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3-01-03 08:59:01
原標題:青島水族館:曾被譽為“吾國第一”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水族館:曾被譽為“吾國第一”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崔燕
早些年,青島家庭相冊中最上鏡的地標有兩處,一處是棧橋,另一處則是水族館。棧橋是青島圖騰一樣的所在,而水族館則充盈著與海洋生物有關的童趣,是幾代青島人童年整齊劃一的小美好,溫暖而生動。
蔡元培與青島水族館
1930年8月12日,中國科學社在國立青島大學舉行第15屆年會,蔡元培出席這次會議并致詞。在蔡元培的倡導下,李石曾、楊杏佛、竺可楨等專家,及青島觀象臺臺長蔣丙然、海洋科科長宋春舫等科學家聯名發起在青島籌建中國海洋研究所,并決議先行籌建青島水族館。
1931年1月,青島水族館破土動工,1932年2月竣工,同年5月8日舉行了開館典禮,成為當時東亞最好的海洋生物展覽館。時任青島市長的沈鴻烈及各界人士出席開館儀式,盛況空前。作為水族館主要發起人之一的蔡元培,雖因故未能到場參加,卻為水族館寫下了情深意濃的“祝賀詞”,記錄了水族館從籌備到開館的始終,并如此贊譽:“亞洲大陸之有水族館,大連而外,僅有此館!大連水族館,出自日人之經營。規模既小,設備亦殊簡陋,然則此館,當為吾國第一矣。”
1934年10月,蔡元培攜夫人來青觀光,蔡夫人在水族館二樓以海為景作畫,蔡元培先后在畫上題詩一首:“水族館中窗窈窕,海濱園外島參差。驚濤怪石互吞吐,正是漁舟穩渡時。”如今,在青島水族館南門附近,矗立著蔡元培先生的半身雕像,以紀念他為水族館所做的貢獻。
憑海臨風的中式古典建筑
青島老城的建筑特色為歐陸風韻。玉樹臨風于匯泉灣畔的青島水族館,以濃郁的中式風格而獨樹一幟。在海浪、礁石的烘托中,別有一種古典而精致的東方風情。
水族館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青磚綠瓦、樓臺亭閣。外墻用方形蘑菇石砌城樓式墻身,高6米。周圍環有圓狀并配鐵質幾何圖形的氣窗,樓頂平面上有石砌孔狀成垛女兒墻。正門南向,大門為石券拱門,大廳內為陳列廳,面積約350平方米。二層箭樓殿式建筑,清水磚勾縫。橋梁、斗拱,墨綠色琉璃瓦,歇山頂,檐角飛翹,呈現出中國民族建筑的優雅風采。
青島水族館是第一座由中國人設計建設的水族館,青島觀象臺臺長蔣丙然兼任青島水族館館長。“青島水族館”五個字為當時的前任青島市長胡若愚所書。其建筑設計,當時經多方論證,采用中國城垣式古典建筑風格,由青島觀象臺海洋科科長宋春舫負責。彼時,留洋學成歸來的中國建筑師意氣風發,他們在借鑒西方建筑的基調上,又糅雜了大量本土的東方建筑風格,水族館即是這種審美思潮的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正如沈鴻烈所說,“青島先后被德日殖民,一切建筑物,純為西洋化。今水族館能以中國古代建筑,表現吾國固有文化,在青島可稱鳳毛麟角。且位于海濱公園,雄而幽靜之區。中外人士之來游者,必可得深切之印象,與優美之觀感。凡此種種,均于本市文化有相當之貢獻。”
青島水族館的建設資金,由社會各界和有識之士捐助而來。現在水族館二樓樓梯處鑲嵌的漢白玉方碑,上鐫募捐建水族館的記載。
認識海洋從這里開始
梁實秋先生在《憶青島》中曾這樣回憶:“每當夏季,游客蜂擁而至……小孩子攜帶著小鏟子小耙子小水桶,在沙灘上玩沙土……在這萬頭攢動的沙灘上玩膩了,緩步踱到水族館……”
青島水族館是中國現代水族館和海洋科學研究事業的搖籃,也凝聚著多位近現代科學文化先驅的心血。青島水族館從建館伊始,就作為中國海洋科研的起錨地、海洋科普的發祥地、水族觀光的目的地,引起國人的關注。建成時,內設標本室三間、活動海水玻璃展覽魚池18個,露天魚池兩個及研究室、陳列室、儲水塔等。這樣的配置,在當時看來已經是全國乃至亞洲最高水平的海洋生物展覽館。
2022年,青島水族館建館90周年。走過近一個世紀的風雨兼程,水族館的標本意義隨著時間的漸進,已經成為青島海洋文化走向深藍的一個美麗縮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