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6-28 09:50:06
原標題:小逄觀星丨那本雜志讓我想起光明先生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小逄觀星丨那本雜志讓我想起光明先生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 逄春階
我手頭有本伴隨我多年的雜志——《人民文學》(1991年第11期)。這一期幾乎整本刊登了李存葆和王光明寫的長篇報告文學《沂蒙九章》。編者的按語,我幾乎能背過,寫的是:“這是刊物創刊42年來,首次幾乎傾盡篇幅刊載的一部作品。時代需要黃鐘大呂,這顫栗發燙的文字,是血的跳動與真實的結晶。匆忙剖析評價,無疑是打碎晶體。我們謹以莊重和虔誠將它奉獻給讀者。”6月23日,《沂蒙九章》作者之一王光明先生不幸在濟南去世。我盯著擺在案頭的這本雜志,思緒萬千。
我是先讀了文章后,才認識王光明先生的。1991年11月的某一個夜晚,我在濰坊街頭買到了一本《人民文學》。用了一天時間,幾乎是一口氣看完了《沂蒙九章》。這樣的好文章,我太想分享給朋友了,就又去報刊亭買了一本,送給了我的同宗逄增江。增江先生當時在濰坊日報干記者,他翻著雜志,忽然說了一句:“寫報告文學,當記者最方便了,你想不想干?”我說當然想了,他說濰坊日報社可能要招人,到時你可以報名。第二年4月,我順利考入濰坊日報社。因為這本雜志,讓我與新聞結緣,與報告文學結緣。
從濰坊日報到濰坊晚報,再到大眾日報,我一直帶著這本雜志。尤其是到了大眾日報,我參與采寫了王樂義、王伯祥、朱彥夫、張群、李玉國、高發明等重大典型,出發前,我的行李包里,都會裝著這本雜志。有時不是為了帶著看,就是為了給自己鼓勁。我瞥一眼雜志的封面(封面是莒縣的那棵四千多年的銀杏樹王的圖片),就覺得找到了基調和方向。寫到什么成色?就寫到《沂蒙九章》的樣子。這本雜志,成了我寫大塊文章的“秘密武器”。我參與采寫的接近兩萬字的《辛卯找水打井圖》,就是模仿《沂蒙九章》寫成的。
王光明先生是中國報告文學的實力派人物。他參與創作的《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大王魂》《沂蒙九章》《中國有座魯西監獄》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他的主要合作伙伴是著名作家李存葆先生。有朋友說王光明和李存葆合作,真是珠聯璧合,李存葆的思想,王光明的文筆,開啟了報告文學的新風。
王光明追求報告文學語言的感染力,追求美的境界,有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就是要寫出不一樣的感覺,寫出不一樣的句子,營造出不一樣的氛圍。
后來,我認識了王光明先生。王先生講話時語不加點,思維跳躍,跟他聊天,他好像在想別的事,有時就笑了起來,突然問:“你剛才說什么?”我又說了一遍,他又笑著在想,又問:“你剛才說的好像我記得不全,你再說。”
2008年春節,我回安丘老家,巧遇王光明先生。他正扳著手指頭跟景芝酒業老總和我同學馮金玉數自己獲了多少文學獎。我就逗他:“您是最能吹的大作家!”王光明氣得眼珠子直在眶子里轉:“小逄呀小逄……有本事你也獲個魯迅文學獎啊,你也吹,你就會罵明星。我吹我吹……我吹也是美麗地吹!”大嗓門,急話語,伴著唾沫星子,讓我記住了“美麗地吹”這個別致的詞組。
因為寫景芝酒業,馮金玉跟王光明相處兩年多。他聽王光明說過,高考錄取后,王光明騎著個生了銹的大把自行車,滿莊和坡里奔跑呼號:“我考上山大了,我考上山大了!”車子過處雞鵝驚飛,大有范進中舉之勢。窮孩子終于敲開了光明的大門。他可以撒歡!
馮金玉說:“生活中,王光明不拘小節,核桃不離口,時時咀嚼,聲稱吃核桃不僅健腦還烏發……他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有關王光明的故事,我聽了很多。山東省散文學會會長丁建元說得最生動。越聽越覺得王光明坦率、真誠,不裝腔作勢。他是個有故事的人。他就是愛琢磨語言,愛翻字典,他把一生的精力獻給了報告文學事業。
那本《人民文學》雜志,我還會保留下去,因為上面有兩位我尊敬的作家的痕跡,不管別人怎么看《沂蒙九章》,它深深地影響過我,啟迪過我,鼓勵過我,我就珍重它。
王光明先生安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