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6-29 15:22:06
原標題:東營故事|社區治理的“融合之道”——東營深化油田移交社區融合治理工作紀實
來源:東營網東營日報
原標題:東營故事|社區治理的“融合之道”——東營深化油田移交社區融合治理工作紀實
來源:東營網東營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油田移交社區融合治理,是書寫新時代社會治理新篇章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油地融合、共建平安和諧家園的關鍵舉措。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基礎單元和神經末梢,深化油地社區共建共治,難點在于融合,關鍵在于融合。油田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工作啟動以來,我市把移交社區融合治理納入油地共建和市域社會治理工作大局,加強機制模式創新,持續加大改革攻堅力度,以社區融合治理新成效培育油地融合發展新優勢,開創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組織聚合:讓社區治理變成“大家的事”
推進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最根本的一條是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油田移交社區多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破損、房屋漏雨等問題多發,群眾反映強烈。“凝聚油地合力,推進社區共建共治,需要大家擰成一股繩,畫好‘同心圓’。”在河口區河口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政協委員聯絡室主任陳志軍看來,破解油田移交社區治理難題,首先要從黨建工作抓起。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河口街道黨工委一班人問計東西、孜孜以求,在深入思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OCG融合共建”社區治理模式,其中“O”即油田單位,“C”即社區居民,“G”即河口街道,推動油地雙方以黨建為引領,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實現油地雙方同向用力、同步發力。
“樓宇門換新的,不再進風漏雨,大家伙兒甭提多高興。”河口街道河濱小區9號樓居民于紹春說。“OCG融合共建”社區治理模式啟動以來,河口街道專門成立“油地融合社區專項提升資金”,創新“幸福基金”機制,采用“六議工作法”和“三公開”監督,對居民自發實施的公共基礎設施維修改造給予補貼,凝聚起多方參與社區治理的合力。
“從組織機制改起,從難題癥結抓起,用黨建工作凝聚大家的力量,讓社區治理變成‘大家的事’,更容易形成合力。”陳志軍說,目前,他們建立“1+2+N”溝通對接機制,1名科級干部、社區書記和老黨員2個牽頭負責人,共同對接包括油田單位在內的N家共駐共建單位,發動油田單位參與社區治理等,認領共建項目,為油地共建共治注入了強大動力。
認清形勢,順應趨勢,甚至引領走勢,這需要智慧和勇氣。
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廣河口街道“OCG融合共建”社區治理模式,吸納油田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兼任街道“大工委”委員和社區“大黨委”委員,選派油田單位退休優秀黨務干部到所在社區擔任“紅領書記”,構建“社區大黨委——網格(居民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貫通的組織體系,推動社區黨組織向下延伸、精準覆蓋。主動吸引物業服務公司、業委會骨干力量加入社區“大黨委”,推動建立“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機制,組織物業公司及業委會參加培訓、研討、現場教學等活動,提升履職能力水平。此外,加強黨員聯管聯育,持續深化油地黨組織和在職黨員社區“雙報到”工作,實現黨組織、黨員與社區互聯互動、共駐共建。
資源匯合:“千軍萬馬”到社區、在社區
加強資源匯合是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前提。
“阿姨,您對咱小區服務站改建有什么建議?”“孫叔,您的管弦樂隊需要社區提供場地嗎?”……“群眾點菜”“政府上菜”,已經是黃河路街道工作的常態。
(資料圖)
這幾年剛改造完成的玉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完善、設施齊全,各類入駐的自組織為居民提供了多樣化服務。“以前,我們舞蹈團得在外面租房子練舞。如今居委會給免費提供場所,我們舞蹈團又重新‘活’過來了。”退休多年的油田職工翟絳紅說。
“我們引進普禾書吧,開設‘文化超市’,居民‘掃一掃’就能加入自己喜歡的文藝團隊。”玉景社區黨支部書記劉靜雯說。在油田移交小區中,玉景社區屬于規模較大小區,居民文化需求較高。對此,社區牽頭組建32支文藝隊伍,發展了1700余名文藝愛好者,累計為轄區居民提供30余項便民服務,真正用文化把人聚起來、用起來。
黃河路街道集城市社區、農村、商業、油地等多要素于一體,社會治理任務繁重。對此,該街道積極整合基層資源力量,發動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每月針對社區治理重點、難點召開共駐共建會議,協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放眼全市,隨著社區“吹哨”,各方力量扎根一線、服務一線,為社區治理服務注入更多有生力量。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加強資源整合、力量融合,逐步健全移交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及居民文體活動、議事協調、網格化服務管理等功能場所。完善社區“一站式”服務,推動各類便民服務下沉社區,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此外,整合油地相關力量,充分發動油田單位在職和退休干部職工,到“雙報到”社區擔任樓棟長、普法宣傳員、矛盾調解員、治安巡防員、網格監督員等社會治理角色,為社區治理賦能增效。選優配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培育壯大社區志愿者隊伍和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引導兩新組織與社區結對共建,凝聚融合共治的強大合力。
機制整合:矛盾在社區“熄滅”、服務在社區“升溫”
“閨女,怎么好意思再讓你交電費?俺娘倆和好了,不能讓你操心了!”墾利區勝錦社區居民孫大娘激動地握住了網格員王蒙蒙的手。原來,因為孫大娘與兒媳婦鬧別扭,兩個人都拖著不交電費,眼看著矛盾升級。王蒙蒙借上門給大娘理發的功夫,理著發就把兩人的矛盾化解了。
勝錦社區是墾利規模較大的油地融合社區。為更好服務油田居民,勝錦社區定期組織“繁花集市”公益大集,提供愛心理發、物品修補、家電維修等多種服務,增強了油田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資料圖)
為做好油地融合社區的服務管理工作,墾利區委政法委、區域治理中心一班人密集開展考察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系統謀劃策劃,扎實推動網格化服務管理提檔升級,以服務群眾、服務網格員、服務社會“三服務”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打造形成“幸福滿格”網格治理品牌。
得益于機制再整合,各級加快建立精細化、智慧化、多元化社區治理服務體系,提升網格“微治理”質效,讓矛盾在社區“熄滅”、讓服務在社區“升溫”。
今年以來,我市著力健全基層議事協商機制,推動社區層面建立平安建設聯席會議、社區“大黨委”全體會議等制度,吸納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油田社會事務服務部門等多方參與,共同會商研究社區平安建設中的重大事項、重點任務,實現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共同服務。健全協調聯動機制,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實現政府職能部門、油田單位、社區三方聯動響應,對重大疑難事件做到社區吹哨、部門報到、交辦順暢、無縫銜接。健全服務保障機制,加強經費、陣地等要素保障,多方籌集社區服務治理基金,通過油地共建、企社共建等方式推進實施社區服務治理重點項目,為社區融合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面對社區治理這項系統工程,唯有加快融合,方能一“融”俱榮、一合俱和。這符合社會治理的基本邏輯和必然趨勢,也是東營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有益探索和精彩實踐。
(記者 王俊杰 通訊員 劉園園 徐靜 許振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