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3-12-28 22:06:12
原標題:今年前三季度,煙臺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達到5.1%
來源:膠東在線
原標題:今年前三季度,煙臺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達到5.1%
來源: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12月28日訊(記者 王向榮 李剛)28日下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全市農業產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高言進介紹,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251.5億元,產值規模居全省首位。今年前三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達到5.1%,高于全省0.2個百分點,持續保持高位增長態勢。
聚力打造“三區一帶”,推動鄉村產業規模化發展
高效糧油產業發展區。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175萬畝。建成萊陽魯花食用油產業園、招遠畢郭花生集散中心、龍口臨港糧食物流園等重點園區,培育魯花、龍大、香馳等年產值超10億元糧油企業10家。今年,夏糧收獲面積182.87萬畝、單產畝均411.77公斤、75.30萬噸,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預計全年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在180萬噸以上。
優勢特色農業發展區。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梯次培育行動,形成9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其中,蘋果、肉雞、大花生入選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葡萄與葡萄酒、白羽肉雞、預制菜入選省級“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
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區。大力發展數字農業、近郊農場、都市果園、寵物食品、創意農業等新興業態,成功創建蓬萊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萊山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寵產業園等一大批省級以上現代農業載體平臺。
濱海產業融合示范帶。充分利用1.2萬平方公里的廣袤海域,創建46處省級以上海洋牧場,把大海變成陸海聯動的“藍色糧倉”。建成全國首個智能化海洋牧場綜合體“耕海1號”,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
聚力培育“三品一標”,推動鄉村產業高質化發展
育品種。加快建設煙臺北方種谷,投入3000萬元專項資金加力實施種業攻堅。去年以來,審定省級玉米新品種12個,創建1個省級肉雞、1個省級肉牛核心育種場,實現煙臺肉雞、肉牛核心育種場“零”的突破。煙農1212以平均畝產880.89公斤,再創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打測產的山東省冬小麥最高單產紀錄。
提品質。拉緊農產品質量監測關,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未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全市共219個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9個獲有機產品認證,8個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登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7個、特質農品2個,進一步保障了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穩定供給。
亮品牌。打造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6個,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63個,總量位居全省第一。在2022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榜單中,煙臺葡萄酒、煙臺蘋果分別位列第3位、第8位。煙臺蘋果已連續14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品牌價值達152.94億元。
定標椎。加快實施農業標準化行動,推動全產業鏈流程再造,規范化產出質優、價廉、量多的標準化煙臺農品。累計參與或主持修訂山東省地方標準138項,煙臺市地方標準41項;建設山東省優質產品基地13個,累計建設農業標準化基地121個;2023年,蓬萊區20萬畝、海陽市12萬畝全國綠色食品(蘋果)原料標準化基地成功獲證,成為山東省今年獲證的僅有的2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
聚力構建“三位一體”,推動鄉村產業高效化發展
在工作機制上,構建起了“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三位一體的鄉村振興組織架構。堅持市級抓統籌,市、縣、鄉、村層層抓落實工作機制。
在工作落實上,年度工作實行“一號文”+“大清單”的格局,既站在全局、落實當下,又全面統籌、謀劃長遠、形成合力。每年制定出臺市委1號文件,今年分解成235項具體工作,涉及47個部門,按月調度、按季匯總合力推動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在政策支持上,統籌各級財政資金,以片區化、全域化為主攻方向,年內實施各類項目160個,其中鄉村產業發展項目26個,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級9個,建設國家級產業強鎮7個、省級39個。10月份以來,密集召開全市鄉村振興科技人才座談會、“雙招雙引”大會等系列活動,現場簽約額達到76億元,全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開創新局面、再上新臺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