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導報
2022-09-26 23:48:09
原標題:區域聯動發展機制下的日照市近郊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策略研究
來源:經濟導報
原標題:區域聯動發展機制下的日照市近郊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策略研究
來源:經濟導報
鄉鎮是我國行政區劃的重要基礎單元,編制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有利于統籌自然資源保護、修復和開發、利用,指導鄉鎮規劃建設,在協調城鄉關系、促進城鎮化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近郊型鄉鎮是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位于城區周邊,需承載城市功能、融入城區的同時,但仍同時承擔鎮村本身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鄉鎮。
近郊型鄉鎮在城鎮轉型、全面融入城區的同時,要保留鄉鎮特色,發展城鄉經濟。當前,鄉鎮現有的城鄉規劃和土地規劃普遍呈現出難以有效指導鎮村的規劃建設,以及對各類自然資源要素的管控。因此,在城鄉融合、產業聯動、城鄉共建的區域聯動發展機制下,亟須探索“產—人—地”三維空間要素的多元化建設需求,以鄉鎮特色發掘用地混合、功能復合的布局,實現全域統籌資源保護與城鄉發展,應對新型城鎮化及周邊鄉村地區的發展與建設需求。
一、近郊型鄉鎮未來發展特征
根據2021年統計年鑒顯示,日照市共有16個街道35個鎮4個鄉。從城鎮發展與城鄉融合程度分析,日照市轄區有7個鎮屬于近郊型,其中河山鎮、濤雒鎮、虎山鎮、碑廓鎮城鎮化特征尤為突出,屬于城鄉融合發展“第一梯隊”。
(一)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近郊型鄉鎮具有臨近城區的區位優勢,城-鎮關系緊密。隨著城區空間拓展、產業發展、級差地租等因素影響,近郊型鄉鎮成為承載城區部分功能和產業外溢的重要區域,城鎮化趨勢明顯,出現逐步融入城區的趨勢。
為保障全市產業發展空間,規劃構建“一帶三軸多區”產業空間格局,依托沿海產業發展軸,串聯山海天旅游度假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先進鋼鐵制造基地等不同產業功能分區。其中,河山鎮南部承載著城區高新技術產業、高端醫療制造產業的功能布局與產業發展,濤雒鎮南部與虎山鎮東部聚合發展先進鋼鐵制造業,成為承擔城市第二產業發展鋼鐵制造的擴展區。
(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根據“七普”數據顯示,全市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81.47萬人,占61.1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115.37萬人,占38.87%。與“六普”相比,城鎮人口增加49.60人,鄉村人口減少32.8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提高14.05個百分點。2020年人戶分離人口71.86萬人,與“六普”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長70.44%。
由此可見,城鎮人口逐年集聚,城鎮化現象逐年遞增。由于城鎮醫療、衛生、教育等基礎公共服務設施較完備,約80%農村人口選擇保留農村戶口和宅基地,選擇往城鎮流動,提高人居環境和子女教育水平。可見,鄉鎮群體多元化,城鎮“兩棲”人口特征明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已經成為人口流動的趨勢。
(三)集體建設用地資源充足
經統計,2020年日照市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429.48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57.21%,高于山東省平均水平49.66%。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269.52平方米,遠高于人均城鎮建設用地155.78平方米/人,略低于山東省平均值286平方米/人。
鄉鎮生態、農業和城鎮發展空間之間存在土地利用沖突,土地二元屬性明顯。同時,我市縣域層面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尚未完成,缺少上位規劃的指導和指標約束,鄉鎮乃至村莊普遍存在集體建設用地粗放、村莊用地規模不減反增等問題,鄉鎮資源整合和使用空間遠高于城市用地。由此可見,隨著近年新發展理念要求和國土空間規劃對空間資源的緊約束政策,集體建設用地將成為我市城鎮新增建設空間的重要后備資源。
二、近郊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導向
當前,日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形成初步成果,初步構建“一屏多廊、兩區四特、一帶兩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打造“1+2+9+N”的城鎮空間格局,引導城鎮開發建設相對集中緊湊布局。
日照市近郊型鄉鎮作為城鎮空間發展“9”的部分重點鎮,在承載城市功能時,既要考量生態引領,理水為脈,以生態廊道為本底,提升生態服務功能,也要打破傳統鄉鎮空間發展,合理分配土地指標,發揮土地二元屬性特征,充分重視縣(區)與鄉鎮事權劃分和服務地方需求的辯證關系。
三、近郊型鄉鎮國土空間發展與建設策略
在編制近郊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時,要積極銜接城鎮開發邊界,統籌鎮域產業用地布局,充分銜接城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同時,也要發揮近郊型鄉鎮特色,以長遠眼光聚焦規劃發展與建設策略。
(一)堅持生態本底思想,構建生態底線網絡
生態是日照得天獨厚的生產力與競爭力,鄉鎮是市域保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基底,適時構建鄉鎮生態底線網絡,保持鄉鎮生態空間穩定性。推進“田水路林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發揮生態空間格局優勢,協調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
(二)優化國土空間用地布局
發揮集體建設用地作為城鎮建設空間的后備資源優勢。一是將耕地、生態資源保護與土地綜合整治相結合,重點挖掘盤活存量土地,補充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預留彈性發展空間,探索空間功能復合,增強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二是科學評估空間結構,打破村鎮界線、城鎮界線,優化鎮村體系和功能布局,與城市生活圈進行資源整合,統籌布局建設鄉村社區生活圈,讓城鄉共享城市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三)建立“共”的意識,發揮空間資源多元化特色
要全方位統籌考慮城鄉融合、城鄉共建,協調城鄉產業發展,實現城鄉公共資源共享。一是共享生活資源,發揮近郊優勢,借力教育、醫療、交通等城市公共資源,提高生活幸福感;二是共建城鎮產業特色,在承載城市產業功能的同時,探索特色農業、文化民俗、休閑旅游等鄉村“慢生活”方式,增加鄉村活力;三是共謀鄉村振興,以城帶鎮,從城鎮現代化和長遠發展角度出發,謀劃多元化建設需求,挖掘鄉鎮特色用地、功能復合的布局結構,切實改善農民生活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
小結:通過著重加強近郊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率先打通城市與鄉鎮之間協調發展道路,發揮規劃先行作用,統籌指導鄉鎮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探索新型城鎮化下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城鄉改革經驗。
(丁元明 王昱含 徐洋 高超 蘇昱瑋范玉海 漢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