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客戶端
2023-03-23 16:50:03
原標題:桔論|海水提鋰項目背后的爭議,正在測試青島的這項能力
來源:桔子財經
原標題:桔論|海水提鋰項目背后的爭議,正在測試青島的這項能力
來源:桔子財經
記者 蔡宇丹
3月8日,全球首個海水淡化濃鹽水提鋰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青島舉行。一個原本是青島海水淡化的延鏈補鏈項目,因為沾上炙手可熱的鋰資源提取備受關注,也引發了一些質疑。這樣一個“全球首個”項目落地,就像一塊“試金石”,檢驗青島這座創新之城的容錯試錯能力。
1.被攪動的資本市場
3月8日,青島水務集團海水淡化公司與禮思(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禮思科技”)簽署協議,啟動全球首個海水提鋰項目建設。項目選址青島水務集團百發海水淡化廠內,預計12月底正式投產運行。
這個消息一出來,“全球首個”和“1.6萬倍的可開采鋰儲量”兩個關鍵詞,一下點燃了資本市場。3月10日, 證券日報網《十余家公司被投資者追問!鋰資源短缺下,海水提鋰有多大前景》一文稱,“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目前已有碧水源、贛鋒鋰業、深水規院、山東海化、萬邦達、科恒股份、德固特、隆華科技、沃頓科技、魯銀投資、魯北化工、創業環保、三達膜等十余家上市公司被投資者問及是否涉及海水提鋰業務。”
3月15日,澎湃新聞《全球首個海水淡化鹽水提鋰項目啟動,海水提鋰能否跨過成本關》一文,從項目成本上對海水淡化鹽水提鋰項目的可行性提出質疑——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若以海水中鋰資源的濃度來算,加上海水淡化的成本,海水淡化濃鹽水提鋰的成本將會是目前國內鹽湖提鋰成本的10倍以上。”
這篇報道給青島水務集團百發一期工程算了一筆賬——
一般3噸海水能產出1噸左右的淡水,預計到2025年,青島海水淡化規模將達到50萬立方米/日,相當于處理海水150萬噸/日,54750萬噸/年。以海水含鋰0.17mg/L,折合約0.17g/噸看,理論計算得到9.3075噸碳酸鋰/年,加上除雜,收益率或許僅能達到一半。
文章得出結論,在提供鋰資源的層面,海水提鋰的成本,使其跟鹽湖提鋰、鋰輝石提鋰、云母提鋰等主流提鋰路線相比,很難有市場競爭性。
不過,青島新聞報道稱,該項目利用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產出的濃鹽水,在排放之前把其中的鋰元素提取出來,每年可產出碳酸鋰約 40 噸。
2.繞不開“成本”這個關鍵點
海水提鋰突然成為熱門話題,與當下備受追捧的鋰資源密不可分。
動力電池是電動車核心零部件,正極材料是動力電池價值最高部分,鋰是正極材料不可或缺的原料。正像報道這個項目簽約儀式的稿件所說,“該項目是全球首個海水提鋰項目,為提取鋰資源開辟了新的路徑。”
海水提鋰是指從海水淡化濃鹽水中提取有價值元素鋰。數據顯示,海水中儲有2300億噸鋰資源,是目前全球可開采鋰資源總量的1.6萬倍。
單看這一數據,全球首個海水淡化濃鹽水提鋰項目落地青島,一下打開了一個充滿想象的產業空間。
禮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湯衛平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說,這一項目的工藝和技術應用開創了規模化海水提鋰的先河,也為大規模、高效、環保的鹽湖等場景提鋰以及城市污水提鋰提供了新的技術線路圖。
那么,這項技術是否到了可以成熟地產業化階段?
青島海水提鋰項目簽約方、禮思科技網站顯示,禮思科技是直接提鋰的高科技企業,使用自主研發、生產的高選擇性的鋰離子篩材料、膜材料、關鍵設備、工藝包與控制軟件等,提供從鹽湖、海水、地下鹵水中直接提鋰的完整解決方案。
海水提鋰的產業化,繞不過“成本”這個關鍵點。
禮思科技網站“禮思技術優勢”這一欄顯示,湖水生產電池級碳酸鋰成本約為3.5-5萬元/噸,但未標注海水提鋰的成本。
公開報道顯示,從2021年12月起,禮思科技針對青島水務集團所屬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工廠的排海濃鹽水,開展了一年的海水提鋰工程化驗證,海水通過量達20萬噸,公司打磨出一款在海水中能夠應用的高選擇性、高通量的提鋰材料,定型了一款適合大規模海水提鋰的工業化裝置。
“經過一年來的兩輪中試試驗,700多組實驗數據支撐,全球海水提鋰產業化應用邁出關鍵一步。”
青島水務海水淡化公司市場發展部負責人楊鑫在接受青島當地媒體采訪時說,海水淡化過程中會分離出淡水和濃鹽水,從濃鹽水中提取鋰離子效率更高,能耗更低,所以將提鋰項目和海水淡化項目結合在一起,既能夠降本,又能提升生產效率。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項目與其說是海水提鋰的技術應用,不如說是海水淡化的廢物利用,如果結合海水淡化,海鹽提取等產業環節,就可以分攤成本。
新華網3月21日報道稱,青島市積極發展海水淡化產業,通過興建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基地、將淡化水接入市政管網等舉措,有效補充當地水資源。目前,青島海水淡化項目總規模超過每日30萬立方米,主城區居民生活用水近十分之一來自淡化海水。
目前,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市政供水示范項目。預計到2025年,青島海水淡化規模將達到50萬立方米/日,成為青島重要的供水來源。
現在,青島正在推動建設全國首個海水淡化特色產業園,吸引海水淡化上中下游企業集聚,打造百億級產業鏈。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披露的信息顯示,2022年,青島市海洋生產總值超過5000億,占青島市GDP比重超過30%。
海水淡化在青島開始規模化應用,為青島構建了一個“產業大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青島正在積極延鏈、補鏈,通過下游附加產品提高經濟效益,引進禮思海水提鋰項目即是其一。
楊鑫介紹,目前海水淡化濃鹽水可用于制鹽,提取溴、鎂等有價值元素,該項技術在國內多個地市都有工程應用實例。
海水淡化規模化發展之路,青島水務集團已探索了十多年。2013年,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的10萬噸級的海水淡化項目投入運行。
經濟日報去年12月21日《向海洋要水喝》的調查報道中披露,青島市用于工業的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建設成本“僅為百發一期的一半,噸水售價僅為4.25元,比百發一期便宜近3元”。
3.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為什么“海水提鋰”這樣一個項目會遭遇質疑?
山東吉利欣旺達副總經理趙世全告訴記者,現在,鋰電產業各種技術路線并行,不下三四十個方向,各種路線都有應用場景,技術迭代很快,像跑步一樣交替領跑。動力電池領域現在還處于成長期,因此充滿了各種機會。
在這種快速迭代中,到底哪項技術能夠成為主流,能夠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
禮思網站顯示,據統計,2025年全球各類鋰資源(以下全部折合成碳酸鋰當量)產量約為150萬噸。2025年全球主要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對鋰資源需求為398萬噸,供需缺口為248萬噸。
目前,全球陸地鋰資源19%存在于礦石中,81%存在于鹽湖中,海水中的鋰元素未在計算范圍內。全球急需一種環保、高效、可快速大規模擴產的鹽湖直接提鋰技術,解決鋰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
2022年1月14日,比亞迪正極材料供應商、棗莊的上市公司豐元股份與云南玉溪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當地政府以資源換產業的模式,與豐元鋰能成立合資公司,對當地鋰礦資源進行開發。
這是一場對資源要素的爭奪戰。云南投資促進網顯示,云南玉溪小石橋鋰礦的碳酸鋰當量LCE高達1207萬噸,約占全國總量四分之一。
豐元股份能與玉溪市簽訂這個協議,在于豐元股份掌握的黏土提鋰技術。沒有這項技術,玉溪的鋰粘土就是一堆泥巴。
2020年12月18日,在中科院相關團隊發表黏土提鋰論文兩天后,豐元股份與中科院成立鋰電材料研究院,由中國鋰電池領域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擔任名譽院長。
現在,豐元鋰能年產20萬噸高能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一期已經在玉溪投產運行。
在豐元股份的投資者互動平臺,一直有投資者問,黏土提鋰的中試線是否完成?這是每一位豐元股份投資者最關心的事。
去年5月13日,豐元股份發布投資者活動記錄稱,黏土提鋰由中科豐元高能材料研究院黏土提鋰研發團隊負責,目前1000噸黏土提鋰中試線在建設中,預計2022年底建成。
3月17日,豐元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黏土提鋰在選礦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實驗室冶金試驗研究,綜合考慮提鋰方法及其工藝參數,目前公司正在準備相關專利的申請。
在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從中科院論文到實驗室專利技術,到中試,再到產業化,每個階段都需要資金、設備、人才和平臺支撐,一個環節跟不上,就會停滯不前。
資本市場再熱,也得耐心等候科技成果轉化的每一步踏實向前邁進。
4. 篩選和容錯試錯能力
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對區域經濟產生巨大提升作用,各種技術路線雜糅,專業領域艱深晦澀,如何準確判斷一家科技公司和其掌握的技術和項目的真正實力和前景,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篩選,以巨大的財富代價高效試錯,迅速否定錯誤技術路線,讓正確的科技發展方向脫穎而出。
現在,不斷涌出的新型研發機構扮演了為地方篩選和引進科技型項目的角色。
在濟寧,比山東省產研院還早兩個月誕生的濟寧市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濟寧市產研院),院長王東升先后擔任過中科院沈陽分院科技合作處副處長,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常務副主任,2019年6月擔任濟寧市產研院院長。圍繞濟寧市“231”產業體系,這些專家級“外援”將多個高科技產業化項目引到濟寧安家落戶。
濟寧市產研院有關業務負責人說,濟寧產研院一年到頭看的項目很多,但落地項目每年不超過10個,內部有一套精準的篩選機制,包括請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專家對項目進行技術與產業化階段論證,請基金管理公司進行盡職調查,目的就是從一大堆企業中把真正有發展前景的潛力股挑出來。
記者注意到,濟寧產研院首屆專家咨詢委員會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專家45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國家杰青6人,國家特聘專家8人。
濟寧市產研院從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引進了中科泰陽這個項目。中科泰陽董事長王耀明博士自主研發了新一代銅銦鎵硒薄膜太陽電池制備技術,這項技術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即便被國家級獎項“蓋章認證”過,但在產業化過程中也經歷了各種難題,最后被濟寧產研院從長三角“移植”到濟寧。
回到青島海水提鋰這個項目,青島是國內較早開展海水淡化研究和綜合利用的城市,現已初步構建起涵蓋海水淡化科技研發、裝備制造、項目設計、建設、運營、淡化水生產、濃鹽水綜合利用的海水淡化產業鏈條。
愛企查數據顯示,禮思科技于2020年4月16日成立,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推廣等,參保人數8人 。
禮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湯衛平博士為上海前沿新能源電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天眼查顯示,上海前沿新能源電源技術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業務范圍是“新能源電源、過程工程、材料和應用技術研究,新能源領域產業政策、發展趨勢研究,開展成果轉化、技術咨詢等”。
上海前沿新能源電源技術研究院網站顯示,湯衛平1990年赴日本留學,日本岡山大學工學博士,2010年回國加入中國航天,研究領域涉及鹽湖鋰資源回收、固態鋰電池及其材料、儲能應用。
在海水提鋰合作上,禮思網站上顯示,“希望與全球海水淡化工廠、全球大型核電廠、沿海化工企業開展海水提鋰合作”。
在海水淡化上領跑全國的青島,無疑是最佳合作對象。
不過,在打上“全球首個”的標簽后,青島這個海水提鋰項目在爭議中前行,亦將成為常態;這個項目也成為一塊“試金石”,檢驗青島這座創新之城的容錯試錯能力。
值班主編:王建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