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8-07 10:09:08
原標題:小館辦大展?青島基層博物館現象級“出圈”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小館辦大展?青島基層博物館現象級“出圈”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這個夏天去城陽區的理由有很多種,而有一種便是去往“爆熱”的城陽區博物館“網紅奔現”。因為從春天以來,這里成為青島距離敦煌最近的地方,城陽區博物館的“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釋放出無盡的文化魅力,讓青島的觀眾不必舟車勞頓前去甘肅,便可以穿越時空抵達古老敦煌,一場平行時空的東方美學藝術對話就此徐徐打開。
這個展覽是一次華麗的視覺盛宴,同時也是一堂高級的藝術審美認知課。敦煌主題虛擬宇宙授權熱潮中,飛天、九色鹿、藻井等敦煌經典元素作為“國潮”內容結合靈感的案例層出不窮,這些敦煌符號均成為“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的主題要素。
一項數據顯示,全國有地市級及以下中小博物館3198家,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51.7%。城陽區博物館這樣中小型體量的博物館,正是博物館事業的基石。
作為一座在2021年開館的區級博物館,城陽區博物館資歷淺,而且只是區級,但無論從去年與陜西歷史博物館合作的“雄風盛歌——陜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大唐長安——陜西唐代文物精華展”,還是今年與荊州博物館合作的“極目楚天舒——楚文化特展”,再到正在熱展的“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抑或是2021年開館之展“城陽山海間”,都堪稱精品之作,令人驚喜與驚艷,展示了這個“小而新”的區級博物館匠心堅定的辦展能力,以及無限契合“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的“博物”理念。
大展“強助攻”背后的硬功夫
從文化的意義解讀,敦煌不僅是一個國寶級的珍貴遺址,而且,近年來以獨特而深遠的歷史內涵,成為一個天花板級的“文化IP”。無論是敦煌游,還是以敦煌為主題的沉浸式文旅體驗,皆憑借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受到大眾追捧的網紅符號。
由敦煌研究院授權,在全球輸出的展覽,每到一地必成熱門的經典展覽,包括北京、上海這樣見多識廣的大都市,合作的展館也是要么體量大、要么資格深。
“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不僅是青島,也是山東第一個引進敦煌研究院授權展的展覽。這對于一個區級博物館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引進精品展覽的資金通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借展文物的費用,再一部分就是展覽設計制作的費用。兩者加起來,差不多就是100萬元,而展覽是免費的公益性質展覽。這個數字聽上去比較可觀,但以10萬人次左右的受眾來算,平均攤在每個觀眾身上的成本不到10元,讓老百姓享受到的文化藝術服務比較超值。”城陽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姜振明對此非常感慨,“這個敦煌展不僅是資金方面的投入,而且對于策展、布展能力等綜合要求也不容小覷。僅僅是布展,城陽區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就工作了十天。從文物卸車、開箱,到展品上墻、文物進展柜,工作人員全程保駕護航,環環相扣,最大程度上展示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確保了文物的安全性。”
城陽區博物館負責人王瑤介紹,敦煌藏經洞出土的紙質文物,由于年代久遠,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布展過程中不僅充分考慮了展柜內的溫濕度,啟用了專業展柜的恒溫恒濕機,同時利用專業設備對燈光照明進行了調整,以確保符合紙質文物的存放條件。除一般展品外,敦煌1:1復原洞窟的搭建,專業性極高,他們積極配合專業人員,雙方展示出超強的業務能力與專業素養,使兩個特級洞窟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策劃和舉辦一次堪稱文化事件的大展,固然需要文物的魅力,但更見功力的是策展者的匠心。“這個展覽是提前一年確定的展覽檔期。因為此前我們有過策劃多個臨時大展的基礎,所以,走出去借展的信心越來越足,對接也越來越順暢。去年7月,我們赴敦煌研究院對接展覽的合作事宜,經過館際間的友好協商與溝通,很快與敦煌研究院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此后,又經過多次線上溝通,最終確定本次展覽的文物、展品、臨摹品的選取,以求多維度、立體化呈現敦煌文化的精髓,以及對現當代文化藝術產生的深刻影響。”王瑤說。
事實證明,這個展覽再次拉高了城陽區博物館在觀眾心中的影響力。“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于5月18日開展以來,截至目前,參觀市民已達6萬余人。展覽的舉辦,讓更多人走進敦煌、認識敦煌,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熱愛,充分領略了敦煌石窟藝術歷久彌新的魅力。王瑤告訴記者:“展覽開幕半個月后,配合這個展覽的VR云展廳也開通上線。云展廳的特點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展期無限、永不落幕,讓更多人免去出行、預約的困擾,為觀眾帶來沉浸式、互動式的觀展體驗,隨時隨地云游敦煌。”
為什么被驚艷、被感動、被震撼
城陽區博物館建筑面積約8000平方米,用于此次敦煌展覽的兩個展廳面積只有不到800平方米。如何充分利用展館的面積、布局,又能淋漓盡致地展現敦煌文化及其背后蘊含的藝術價值、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這給布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本次展覽結合城陽區博物館的現實空間條件與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內容,雙方經過商討,確定引入敦煌莫高窟的第45號和第3號復原洞窟。”王瑤介紹,敦煌莫高窟第45號和第3號洞窟均為特級洞窟,一般并不對外開放,即使觀眾親臨莫高窟也看不真切。
“以保護文物為要義,通常是游客跟隨導游進入到黑洞洞的洞窟,導游拿著特制的手電筒,講到什么,就將光打到哪里。游客看到的,只能是局部、零星的石窟風貌。”
記者在城陽區博物館展覽現場,用眼睛“觸摸”1:1復原的第45號窟和第3號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撞擊心靈的“震撼”。這兩窟由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親自來布展、復原,其中,第45號窟的雕塑被譽為“最美的唐代佛像彩塑”,第3號窟的線描技法精妙絕倫、觀音內容主題獨一無二。尤其第45號復原洞窟,更是采取專家臨摹繪制的紙本文書,頗為珍貴,極大地增強了觀眾對敦煌石窟藝術的沉浸式體驗。
這的確是一場體驗美學綜合形態的藝術大課。除去復原洞窟的確定,敦煌輸出的壁畫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敦煌壁畫素材繁多,精彩絕倫者不勝枚舉,怎樣選出最貼合展覽內容、最具代表性和最出彩精華的壁畫,也是博物館工作人員面臨的一大難題。“做這次展覽好像是一次趕考。”畢業于四川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工作人員劉陽說。在選取展品的過程中,城陽區博物館工作人員翻閱了大量資料,對敦煌壁畫從內容、年代、含義、色彩、知名度等全方面學習和整理,結合敦煌研究院專家的建議,最終選定了本次展出的30件輸出壁畫。
這些壁畫有大眾耳熟能詳的《鹿王本生圖》,有線描藝術代表《千手千眼觀音》,有佛家經典《舍身飼虎》,有敦煌經典文創原型《伎樂天反彈琵琶》,有佛經來源記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也有傳奇人物回顧《張儀潮出行圖》,還有唐代服飾之冠《都督夫人禮佛圖》。“《都督夫人禮佛圖》的信息量非常大,這是唐代供養人畫像中規模最大的一幅,其中共有12人,前3人為主人,后9人為奴婢。除去人物形象的描繪,畫中背景別出心裁,既有蜂蝶繞花飛行,也有垂柳萱花。幾個婢女還穿了當時的男裝,可見當時的開明之風。”這幅美輪美奐的壁畫華美而洋溢,令觀者無不心曠神怡,再通過現場工作人員的解讀,記者立于畫前,仿佛穿越回1300多年前的那個唐朝的春天……
記者在第二遍參觀展覽時發現,精品復制洞窟、彩塑造像、敦煌文獻、絹紙畫、敦煌花磚等經典的敦煌元素,沉浸式地展陳于城陽區博物館這個非常現代的寫字樓式空間里,似乎并未有多少違和感。“我們專門為敦煌展覽量身定做了拱形門洞、尾廳甬道、藻井燈箱和人字形吊頂,以期高度融合到這個瑰麗的展覽中,整場展陳可謂充滿了文化探索性的、高沉浸感的現場體驗。”劉陽介紹,“本次展覽設計突破了原有展廳的空間局限,原地搭建桁架,起墻、通鋪、立面。在色彩選擇方面,選取赭紅和石綠這兩種敦煌壁畫代表色,大膽用色、對比鮮明地表達主題;在圖文表達方面,加入了‘絲帶’的元素,對應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展陳內容。此外,本次展覽選取敦煌最美藻井——329號窟的蓮花飛天藻井實施藝術化處理,在觀展之余滿足部分觀眾打卡拍照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設計制作尾廳甬道時,選用與展廳同色調的壁畫《須摩提女請佛因緣故事》,放大莫高窟第257窟部分壁畫比例,渲染出漫天神佛出游的盛景盛況。由于此窟的原頂壁畫已毀,展覽借鑒同時期洞窟素材設計制作頂部人字披和平棋,力求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
是“網紅”課堂,也是文旅打卡地
一方面,讓更多人以博物館的觀展方式,飽覽中華歷史文化寶庫超越時空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讓千年敦煌的網紅符號“文化傳承奔現”,成為少年兒童深度學習歷史文化的“第二課堂”。
正值暑假,博物館觀者如云,在穿梭如織的參觀者中,不乏中小學生乃至幼兒園的小朋友。畢業于山西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工作人員韓丹妮說,館里平時工作日的客流大約為100人,周末大概是300多人。暑假以來,“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的參觀熱度持續升溫,尤其家長和孩子的觀展熱情空前高漲,城陽區博物館由每日限700人參觀提升至1200多人,每周一上午9時放出最近14日的門票,展覽一直占據“同城熱搜”榜首位置。
如何讓展覽火起來,讓文物活起來,需要精品大展的策劃,同樣也需要有專業知識儲備的工作人員。“我們在用心辦展的同時,也在培養一批有質、有量、有趣、有料的講解員和志愿者。”王瑤說,他們在培訓工作人員的時候,除了強化專業的歷史文化,也在不斷探索和轉變講解語境,以將高冷的文物知識變成活靈活現、通俗易懂的趣味故事,提高參觀者的興趣。“敦煌者有一個板塊是古代的樂器展,于是,我們就專門在暑期招募了一個音樂專業的大學生志愿者。她對于樂器的解讀更有深度、更加好玩,讓觀眾感覺很有新意。”
敦煌的文創產品是“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的另一特色。在城陽區博物館,觀眾可以加蓋敦煌紀念章。觀展之余,觀眾可以將敦煌的文化、敦煌的符號帶回家,真正實現游、學、購、娛的一體化。記者在現場看到,參觀完展覽的小朋友擠在文創中心挑選心儀的伴手禮。“最受歡迎的是帶有敦煌元素的打卡蓋章紀念品,多數是自己保留,還有的會多買幾件,帶給其他小伙伴。”工作人員介紹說。
“除了敦煌元素這樣的臨時展,城陽區博物館的‘城陽山海間’也是匠心獨運,在區級博物館的展陳中可圈可點。”王瑤介紹,“城陽山海間”歷史陳列展是博物館的開館之作,憑借豐富的展陳形式、精美的陳列文物、生動的講解,深受參觀市民的喜愛,成為廣大市民學習、了解城陽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平臺和城陽區新的文化名片。在第六屆山東省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評選中榮獲“精品獎”,是獲得此獎項唯一的縣區級博物館。
“城陽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新石器時代的鳥形紅陶鬶。仿佛是冥冥中的安排,這件器物出土于2021年發掘的半阡子遺址,與博物館開館時間幾乎同步。這是山東龍山文化的典型器型之一。陶器外形線條流暢,形神兼備,器形似鳥形狀,三足支撐器身。品相精美、完整,在同時期的出土文物中堪稱精品。”王瑤娓娓道來,“《山海經·大荒東經》里有記載:‘湯(yáng)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城陽,史前文明曾在這里駐足……”
“作為城陽區文旅融合陣地和窗口的城陽區博物館,不斷挖掘、延伸‘文化’這一特色IP,為全區的文旅帶來了口碑和流量。”城陽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區旅游發展中心主任李凌云說,除了本區的參觀者,博物館更多的參觀者來自青島其他區市甚至全省各地的觀眾。他們除了參觀城陽區博物館,還會到城陽區其他的文旅地標打卡,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博物館的“蝴蝶效應”創造出了更多文旅經濟的“真金白銀”。
“上午,我們參觀博物館;中午,帶孩子們吃點城陽區當地的老牌韓國料理;下午,找個酒店讓孩子們休息一下;晚上,去山海明月間不夜城打卡。”幾位嶗山區實驗小學的家長告訴記者,他們這種自發的“迷你”研學活動,雖然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是到博物館參觀,但是,去周邊的文旅場所消費也是出行的必要一環,這樣會讓孩子深度感知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崔燕本版圖片均為城陽區博物館的“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展覽現場。王雷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