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2-08-27 14:19:08
原標題:濟南“專精特新”企業何以持續領跑全省
來源:濟南日報
今年6月,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2022年度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濟南以583家的新增數量穩居全省首位;8月,第四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公示,濟南新增5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數據顯示,自2019年起,濟南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呈現逐年跨越式增長態勢,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計1532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88家,持續領跑全省。
剖析這些進入“國家隊”榜單的企業,既有山東天岳、金智瑞新、濟南奧圖等在關鍵領域補短板、填空白的企業,也有華天軟件、華凌電纜、山推建友等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排頭兵企業,更有神思電子、翼菲自動化、博科控股等競逐工業互聯網、生物醫藥等新賽道的企業。
盡管“噸位”不及央企、國企,但憑借著“專精特新”,這些企業在細分賽道成為“隱形冠軍”。持續倍增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恰恰折射出濟南制造業的澎湃活力。
量質齊升是制造業強鏈補鏈重要力量
“專精特新”,“專”字在前,意味著企業要凸顯“專業化”。評選時,企業在細分市場的份額占比被重點納入考核。
以上榜國家級榜單的企業——深耕自動化領域的濟南奧圖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主導產品為“汽車車身沖壓件智能制造自動化系統”,超高強鋼熱沖壓自動化生產線屬于產業鏈“補短板”產品,替代進口并實現出口,全球首創質量追溯系統、熱成像精度標定和熱板料定位系統,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0%。
事實上,正是眾多“濟南奧圖”在關鍵技術等環節領域的突破,才繪就了濟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群像。從去年的35家,到今年的8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的不斷增長,也為濟南制造業注入澎湃動能。
濟南實現“工業強市”,聚集高質量發展優質企業是重要基礎。其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專精特新”企業,是濟南努力實現制造業強鏈補鏈的重要力量。
作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天岳成立12年便成功上市,先后攻克了原料提純、碳化硅材料生長及缺陷控制、襯底加工等一系列難題,掌握了碳化硅半導體材料產業化核心關鍵技術,實現了國家核心戰略材料的自主可控。
創新,是濟南“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填補國內技術空白”“解決核心關鍵領域技術問題”等,已經成為“專精特新”企業掌門人口中的高頻詞。憑借在細分領域的技術優勢,“專精特新”企業往往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能率先實現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突破,能有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最終提升制造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水平。
對于濟南而言,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補足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短板,有利于增強產業鏈創新能力,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產業集聚區成為“小巨人”孵化基地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集中產出,離不開包容的產業生態。據初步統計,濟南現有“專精特新”企業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位于濟南高新區,一半以上誕生于制造業集聚區或特色園區。
在產業集聚區,完備的供應鏈、復雜的應用場景,能給予企業完善創意、打磨產品的黃金機遇。作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全市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高地,濟南高新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前沿陣地。從這里發展壯大的“專精特新”企業——山大華天軟件有限公司最具“發言權”。
從最初4個老師帶著20多個學生創業,到現在發展成為擁有員工近500人、手握自主可控三維內核技術和成熟的智能制造管理平臺,山大華天實現了從引進、模仿到趕超和反引進的跨越,實現國產工業軟件的“換道超車”。
如今,山大華天自主研制的國產CAD軟件已經廣泛應用于汽車、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為中國工業創新和智能制造提供了必要的軟件技術支撐。
“專精特新”正成為新時代中小企業發展的方向。在濟南,“專精特新”企業深耕細分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不斷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定向支持打造一流發展生態
濟南“專精特新”企業的爆發式增長并非偶然,這是濟南市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推動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與普通企業相比,“專精特新”企業將更多“真金白銀”砸向研發環節。在2021年年報中,山東天岳的研發費用十分亮眼。去年,公司研發費用為7373.6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14.93%,同比增加62.05%。更早的2018年至2020年,盡管公司尚未實現盈利,但也從不吝惜研發投入,3年間,其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05%、6.97%和10.71%。這些數據幾乎是普通企業研發投入的兩倍。
為此,濟南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專門提出,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投放,對擬上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分類指導、精準培育、投融資對接,提高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優化并落實提升企業上市、融資、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等扶持政策。
事實上,資金問題幾乎是每家企業成長之路上必經的坎兒。基于此,今年6月,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與濟南金控集團共同組織實施,聯合全市主要金融機構參與,開展了“云帆計劃”,啟動了“專精特新”企業專項扶持行動。目的就是進一步推動產融合作,吸引和集聚更多的金融資本流向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代表的實體企業,更好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強力賦能工業強市建設。
資金之外,圍繞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市工信局聚焦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專場對接活動,打造“鏈主”與“專精特新”企業強鏈補鏈共同體,推動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卡位入鏈發展,打造更多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
一系列政策舉措促進了優質企業的快速發展,進而帶動濟南市工業經濟主要指標由山東省第三梯隊躍升至第一梯隊,有力支撐濟南市GDP突破萬億元大關,形成了12345的競爭新優勢。
今年的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實施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培育市級以上專精特新、瞪羚、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300家以上”的任務目標。看,濟南正向著這一目標加速奔跑。 (本報記者劉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