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4-17 18:56:04
原標題:央視《朝聞天下》連發五條聚焦德州!因為這件事→
來源:央視新聞
原標題:央視《朝聞天下》連發五條聚焦德州!因為這件事→
來源:央視新聞
眼下北方大部分地區冬小麥進入拔節期也是春管的關鍵期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開展噸糧田創建”那么什么是噸糧田?噸糧田里生長的小麥和普通農田里的又有什么區別呢?一起去看看?!?/p>
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的“噸糧田”如何建?
“噸糧田”促單產 夯實豐產基礎
在山東德州義渡口鎮高標準農田片區,技術專家正在為麥田進行統一病蟲害防治。記者了解到,和每畝年產1000公斤糧食的“噸糧田”不同的是,這片高標準農田里包含了1.5萬畝噸半糧核心區,平均畝產1576.3公斤,達到噸半糧的產能。在噸半糧田里,我們看到小麥的顏色深綠、莖稈粗壯。
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王書友介紹:“苗齊苗全苗壯,沒有稀稀拉拉缺苗斷壟的現象?,F在我手里兩株麥苗,一個是普通麥田的小麥,一個是我們核心示范區的麥苗,從長勢來看,我們(噸半糧)核心示范區的麥苗分蘗均勻(適中),苗比較粗壯,葉色濃綠,根系發達,后期成穗率高。
專家告訴我們,到了穗期,分化會更加明顯,噸半糧的小麥抽穗更加整齊,小麥根系發達,穗大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強。灌漿期時綠葉功能好,抗早衰的同時延長灌漿時間,小麥畝穗粒多千粒重高,為豐收奠定良好基礎?!?/p>
中國農業大學戰略研究院院長高旺盛表示:“我們要保證我們的糧食安全,提高我們糧食產能靠什么?主要就是靠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單產,所以它(噸糧田)的意義是在于夯實根基,將會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我國糧食高產區畝產超“噸半”
什么是噸糧田呢?顧名思義,“噸糧田”,就是年糧食畝產達到一噸的農田,上世紀八十年代,黃淮海以同一塊地小麥畝產400公斤,玉米畝產600公斤的策略,實現了一畝地全年產糧食一噸的目標。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糧食高產地區,已經出現了“噸半糧田”,“噸半糧”的概念在2021年,由山東德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去年,德州超過50%的“噸半糧”核心區平均畝產1576.3公斤,達到噸半糧產能,最高畝產達1870.4公斤,刷新當地糧食單產紀錄。
如何筑牢噸糧田“耕”基?
作為全國首家地市級全域創建“噸半糧”的城市,山東德州有965萬畝耕地,常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50億斤以上,用占全國0.9%的耕地生產出了全國3%的小麥、1.4%的玉米,如何在噸糧之上再促進單產提升?當地破解了哪些難題?來看記者在山東德州的調研。
據總臺央視記者陳燁煒了解,在山東德州尚塘鎮的噸半糧核心創建區,這里正在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這里的引水渠已經完成了清淤,正在進行護坡襯砌,兩條生產道路也正在加快建設。
山東省德州市農業和農村局局長孫豐勇表示:“德州市的當地水源主要來自黃河水,有效灌溉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71.4%,近30%的耕地面積受到水源的限制。 ”
為了解決水源的問題,德州市在實施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的同時,大力建設噴灌、管灌設施,發展高效節水農業。
種糧大戶尹殿東在德州市慶云縣承包了2100多畝農田,高標準農田建成后,他家土地不再是“碎片化”,農田灌溉及耕作條件明顯改善。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尚堂鎮種糧大戶尹殿東:“現在引水渠修好后,片片相連、塊塊相通,距離較遠的田塊也不缺水了,旱能澆澇能排?!?/p>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尚堂鎮農技人員李軍凱:“同時對道路、橋梁進行了修繕提升,方便了大型機械進場作業?!?/p>
截至目前,德州市的高標準農田達到772.7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80%。
如何培育本土化的“良種”?
除了農田必須是高標準農田之外,本土化的“良種”也是噸糧田必不可少的一環。
張文國是德州一家種子企業的負責人,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地里查看新育種小麥的各項性狀。
德州德農種子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文國:“在我們魯西北,今年極端的氣候,抗凍性最起碼很好,再一個現在看來分蘗,另外,我們病菌基本沒有,健壯、沒有根腐和莖腐?!?/p>
去年,張文國公司選育的德麥008,小麥平均畝產高達839.2公斤,刷新了德州市小麥單產最高紀錄。今年,他們在德麥008的基礎上又共選育了幾十個品種進行試驗。
德州德農種子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文國:“一個是優質的,一個是抗病的,再一個抗倒的,我們給雜交了以后,又搞了一個抗熱風的,要經過6年的話才能看到小麥的性狀,再經過6年選育,審定才能拿出來當品種推廣。 ”
種子適應本地氣候和環境,才能呈現最好的長勢,這也要求種子必須本土化。
山東省德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孫豐勇:“本地研發的品種適應性強,不會出現“水土不服”等情況,從源頭上保證了“噸半糧”創建和糧食生產用種需求?!?/p>
去年,德州的15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國家和山東省審定,審定品種總數達160余個。
目前,德州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種子質量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9%以上。
如何實現從“單技應用”到“多技集成”?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噸糧田的建設過程中,單一技術的應用很難提升糧食產量,必須實施多項增產技術,而德州在推廣集成增產技術的過程中,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在德州樂陵南夏村,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科技小院”。這里聚集了多家國內農業高校的碩士生、博士生。眼下正是小麥春管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
青島農業大學駐樂陵科技小院研究生周培福:“那像我手里這種,有四個分蘗,五個分蘗的這種,就是咱們的一類苗兒,一類苗兒麥田咱們的追肥澆水可以,可以適當晚兩天?!?/p>
為了加大科技資源的整合力度,德州還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組建“噸半糧”創建專家顧問團隊,集成推廣小麥旋松耕層優化技術、秸稈還田、應用配方精準施肥等8項農業主推技術,強化增產技術支撐。
在技術推廣過程中,德州改變過去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模式,通過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讓技術真正落到萬畝田間。
種糧大戶張丙學在臨邑縣合務鎮承包了450畝地種玉米和小麥,他通過半托管的方式,把自家土地交給當地合作社進行管理。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理合務鎮的種糧大戶張丙學:“今年從開始小麥管理施肥到澆水,包括用藥一直都是跟他公司合作。”
張丙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由合作社托管的種植成本每畝1100元,自管大概1200-1250元,每畝可節省150元左右。
目前,德州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3769萬畝,通過經驗累積,當地還創建了以機械化生產、病蟲草害防控等技術規范等系列標準,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德州經驗”。
山東省德州市農業和農村局局長孫豐勇:“構建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農技推廣體系,聘用新型經營主體擔任科技帶頭人,全面推進“噸半糧”核心區、輻射區、帶動區建設,2023年,力爭核心區“噸半糧”達標率達到70%,面積80萬畝以上,糧食單產、總產穩中有增?!?/p>
(德州市廣播電視臺奏嘛新聞出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