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晚報
2023-08-11 11:13:08
原標題:聊齋熱:寶藏淄博的另一打開方式
來源:淄博晚報
原標題:聊齋熱:寶藏淄博的另一打開方式
來源:淄博晚報
有著“九曲河畔齊魯明珠”之稱的淄博,實在是一座寶藏之城。央居齊魯,襟連海岱,廣袤腹地承載千萬年華夏文明變遷,多彩煙火生活散發著時尚青春活力。近一個月來,繼品嘗淄味燒烤、種草文化靈魂三件套、打卡博物館之后,來淄游客又找到了這座城市新的打開方式。
網絡熱搜引發客流井噴
自今年5月8日閉館以來,蒲松齡紀念館嚴格按照文物修繕相關規定,積極推進蒲松齡故宅修繕項目。近日,隨著“聊齋熱”持續升溫,原計劃8月中旬恢復“營業”的蒲松齡紀念館部分展室現免費對外開放。8月5日聊齋文化美食節在淄博聊齋城景區開幕,炙熱的三伏天高溫也抵擋不了八方來客的熱情,景區內游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絕。作為淄博“頂流”IP之一的聊齋文化,又一次展現了它強大的號召力。
對于聊齋城景區和淄博來說,這一波游客流量潮來得似乎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今年以來,淄博旅游熱度持續不減,蒲松齡故居每年也都有大量游客慕名前來打卡,近來由于網絡熱搜再度引起人們的集中關注,才引發景區客流井噴現象。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淄博聊齋城景區發出致全區人民的倡議書,呼吁本地居民爭做“熱情好客、誠信友善”的淄川形象大使,蒲家莊里,耐心的村民熱情地為游客指引道路;聊齋園里,熱心的志愿者主動為游客講解聊齋故事;景區門口,愛心企業免費為游客送上礦泉水;蒲松齡紀念館、聊齋園一段時間內免費開放……好客淄川用真誠的“必殺技”實力寵客,呵護聊齋文化品牌,在為游客提供優質消費體驗的同時,也為自己留住更多“回頭客”。
“蒲松齡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他用畢生精力完成的《聊齋志異》,不僅是中國文學的驕傲,更是世界文庫的東方瑰寶,著名作家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致辭時,也將蒲松齡稱為自己的老師。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蒲松齡紀念館里,一位視頻博主的直播引來不少游客圍觀。
“來到淄川蒲家莊,來到蒲松齡紀念館,才真正全面地對蒲松齡有所了解,以后更要多讀《聊齋志異》,了解聊齋文化。”暑假帶女兒專程從上海來此游覽的梅先生說。
由蒲松齡紀念館、聊齋園、“國家級傳統村落”蒲家莊等部分組成的聊齋城景區切換“人從眾”模式,而在蒲松齡曾留下過足跡的周村等地的景點也迎來不少游客。位于周村區王村鎮西鋪村的蒲松齡書館原為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舊居,因蒲松齡在此教書、讀書、著書而得名。館長劉寶田介紹,書館近來每天平均接待游客五百多人,其中不乏來自北京、山西、湖北、河北、遼寧等全國各地游客。
全民自覺弘揚聊齋文化
“先輩著書談口技;后人研究乃相聲”,這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為蒲松齡紀念館題寫的對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部《聊齋志異》。自《聊齋志異》成書以來,吸引著國內外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反復品味、思考、評析、研究。其中的很多故事不斷地被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賦予了更多內涵。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那心頭來。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愛……”這首膾炙人口的《說聊齋》道出了聊齋文化成為深刻影響人們社會生活以及精神審美的文化現象。
如何進一步弘揚聊齋文化、發揮淄博這張重要文化名片的作用?在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的同時,蒲松齡紀念館與大中小學校合作開設聊齋文化講堂,使聊齋文化的教育、教學更加有序化、規范化。同時,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舉辦聊齋文化全國巡回展等。“聊齋文化進校園”活動,不僅讓同學們全面了聊齋文化,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激發了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
淄博四中高二學生王暄博,從初中起就利用假期到蒲松齡紀念館參加志愿活動,“一開始想著過來做做志愿服務長長見識,后來覺得能為弘揚聊齋文化做點事情挺有意義,就經常過來。”談到收獲,他說,“淄川城不算大,也不算很繁華。但就在這里出了蒲松齡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大文學家,身為家鄉人感覺非常自豪。參加志愿活動對于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文史知識也很有幫助。”
傳承弘揚聊齋文化,已成為很多淄博市民的自覺行動。近些天來,蒲松齡第十一世孫蒲章俊和他的團隊都在聊齋園里的柳泉邊免費為游客表演《銀紐絲》《玉娥郎》等聊齋俚曲劇目,讓游客體會聊齋俚曲的韻味和風采,對于聊齋文化的理解也就增加了新的維度。蒲章俊從7歲開始就跟著太祖父蒲人潤學唱聊齋俚曲,掌握了家族技藝特征,演唱風格婉轉悠揚、準確細膩,感情真摯,唱法樸實,具有濃郁的地方韻味。2008年,他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聊齋俚曲代表性傳承人,同年7月,淄川區聊齋俚曲藝術團在以蒲松齡字號命名的留仙湖畔掛牌成立。致力于聊齋俚曲的傳播與發展,是蒲章俊一輩子都在堅持的事情。
深耕細作擦亮文化名片
弘揚聊齋文化,離不開守正創新。今年3月,聊齋俚曲《孟姜》完成創排。該劇目取材于淄博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孟姜女傳說,并用同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聊齋俚曲演繹,以淄博劇種演繹淄博故事,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淄博市聊齋俚曲藝術團團長鄒锜表示,藝術團年內計劃推出《張鴻漸》《一念》等更多聊齋俚曲作品,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8月7日,首部文旅音樂劇《聊齋·畫皮》淄博駐演項目簽約儀式在淄博市演藝中心舉行,不日將在淄博劇院與觀眾見面。這部音樂劇改編自《聊齋志異》同名篇章,是著名詞曲作家、教育家付林凝聚十多年的心血和智慧的心愿之作,由其親自擔任編劇、作曲及藝術總監,淄博市演藝中心(市歌劇舞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傾情出演。
網絡熱搜帶來的景區客流井噴現象啟示我們,流行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相互促進,能夠產生極強的轟動效應。“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創作了上千首俚曲作品,被稱為中國明清時期民間音樂的‘活化石’。怎樣使聊齋俚曲走出淄博,走向全國?應該成為我們目前必須思考的主要問題。”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王光福說,“好的創意、好的演唱、好的配器、好的包裝、好的推廣,甚至借助明星效應,以自媒體為平臺,從歌曲入手,是一條很好的思路。”山東理工大學教授張玉霞認為,當前網絡時代的發展為傳統文化弘揚和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聊齋文化也憑借網絡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被年輕人所熟悉。作為聊齋文化的發源地,還須借助市場的運營和先導作用,圍繞聊齋文化IP核心整合各類資源,真正打造讓群眾喜歡的精品景區和文化大餐。
做文化需要恒心、耐心,需要深耕細作。淄川作為聊齋文化發祥地,憑借世界獨有的旅游資源優勢,長期以來一直在謀求聊齋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大力發展聊齋文化,建設特色文化旅游高地。
今年年初,淄川區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傳承聊齋文化加快建設特色文化旅游高地的決議》提出,加快高標準推進聊齋園提升、蒲家莊保護性開發項目聯動建設,啟動中國國際聊齋文化旅游節,支持舉辦中國蒲松齡短篇小說獎、聊齋文化國際研討會,支持中國聊齋學會高端論壇永久會址落戶淄川,精心挖掘提煉聊齋文化核心內涵,將聊齋文化作為淄川城市文化符號,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高地核心區,統籌協調全區“吃住行游購娛”聯動發展,分步務實實施一批富有特色、品質獨特,既“叫好”又“叫座”的文旅項目,爭創國家級全域文化旅游示范區,全力推進特色文旅高質量發展。
流量“氣勢洶洶”,畢竟來去無常。要將流量轉化為口碑,還須穩扎穩打,做好內功,深入挖掘聊齋文化旅游的優質資源,發揮好“聊齋”的品牌效應,才能增強“聊齋文化+”旅游經濟的厚度,“聊齋故里”的城市名片才能越擦越亮。
(全媒體記者丁兆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