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3-03-06 09:25:03
原標題:小青島燈塔:青島之緣起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小青島燈塔:青島之緣起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崔 燕
與棧橋近在咫尺的小青島因形狀如琴, 又被叫作琴島,本是個獨立的小島。島上精美清麗的白色燈塔由德國人在上世紀初建造,最初的功能是為進出青島灣以及航行至此處的船只引路導航。遠眺小青島,山巖雋秀,林木蓊郁,紅礁碧浪,綠樹白塔,如一幅海上展開的自然畫卷。
青島之名由此而來
“海面上時明時暗的紅燈,如同乘舟于海上。”著名作家鄭振鐸稱島城十景之一的“琴嶼飄燈”有如此之妙。該景即小青島燈塔,位于青島灣內小青島最高處。小青島燈塔形狀為底寬上收的寶塔狀,有基座。塔門北向,花崗石嵌券門。基座及二層均為八角形,白色花崗條石砌筑。塔內有30級石質螺旋樓梯。該燈塔始建于1903年,塔高16米,燈高32米,1914年德日戰爭期間被毀,1915年7月重建為白色八角形石塔。《青島文物與名勝保護紀實》中記載:“初建時曾懸掛過綠式長明燈兩盞,幾經改進,成為現在的旋轉式牛眼透鏡,為德國制造。1997年更換西班牙制造的航標燈,原燈送秦皇島航標博物館收藏。”
德國強占膠澳后,小青島這座海中孤嶼被德人稱為“阿克那島”,派兵駐守。日占青島后,稱為“加藤島”。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此時的青島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銷,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浪漫又清新的地名成為這座城市的美麗標簽。而青翠欲滴的小青島,既是“青島”二字的緣起,也仿佛是一個濃縮的迷你“青青之島”。
有意思的是,青島的別稱為琴島,其名也是因小青島而來。因小青島形似一把琴,又因這里海浪撫岸,有琴瑟之聲,故稱琴島。琴島是青島文藝又特別的符號,也是青島這座藝術之城、音樂之島渾然天成的美譽。一些青島的馳名商標,即以“琴島”二字或者“琴”牌為名,其作為地域性的品牌,既有著濃郁的本土特色,又有著美好的品牌辨識度。
小青島距海岸720米,海拔17.2米,面積1.2公頃。此島原是陸地的一部分,在海浪長年累月的沖蝕雕琢下,漸與陸地分離,始成今日之形狀。小青島距東側海岸370余米,上世紀40年代,小青島修了堤壩才與內陸相連,更多人得以深入到美景天成的小青島腹部。
1988年,小青島被開辟為公園,并正式對外開放,全島在栽植黑松的基礎上,還栽有櫻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春、夏、秋三季開花的觀賞植物。小青島還是“青島百合”這個地產物種的發源地。據說在德國人建造小青島期間,這里曾有許多稀有的黃色百合花,盛開之時,芳香撲鼻,德國人稱之為“青島百合”。在小青島地勢較為平坦的南部有一個袖珍廣場,廣場中間立有一個目視海面的“琴女”雕塑。這座嫵媚動人的雕像非常“上鏡”,為小青島增添了許多靈動之感。
浪漫的夜景打卡地
小青島位于青島前海一線,與棧橋毗鄰又齊名,是游客到青島的網紅打卡地之一。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小青島“琴嶼飄燈”與棧橋“飛閣回瀾”珠聯璧合地托起了青島前海明麗旖旎的風情。尤其從高空俯瞰,小青島與棧橋美美與共,仿佛一幀“海上花開”的大美畫卷。
前人有詩篇贊譽小青島:“茫茫海灣有紅燈,時明時滅自從容,翠島白塔沐夜色,琴嶼飄燈傳美名。領略青山不在多,水中一島如小螺,云鬟別有飄蕭態,似向風情浴晚波。”小青島的精彩所在,多集中在夜晚。每當夜幕低垂,小青島燈影波光交相輝映,像一幅飄動的彩綢,和周圍的七彩霓虹交織出一個流光溢彩的夜青島。“琴嶼飄燈”的美妙意蘊,正是出自小青島的夜景。
夜晚,當城市睡著的時候,小青島猶如天方夜譚里的海上皇宮,夜燈隨如擁的濤聲自由呼吸,閃爍的晶瑩如同城市綿綿不絕的夢想。直到現在,盡管城市日新月異,夜色下的小青島燈塔及周邊燈光的倒影,映現在波光粼粼的海面所呈現的優美意境,依舊是青島夜景的經典之一。
尤其在夏日,當戀人們甜蜜地漫步在小青島,凝視著海天一色處的明月星辰,沉迷于那近乎完美的燈火,便會掉進一個不能自拔的浪漫仲夏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