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3-03-09 09:45:03
原標題:青島企業融資案例創新高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企業融資案例創新高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根據公開信息整理,青島日報首發《青島2022年度企業股權融資報告》,2022年度青島至少有85家企業獲得股權投資,多家企業年內完成多輪融資,全年投資案例近百起,創下歷年新高。
2022年,受全球經濟低迷、疫情反復、募資難等因素影響,創投市場節奏明顯放緩,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均有所降低。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22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10650起投資案例,同比下降13.6%;投資總金額共9076.79億元,同比減少36.2%。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頻獲投資的前五大地區依次為江蘇、北京、上海、深圳和浙江,山東位列第八,投資案例為313起,投資金額為253.46億元。
相比之下,青島表現稱得上優異,投資活躍度增幅明顯。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青島市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規模達1824.2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84.85億元,同比增速為11.28%。
從投資領域看,硬科技領域成為焦點,信息技術、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多個行業逆勢上揚,投資人傾向于選擇技術過硬的頭部企業。
從投資主體看,政府引導基金、國資背景投資基金不斷涌現,區市國資平臺招引企業落地成效顯著,為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從分布區域看,嶗山區是青島市股權融資的高地,融資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持續領跑,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和高新區也表現搶眼。
融資數量快速增長
青島企業總體表現搶眼,投資案例呈現增長態勢,體現了青島創新創業的澎湃活力和新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在融資輪次上,覆蓋了從天使輪到D輪各個階段。其中,戰略融資數量較多,占比達53%,說明企業從產業協同角度更傾向于引入對業務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投資人;天使輪、種子輪數量也不少,占到總數的19%,為近幾年最高,說明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將“投早、投小”作為布局策略;PreA輪、A輪及以后融資數量占比為28%。
早期優秀項目不斷涌現,一半以上獲得投資的企業成立時間在5年以內,佗林醫藥、云絲數據、砥礪行科技、塞訊未來等9家企業均在成立當年完成融資。佗林醫藥專注于中藥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產品轉化研發,致力于打造成為青島中藥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轉化平臺。云絲數據開發了具有獨立所有權的“銷遙掌柜、銷遙云倉、銷遙易購、食品安全監管平臺”等SaaS云平臺產品。
在融資金額上,百萬級、千萬級融資增多,億級融資數量則大幅縮水,同比近乎“腰斬”,超10億元的超大體量單筆融資已很難再現。相對而言,在創投寒冬之下,投資機構出手更加保守和謹慎,但優質項目仍能獲得大額融資,共有慧拓智能、智騰科技、海納云、飛熊領鮮、思銳智能等9家企業完成億元以上融資,投出一家獨角獸企業。
其中,通信SoC芯片專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宸芯科技獲中國信科集團增資,新晉為2022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智慧礦山無人化企業慧拓智能完成近3億元C輪融資,由中金上汽新興產業基金領投,越秀產業基金與渤海中盛基金聯合跟投,改寫賽道內單筆最大融資紀錄。研發智能傳感器的智騰科技完成超億元Pre-B輪融資,由紅塔創新和陜西成長基金領投,老股東嘉興潤澤繼續跟投。進口凍品產業互聯網平臺飛熊領鮮完成億元B輪融資,由國彤創豐領投,老股東同創偉業跟投。這些企業獲得大額融資,與其商業化速度與規?;芰γ芮邢嚓P,以慧拓智能為例,參與近八成的全國前十名煤礦的智慧礦山無人化項目,在冶金、有色、水泥行業打造了具有標桿意義的商業落地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完成融資的青島企業相對比較低調,在近百起投資案例中,僅有31起主動披露融資金額。
政府引導基金“火熱”
2022年,在股權投資市場普遍承壓的背景下,政府引導基金日益活躍,成為助推產業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政府引導基金通過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撬動社會資本聚集,聚焦重點產業強鏈延鏈補鏈。近百起投資案例中,超過一半背后有政府引導基金以及在青注冊的創投機構身影。通過政府引導基金招商,佗林醫藥、國宇星辰等一批優秀企業和創新項目落地青島。
躋身“2022最佳政府引導基金TOP50”的青島科創母基金,全年投資金額超過10億元,投資項目60余個,較2021年提升約50%,其中青島獲投項目近30個,金額近4億元,獲投項目覆蓋了集成電路、先進高分子及金屬材料、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據統計,青島科創母基金參投子基金投資的項目中,青島企業占比超40%。比如,青島科創母基金與同創偉業合作成立的同創新興智聯基金,投資了貨圖科技、鰭源科技、飛熊領鮮、無疆技術;青島科創母基金與梅花創投合作成立的梅花盛開早期基金,投資了明靚科技、塞訊未來;青島科創母基金與梧桐樹資本合作成立的嘉裕金梧基金,投資了路游暢通、海豚之星、砥礪行科技。
區市國資平臺收獲頗豐,以產業投資和打造產業生態方式引領地方產業發展。嶗山區的巨峰科創投資了國數科技、海濟生物、聯儲證券,科創信達、元達生物、云世紀科技等企業也獲得了區級國資平臺的投資。
本土民營創投機構中,青松資本和里程碑創投繼續出手。其中,側重于投資細分行業龍頭的青松資本,投資名單包括科凱電子、融美發制品、海納云;偏愛早期項目的里程碑創投追加投資了極致創新、能蜂電氣、北辰循環等。
愛奇藝、吉利控股、溫氏股份等大公司也在青島相繼出手,構建自己的產業投資版圖。VR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青島虛擬現實研究院獲得戰略投資,投資方包括愛奇藝、海爾數字科技、寶通科技、德才股份等。作為富士康在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科捷機器人引入杭州沃云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兩個股東實控人均為國內造車巨頭吉利的創始人李書福。入局寵物食品賽道的雙安科技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溫氏股份旗下產業基金。
硬科技投資逆風而上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硬科技投資成為市場主導,半導體、新能源和汽車等行業投資總量逆風而上。
青島近百起投資案例中,七成以上為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半導體、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硬科技領域。
其中,信息技術的投資案例數量領跑,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虛擬現實、大數據、互聯網等細分賽道持續受到投資機構關注,多達19家企業獲得融資。開創國內首家計算機視覺算法商城的極視角完成戰略輪融資,由山東陸海聯動投資基金領投、青島海創智鏈工業互聯網產業投資基金共同投資;專注于城市治理數字化的海納云則連續完成A輪和A+輪融資。
生物醫藥延續了2021年的熱度,13家企業獲得融資,涉及新藥研發、醫療器械等領域。比如,開發出新冠檢測試劑盒的海華生物引入華資盛通、青島海檢控股等多個股東;聚焦海洋醫藥的海濟生物完成天使輪數千萬元融資,投資方為巨峰科創和青創投;在單細胞分析與分選儀器開拓新市場的星賽生物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南京高科新浚領投,浙江衡吉跟投;口腔再生修復材料及醫美新秀藍皓生物,亦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里程碑創投和高新創投聯手投資。
半導體依然是熱門賽道,共有10家企業獲得融資。在芯片設計方面,佳恩半導體完成數千萬A輪融資,由毅達資本獨家投資;中科本原完成B輪融資,由毅達資本、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聯合領投;柯銳思德電子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為海控集團;展誠科技引入微芯科技、匯美投資兩大股東。在設備方面,天仁微納新增前海母基金、深創投、山東財金等股東;思銳智能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由石溪資本、華輿國創基金聯合領投,海松資本、海澳芯科、同歌創投、君桐資本等跟投;致真精密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由啟迪之星創投和柏彥基金聯合投資。
在硬科技之外,消費仍然是投資熱點,但資本的口袋明顯收緊。9家企業完成融資,集中在預制菜、新式茶飲、咖啡、烘焙、寵物食品等細分賽道。搶占預制菜“風口”的利和味道完成D輪融資,由華興新經濟基金、隱山資本聯合領投,麥星投資、建發新興投資、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傳合基金、微光創投共同投資??Х裙湻丈虡凤媱撔峦瓿山?000萬元A輪融資,由盛景嘉成領投,寬窄創投跟投。
高能級創業時代來臨
隨著硬科技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創投機構更青睞前沿技術領域的顛覆式創新,更看重創業團隊的技術背景和產業背景出身。
從創業的人群來看,不同于移動互聯網創業多為年輕創業者和商業模式創業者,硬科技時代有高能級創業特征,創始人往往有著更豐富的技術儲備、行業積累和資本資源,在成立之初便受到資本的高度認可。
包括院士在內的很多頂尖科學家走出實驗室,通過創辦公司、入股等形式將科技成果落地到應用場景中。海濟生物由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及青島源海眾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資組建,董事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弁刂悄苁侵锌圃悍趸膰鴥戎腔鄣V山技術和服務提供商,首席科學家王飛躍教授是國際智能控制領域的開拓者、中國智能控制奠基人。國數科技創始人張浩為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海洋通信探測領域知名學者,具有扎實的科研積累與豐富的企業運營管理經驗。星賽生物是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孵化的產業化公司,聯合創始人馬波為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析化學博士,擁有10年以上的單細胞技術與儀器領域的研發經驗。
企業高管、連續創業者等行業老兵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豐富的產業實踐、光鮮的履歷以及深厚的人脈,讓他們下場創業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創立進口凍品產業互聯網平臺之前,飛熊領鮮創始人李祥成立聯合食品Unifood,并與北京二商、龍大美食、家家悅等成立肉類合資公司,將肉類進口貿易做到了全國前三。極致創新創始人朱德偉在工程機械領域摸爬滾打近30年,從全球工程機械排名第一的卡特彼勒公司辭職創業,致力于做全球液壓系統的領導者。藍皓生物創始人陳德夫在國內多家知名生物材料公司任高管,從事人體組織再生修復產品的研究開發20多年。鰭源科技創始人張翀曾在富士康任職8年,從工程師轉型為創業者,深耕水下機器人領域。
此外,高能級創業有較高的成長起點,善于利用資本實現企業的爆發式增長,有的甚至具備雙重角色——既是創業者,也是投資人。比如,利和味道董事長王斌的另一個身份是翊翎資本創始人,以資本思維去做實業,又以產業思維去做投資,有不少投融資及成功退出案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