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9-26 18:40:09
原標題:德州市中醫院:秋分時節,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來源:大眾網
原標題:德州市中醫院:秋分時節,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來源:大眾網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春秋繁露》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除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外,還有著“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進入“秋分”節氣,金風送爽,菊黃蟹兒肥、丹桂正飄香,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德州市中醫院西院區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省名中醫藥專家陸漢軍指出,此時養生可遵循《黃帝內經》里面所講的“天人相應”的法則,讓人體陰平陽秘,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
季節更替,氣候變化迅速,要做好“補夏季虧損,儲冬季所需”,才能讓自己健康過冬,降低生病幾率。進入秋分后,天氣轉涼、空氣干燥、燥邪傷人、易傷津液,會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從而滋生一些疾病,如呼吸道疾病、腸胃疾病、心血管疾病、過敏性鼻炎等,尤其是老年人或孩童容易出現咳嗽、嗓子疼、說話聲音嘶啞、咽喉不舒暢或者鼻干、皮膚干裂等情況。“此時在飲食上要注意宜潤宜收,建議多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蘿卜、藕、秋梨、葡萄、百合、銀耳、蜂蜜、甘蔗等,也可以煲湯。”陸漢軍表示,喝水是對抗秋燥最簡單的方式,同時還能起到滋陰生津的效果,“此時正是螃蟹上市的好時節,本身脾胃較弱的中老年人要注意適可而止,螃蟹性寒,再加上秋分時節寒濕較重,容易造成身體不適。”
進入秋季后,很多人常會說“春捂秋凍”,但切勿過度解讀這句話。“很多老人認為‘秋凍’就是要好好凍一凍,早上少穿點,讓冷風吹一吹,到了晚上天氣很冷,也不加衣服。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陸漢軍強調,所謂“春捂秋凍”是指秋天的時候,天氣偏向于“涼而不寒”,過早穿厚衣服,可能會使身體與“涼氣”接觸太少,不利于適應寒冷的冬季,所以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的“凍”一下,讓我們的身體感知一定的涼度和天氣轉冷的感覺,但切勿過度,早晚一定要根據天氣的變化調整身體的陰陽氣血的平衡,適量添加衣服,避免寒邪傷身體;體質虛弱的老人、兒童,夜間入睡后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腿腳受涼,誘發各種疾病。
此外,秋分后逐漸晝短夜長,寒氣逐漸上升,陽氣趨向收斂,因此在起居上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適當調整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著天氣轉涼,燥邪、寒邪、風邪也漸漸增多,而人體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瀉、腰酸背痛、過敏性鼻炎等虛寒病癥也隨之多發。”陸漢軍建議,在秋分當令之時,借助陰陽消長的變化,可以在睡前適當泡腳,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
在情緒的調節上,陸漢軍提到了“秋悲”。秋分過后,萬物凋零,很多人看到“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場景會產生悲愴之情。遠離“秋悲”,首先要加強日照。陸漢軍建議,可以選擇在晴朗的日子里,多做戶外活動,接受陽光的照射,調動情緒,增強興奮性。秋季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散步、跳舞、太極拳等,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切勿大汗淋漓,這樣既能得到鍛煉,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
(通訊員 劉珊珊 王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