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發布客戶端
2022-08-20 22:04:08
原標題:機器人當助手,濟南市三院脊柱外科精準呵護健康“頂梁柱”
來源:濟南日報·濟南發布
脊柱是身體的“頂梁柱”,支撐著人體的坐、臥、跑、跳等各種姿勢與活動。
以往做脊柱手術,就像在“暗箱”內操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神經、血管損傷。
而如今,在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以骨科手術機器人為助手,手術日益精準化、微創化、安全化,為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老年骨質疏松癥、脊柱創傷骨折和退變性疾病等患者帶來了新的福音。
起始:挑戰生命禁區,機器人“站上”脊外科手術臺
2016年,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引進山東省第一臺“天璣”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并成功應用。
很快,這臺手術機器人迎來了在脊柱外科的“首秀”。
楊華(化名)在工作時,不慎從2米多高的地方跌落,被緊急送往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進行搶救。經檢查,楊華被診斷為腰1、2椎體壓縮骨折及骨盆骨折,傷情復雜。
張震介紹,脊柱適宜進行手術操作的結構空間十分纖細,一旦突破安全界限,可能產生大出血休克死亡、內臟損傷、脊髓神經損傷截癱等嚴重后果。傳統徒手操作手術方式中,醫生只能根據檢查數據和多年的手術經驗,對手術位置進行判斷。即便水平高超的專家,也不可能保證每次螺釘位置都恰到好處。而骨科機器人手術誤差每次不到0.5毫米,恰好可以滿足手術對精準度的苛刻要求。
經過詳盡的準備后,在院長劉士懂的指導下,脊柱外科以主任張震為核心的手術組為其進行全麻下的骨科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治療腰椎和骨盆骨折。
手術效果讓人欣喜:原本耗時4個多小時的脊柱骨盆骨折修復手術,僅用1個小時便完成了,患者出血量不到100毫升,創口不足2厘米,4天之后雙腿就能活動自如……
應用:1500余例手術,脊柱外科手術團隊迅速成長
借助于“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精準定位導航輔助,脊柱外科實現了高難手術安全化、微創手術規范化、關鍵操作智能化。6年來,在手術機器人輔助下,成功完成各類手術1500余例,均取得滿意效果。
而在這個過程中,以張震為核心的手術團隊得以迅速成長。
在脊柱外科,一名年輕的醫生要想獨當一面,必須從基礎手術做起,經過幾十臺甚至上百臺手術的訓練和積累,才可能鍛煉出足夠的精準度,從而駕馭更復雜的手術。而骨科手術機器人提供精準定位和輔助,將手術過程化繁為簡。“年輕醫生可以完成較高難度、較為復雜的手術;有經驗的醫生借助機器人,能夠讓手術更精準、更安全、更省力?!睆堈鸾榻B,通過機器人的輔助,保證了不同級別的醫生,都能為患者提供標準化的高水平醫療服務。
在機器人的輔助下,年輕醫生可以駕馭更高級別、更為復雜的手術。反過來,這些手術的過程也幫助醫生更加迅速地成長。
今年8月,張震團隊的副主任醫師張慶峰借助手術機器人,完成了濟南市首例機器人輔助下椎體骨化物復合體可控前移手術(簡稱ACAF)。
63歲的劉大爺自3個月前發現自己四肢無力,走路時要拄拐才可以。張慶峰為老人做了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為“頸椎間盤突出、頸椎后縱韌帶骨化、頸椎椎管狹窄”。
頸椎后縱韌帶位于椎管內椎體后方,一旦骨化,就會將占據椎管的空間,壓迫脊髓和椎管內的神經根,導致感覺障礙如麻木、運動障礙如上肢或下肢無力、踩棉花感。正如劉大爺一樣。如果后縱韌帶嚴重骨化還會導致尿失禁和截癱等并發癥。
要想徹底解除病痛,最好的辦法是進行頸椎前路手術,直接切除骨化的后縱韌帶,從而解除對脊髓神經的壓迫。
按照以往的治療方式,由于人眼和X光均無法通過骨頭觀察到骨化的后縱韌帶,因此手術時需要切除手術路徑上的骨頭,對患者是個較大的創傷。
但是,通過手術機器人,可以直接進行精準定位,在保留骨頭的同時,解除骨化物對脊髓神經的壓迫。
脊柱外科團隊根據患者情況并反復研究討論,決定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ACAF”手術方案。
手術中,骨科機器人根據醫生的指令,自主運行、定位,方向誤差不超過0.5毫米,手術順利完成。術后經影像學檢查,椎管減壓徹底,脊髓無受壓,為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創造了條件。
創新:活到老學到老,將創新和學習植入團隊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這是張震手機的壁紙。這也是張震始終的堅持:想為患者服好務,就要不斷掌握最新最科學的專業知識。
這不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沒有公休假,甚至沒有認真過一次生日,工作之余還要不斷學習充電。為了提高專業理論和臨床技能,他先后到齊魯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第三軍醫大學重慶新橋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跟隨國內最知名的脊柱外科權威進修學習,更通過選拔考試,先后公派赴德國紐倫堡KlinikenDr.Erler骨科醫院脊柱外科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脊柱中心交流訪問……
團隊內部鼓勵學術民主。病例討論時,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互相討論病情。如果有不一致意見,不僅要部門內部討論,還會根據實際情況咨詢其他醫師或者專家,目的就是找到一個更佳的治療方案。教學相長,無論是年輕醫生,或者高年資醫生,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益。
張震始終鼓勵團隊醫師走出去,到國內外一流的脊柱專業中心學習交流,拓展視野,學習先進理念經驗和技術。
在張震的帶領下,脊柱外科手術團隊有著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更有著創新發展的活力。近日,醫師張陽承擔并完成的濟南市衛健委科技計劃項目“機器人輔助下椎弓根螺釘置釘點選擇與關節突關節面損傷的相關性研究”,經專家委員會評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張震介紹,脊柱骨折發生率逐年增高,且脊柱骨折致殘率高,并發癥多,預后不佳,常規透視下置釘準確率低,對骨皮質的破壞嚴重,且透視次數增多,增加術中醫護人員及患者的輻射損傷。此外,椎弓根螺釘損傷關節突關節可能引起術后脊柱不穩而導致腰疼緩解不佳,術后新發腰疼。
濟南市三院脊柱外科應用骨科機器人一次性導絲植入率高達95.7%,手術機器人操作精度高、操作可重復性好、操作穩定性強,極大減少了對骨皮質的破壞以及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輻射損傷。該課題總結分析了臨床應用過程中天璣骨科機器人在治療腰椎骨折時的置釘準確率、安全性及內固定位置不良的原因,并提出了減少關節突關節損壞的最合理的入釘點,為日后的手術操作提供了寶貴的建議。該課題具有較好的科研意義和研究價值,對人工智能設備在臨床上的推廣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