗節省達50%以上。
致力于磁選設備的設計與研發,華特磁電解決了一道道“卡脖子”難題。“我們攻克了特大型勵磁線圈均勻散熱、超大超重核心部件分體式結構、模塊化組裝以及智能控制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華特磁電首席技術專家、常務副總裁劉風亮告訴記者。
歌爾股份的微型揚聲器、麥克風、虛擬/增強現實出貨量全球第一,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產線加工精度可達正負1微米;福田汽車集團面向國六排放標準研發出國內第一款2.5L發動機,去年產銷4.5萬臺……濰坊高端裝備產業約占規模以上裝備工業的三分之一,濰柴動力、歌爾股份、豪邁科技、濰柴雷沃、盛瑞傳動等一批龍頭企業,正成為濰坊新舊動能轉換的新亮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光刻膠、氫能源、磁懸浮、集成電路、現代種業等,正在引領又一批產業騰飛。
老樹發新芽,激活新動能
在濰坊,LED芯片行業是紅火一時的產業,由于產能過剩、普通照明用LED芯片價格持續下跌而陷入低潮,曾被定為過剩產能。彼時的當家老產業,今日如何向新而行?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個晶瑩剔透的“冰立方”一幀幀閃過23屆冬奧舉辦城市的歷史,隨著24道“激光刻刀”雕琢其間,最終定格為“2022中國北京”。
這個面積三萬平方米的“冰立方”全部由LED組成,其中的高清顯示光源芯片,主要來自山東浪潮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從LED燈的生產,到如今使用顯微鏡方能看清的發光芯片,浪潮華光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斗志更強。
在相同面積的晶圓上如何增產,是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這一塊巴掌大的晶圓,現在能出50萬顆芯粒,覆蓋了全波長和全色系,色彩也更加飽滿。”該公司芯片部總經理閆寶華說。
濰坊不少傳統產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等省“十強產業”的重點領域發力,加快轉型升級,“新動能”不斷激活。
諸城東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長期從事玉米淀粉深加工,正在醫養健康領域探索發展新路。聚焦“零卡糖”,東曉生物的高端赤蘚糖醇和植脂末成為諸城出口最多的產品。公司新上年產3萬噸高端赤蘚糖醇項目,將原有年產能提高到10萬噸,項目投產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赤蘚糖醇生產基地。
“我們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還從玉米淀粉中提取纈氨酸,滿足健康達人鍛煉所需能量,開辟出新的‘藍海’。”公司副總經理劉忠告訴記者。
為提升傳統動能,濰坊出臺“老樹發新枝”10條政策,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去年完成技改投資400億元。去年,濰坊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10.6億元,增長9.7%,居全省第一位;濰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10797.5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0929.1億元,實現“雙過萬億”,均居全省第二。
“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農業是濰坊的金字招牌。為擦亮這塊招牌,濰坊不斷創新提升“三個模式”,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84座古火山能為農業帶來什么?2.4萬火山農產品種植戶,9.8萬畝農田,吸引18家農業龍頭企業加入,實現增收1.2億元。
“我們的西紅柿常年都是12元一斤,一年賣出150萬公斤,主要銷售到國內一線大城市。”昌樂縣自然邦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其安告訴記者。憑借“火山地,有種的西紅柿”項目,梁其安還獲得第五屆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成長組二等獎。
如今,在昌樂縣喬官鎮唐家店子村“番茄王國”田園綜合體,幾名年輕人往大棚里一鉆,手機豎起來,抖音一開,幾百箱西紅柿就賣了出去。借助獨特的地質條件,昌樂縣打造“火山農八鮮”區域公用品牌,為西瓜、南瓜、甜瓜、西紅柿等特色農產品銷售開辟出“綠色銷售渠道”。“18家農業龍頭企業還組織成立‘火山農業產業聯盟’,解決了老百姓在丘陵地分散種植規模小、價格低、品牌弱等問題。”喬官鎮黨委書記楊海強說。
短評
產業聚集要有“化學反應”
□ 大眾日報記者 張鵬
在聯合國所分類的41個工業大類中,中國是唯一41個大類齊全的國家,濰坊則擁有37個工業大類。
產業全,不代表有實力,優勢和競爭力從哪里來?個體企業攥成拳頭才有力量。濰坊深化“鏈長制”,縱向串珠成鏈、橫向搭臺搶戲,“一企一策”推動問題解決,幫助企業駛入快速路。單是一個動力裝備產業集群,體量就達到了4000億元。
不過,產業聚集不單是“物理組合”,更要有“化學反應”;產業鏈也不是“固化鏈”,需要開放和共享。濰坊特色主導產業就在積極聚人氣、聚資源、聚活力,促進內部產業有機融合、協同共生。
尤其是卡位入鏈后的中小企業,需要嶄露頭角,或依托鏈條彎道超車。產業鏈的薄弱環節,中小企業是鏈條上的活躍因子,可以圍繞大企業配套需求去攻關研發,政府提供要素保障,引導它們精準補鏈。力創科技、天瑞重工等“獨角獸”和制造業單項冠軍,都是近幾年在補鏈中強壯起來的。
天瑞重工的磁懸浮是新興產業,產品再好,搭不上產業鏈,發展就會束手束腳。政策賦能作用愈發凸顯。為了推動產業發展,濰坊市磁懸浮工作專班的名稱也有了變化,從“磁懸浮”改為“磁產業”,還特意加上了“推廣應用”4個字,政府努力的方向就躍然紙上了。
“十大擴需求”看濰坊
創新賦能外貿發展,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濰坊——
“項目為王”強活力
□ 大眾日報記者 都鎮強 楊學瑩 張鵬
一款用于戶外長凳的坐墊,從產地濰坊出口至歐美市場能賣多少錢?
山東瑞貝爾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鞏林通給出的答案是:標準規格60美元,定制規格漲3倍。讓人驚訝的是,這些新功能坐墊產品僅上架五天就晉升亞馬遜同類產品新品排行榜第一。
受疫情、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等影響,國內不少出口B端市場的傳統外貿企業開始面臨突破出口訂單“天花板”問題。在濰坊經濟開發區,成立19年的傳統外貿企業山東佰宜紡織有限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跨境電商,試圖挖掘C端市場。
轉型,恰逢其時。濰坊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先后出臺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跨境電商支持政策、產業園區認定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全市跨境電商規模迅速膨脹,實現跨越趕超。濰坊推出的“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讓佰宜紡織等傳統外貿企業看到了曙光。
山東瑞貝爾于今年4月搬進中國(濰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濰城園區,開始與濰坊當地傳統外貿企業合作。“去年12月份,我們與佰宜紡織深度合作,不斷針對歐美市場研發推出新產品。目前,僅是亞馬遜爆款產品就有17款。公司今年上半年出口額較去年增長25%。”鞏林通說。
跨境電商這一新業態,已然成為濰坊落實推進“十大擴需求”行動計劃、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新動能。今年1-5月份,濰坊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突破190億元,總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對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以上。
外貿企業服務專員已經全覆蓋;150強骨干外貿企業實行“雙包靠”制度;為20家企業提供融資增信保額11.12億元;先后組織300多家大中型企業參加線上線下展會29個……一套幫扶“組合拳”下來,讓多重承壓下的濰坊外貿底氣十足、成績亮眼。
“我們一縣一方案精準制定提升措施,為縣市區、市屬開發區把脈支招、疏通‘堵點’,帶動各發展主體全面起勢,提升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1-5月份,14個縣市區(市屬開發區)外貿進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濰坊市商務局局長馮波說。
濰坊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當月,濰坊市完成進出口339.5億元,單月總量創歷史新高,增長66.2%,高于全省38.2個百分點。前五個月,全市完成進出口1436.7億元,居全省第3位;增長64.8%,居全省第2位。
盛夏時節,行走在濰坊大地,一幕幕熱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景象,凸顯出濰坊把“十大擴需求”實打實落到了項目上。
作為省重大項目、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拉普達工業裝備(山東)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安丘市的一期項目僅用時1年就實現首批商品車的交付使用。7月8日,在企業5月份剛投用的整機智造車間內,兩條行業領先的板式柔性生產線正在加緊生產。“產品訂單實現個性化需求,可及時動態調整制造產品。哪怕是一臺特型工程機械的訂單,我們也可隨時在生產線插單。”拉普達工業裝備總經理王世盈說。僅用幾天時間就完成11個遺留問題處理,并全程幫助辦理各種手續——這是拉普達工業裝備二期項目啟動前,安丘市服務專班給企業吃下的定心丸。目前,占地150畝的二期項目正在加緊籌備中,預計7月底8月初開工,力爭10月底建成投產。
城市更新、海綿城市、清潔取暖三個國家試點花落濰坊,在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也讓一批謀劃已久、群眾熱切期待的項目加快落地——濰坊的中央商務區、高鐵新片區規劃建設扎實推進;中心城區雨污分流工程總體進度達到80%;海綿城市建成面積達到71.2平方公里、占建成區比例36.5%,力爭明年達到60%以上;年內,還將實施清潔取暖改造農戶10萬戶、城市155萬平米以上。
今年以來,濰坊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牽住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濰坊市謀劃1488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總投資達1.1萬億元,年內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
增新挖潛,擴需求蹄疾步穩
□ 大眾日報記者 都鎮強 楊學瑩 張鵬
有效需求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正在沖刺萬億城市的濰坊,圍繞我省“十大擴需求”行動計劃,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擴需求行動協同推進、蹄疾步穩,成為推動濰坊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
打好組合拳,燃旺消費“煙火氣”
后備廂攤位、文創產品、公益售賣、文化演出……這個夏季,濰坊潮范兒十足。
6月18日,上班族崔嬌在業余時間多了個新身份:“清涼小鋪”店主。不過,崔嬌并沒有門頭房,而是每天晚上到濰坊富華游樂園的星光集市擺攤,“開市當天晚上,攤位的飲品就賣了4000多元呢。”
包括崔嬌的“清涼小鋪”在內,星光集市的80個攤位免費招商,日均人流量達到1.1萬人次。負責濰坊富華游樂園星光集市運營的趙莎莎告訴記者,今年夏季,濰坊的萬達、泰華等購物場所都興起了潮范兒十足的夜市。“我們的集市有固定攤位,也有后備廂攤位,計劃開放到10月7日。”
夜幕降臨,在青州市的不夜城景區,3000盞光束激光燈發射出五光十色的光線,2萬多個國風燈籠暗香浮動。“節假日期間單日可接待游客7萬人次。”青州不夜城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郭培龍說。
潮范兒十足的“夜經濟”正燃旺濰坊的“煙火氣”。為推動傳統消費升級,擴容新興消費,濰坊市培育壯大市場需求,不斷豐富夜間消費形式,激發消費潛能,促進就業創業。
不僅如此,濰坊手造也走起國潮風。
7月13日上午,濰坊手造博物館一樓活態展示區,濰坊老貓花燈傳承人李梅正在工作室內制作老貓花燈,“花燈全部用絹制作,也用LED燈替代了蠟燭。”
6月1日試運行的濰坊手造博物館,利用當地優秀手工藝與民間藝術資源,變身為承載傳承、體驗、培訓、旅游等功能的手造體驗傳承中心,讓手造產品成為消費者的新寵。“手造博物館,讓市民多了接觸手造產品的機會,也讓我們這些老手藝有了新體驗。”李梅說。
預制菜產業發展迅猛,未來可達萬億級藍海市場,成為新興消費的增長點。濰坊力爭3年內預制菜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打造“中華預制菜產業第一城”。
“我們今年組織56家預制菜企業利用現代媒體手段,通過‘抖音探名企’短視頻矩陣宣傳方式,提升濰坊預制菜名城名企影響力,引導預制菜企業拓展線上業務,推動企業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濰坊市商務局局長馮波說。
國家級商貿流通標準化試點、城鄉高效配送示范縣、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等,正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加快推動濰坊傳統消費升級。1-5月,濰坊市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19.8億元,同比增長4.3%,高于全省2.4個百分點,高于全國5.2個百分點。
激存量擴增量,增強投資拉動力
炎炎烈日,山東檸檬生化有限公司成品庫前等待裝貨的集裝箱車一眼望不到頭。
檸檬生化是濰坊的外貿骨干企業,目前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200%以上。但由于受設備降溫難等生產工藝條件限制,這類企業往年都會在夏季選擇停產搞大修,在一定程度上會耽誤訂單的交付。
然而今年夏天,檸檬生化車間正加足馬力生產。“年初,我們未雨綢繆,提前進行一系列技改,保障生產設施能降溫至生產工藝要求的溫度,從而不再因天熱被迫停產大修了。”7月7日,檸檬生化技術與工程設備部部長于清說。
檸檬生化今年又投資6500萬元上馬節能減碳和清潔生產技改項目,技改完成后能夠節約標煤1.7萬多噸,減排二氧化碳4.5萬多噸、減排二氧化硫148.86噸、減排氮氧化物129.59噸。“企業進行工業技改,可充分利用原來的基礎設施,把‘卡脖子’的地方平起來,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技改讓我們嘗到了甜頭。”于清說。
今年,針對我省“十大擴需求”行動計劃,濰坊市推出全市工業技改提級2022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全市工業企業深入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全面推進企業提質增效、產業提檔升級。
濰坊創新實施“技改專項貸”政策,建立“財政+金融+擔保”融資聯動機制,靈活采用貸款貼息、設備獎補、股權投資等模式,支持重大技改項目實施。今年,濰坊市全年實施企業重點技術改造項目880項,一季度實施技改項目504項,完成投資91億元。
6月28日,位于臨朐縣五井鎮綠色裝備產業園的高鐵軌道板智能工廠項目提前三個月建成投產。“該項目總投資5.1億元,年可增加稅收4000萬元,目前已正式投產運營。”五井鎮黨委書記常敬偉說。
項目建設是穩增長、補短板、惠民生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今年以來,濰坊加快中日韓預制菜產業園、豪邁成套綠色工藝裝備、興明光電OLED載板等一批項目落地建設,全市投資和項目結構不斷優化。
7月15日,昌邑市40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這些項目總投資146.1億元,涵蓋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5大產業門類。為保障好項目建設,昌邑專門實行“領導包靠、專班跟進、聯席會議、一線攻堅、定期調度、督查通報”六項機制,確保項目早日投產達效。
在山東源邦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抗沖ACR項目現場,經過緊張施工,項目主體工程已接近尾聲,附屬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服務企業專員帶著我們跑手續,去年年底,環評、能評等就已全部辦理完畢,目前主體已基本完工,8月份將全部結束。”公司副總經理朱蘭明說。
今年1-5月份,濰坊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9.1%、20.9%,分別高于全部投資4.3個、6.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75.1%,居全省第1位。濰坊市新簽約項目391個、新納統(開工)項目200個,新引進大項目79個,均居全省首位。
發力基礎設施建設,釋放“乘數效應”
7月14日,在濰坊市奎文區莊家工業園,昔日破舊的廠房已拆遷完畢,幾年后這里將“蝶變”為一處冷鏈物流中心和預制菜加工中心。
原先,這處建成22年的莊家工業園,散布著眾多小作坊,且僅有的三家企業也工藝落后、效益低下。隨著城市的發展,原有的產業定位和環境已經影響了城市品質。
去年11月4日,濰坊市從130多個申報城市中成功入選全國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吹響了城市更新的新號角。“莊家工業園片區是奎文區城市更新的重點片區,占地206畝,騰空后將承接南下河市場遷建項目,打造濰坊城區冷鏈物流中心和預制菜加工中心,成為新的發展高地。”奎文區梨園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左文凱說。
今年,濰坊市謀劃城市更新重點項目163個、總投資4134.09億元。目前,濰坊市已建立市級聯席會議制度,印發《濰坊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制訂城市更新試點方案,接續出臺資金、用地、保留建筑登記等有關政策,“1+N”城市更新政策體系基本建立。
渤海萊州灣,正成為濰坊發力基礎設施“七網”行動的主戰場之一。
7月5日,昌邑市北部萊州灣畔,三峽新能源山東昌邑發電有限公司的陸上集控中心施工現場一派繁忙,集控中心幾座主體建筑已基本完工。在離海岸10多公里的海域里,一臺臺海上風電機組正在吊裝安裝中,計劃年底實現全容量30萬千瓦并網發電。
“海上風電產生的電流將由海底電纜傳輸到陸上集控中心,再并入到國家電網。”三峽新能源山東昌邑發電有限公司主管古宸源說,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首個融合發展的新能源產業示范樣板。
不遠處,作為山東省內首批平價海上風電項目的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渤中I場址海上風電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計劃在年底實現50萬千瓦并網發電。這兩個海上風電項目合計總投資近100億元,合計裝機規模8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25億千瓦時。
“搶抓‘雙碳’戰略機遇,中國華電、中國華能、三峽新能源、國華能源等一批‘國字號’‘央字頭’企業搶灘登陸渤海灣。我們將加快實施新能源產業‘鏈條化’,形成裝備制造、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綠色應用的‘全業態’以及‘光伏+漁業’‘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新模式。”昌邑市發改局局長孫兆興信心滿滿。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十大擴需求”的重要方面,濰坊今年聚焦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行動,持續加大投入,在建省重點高速公路3條,總里程295公里、投資565億元,數量和里程均居全省第一;濰煙高鐵正在加快建設,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天津至濰坊段等3個投資400億元高鐵項目即將開工。
專家點評
軟件硬件相增益
□ 楊珍
落實“走在前、開新局”,不是單一的發展目標,不是對發展數字的追求,不是對以往發展模式的重復,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戰略定位,是統攝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戰略目標體系。濰坊市深入推進“三個十大”,有很多鮮活的實踐。一個突出特點,是將產業鏈、科創平臺等“硬件”和制度、士氣等“軟件”都充分利用好、調動好、協調好,形成“天時地利人和”的效果。
走在前,濰坊有擔當。明確將現代農業作為“兩大主業”之一來發展,這在全國城市中是少見的,體現了濰坊落實創新提升“三個模式”重大政治任務、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探路的使命擔當。從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全國畜禽屠宰質量標準創新中心等高端平臺的卓越工作,到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標體系提出、“預制菜名城”叫響,濰坊在“農”字領域保持優勢走在前。
濰坊善用制度激發干群合力。濰坊市確立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一”就是黨建統領。我近期也去了濰坊調研,在鎮村,看到青州市彌河鎮以旅游公司黨支部和桐峪溝村黨支部為基礎,與周邊11個村黨支部聯合成立區域黨建聯盟,形成了景村共建、共同富裕的格局,把黨建統領用實、用活;在企業,看到服務企業專員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在社區,聽到一系列民生實事贏得了群眾交口稱贊。濰坊上上下下,找到了“自信、創新、實干”的法寶。人民的偉力,才是實現“走在前”的根本動力。
濰坊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在科技創新領域,他們攻克一批創新技術、搭建一批創新平臺、壯大一批創新企業,加快構建一流科技創新體系,全市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業設立了研發機構。在其他領域,他們樹立勇于走在前的爭先思維、敢創新例的破局思維,全面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如“一業一策”支持產業發展、“一個龍頭企業、一個配套產業園”等辦法,都切實好用。
下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濰坊應繼續發揮優勢,探索以產業鏈招商打造產業鏈集群,打造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萬億級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實施“補鏈”“擴鏈”和“強鏈”,實現新興產業倍增。突出數字技術創新應用,通過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不斷培育壯大數字動能。濰坊既已提出力爭2024年踏入“萬億俱樂部”,期待濰坊實現這一目標,那將是發展質量的新提升,是發展活力的再增強。
[作者單位: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
文字:楊學瑩 張鵬 都鎮強
視頻:王世翔 張蓓
編輯:蔡明亮 王召群 徐超超 王彤彤
美編:鞏曉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