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臨沂日報
2024-04-23 10:24:04
原標題: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全力提升臨沂在淮海經濟區城市影響力
來源:臨沂日報
原標題: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全力提升臨沂在淮海經濟區城市影響力
來源:臨沂日報
中共臨沂市委黨校 宋佳棟
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天,臨沂的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更高起點上,肩負著更大的使命和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跳出“地級市思維”,開拓“區域性視野”,以更大力度促進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努力打造名副其實的魯南蘇北區域中心城市。臨沂的發展要突破區域發展的思維限制,站在全球產業鏈布局角度培育新質生產力,把握區域產業發展規律,提升區域城市影響力。
引增量,加大臨沂布局新質生產力的外部牽引
2023年,臨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105億元,增長6.3%,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放眼淮海經濟區,臨沂在魯南蘇北區域發展中的位勢不夠凸顯,戰新產業集中度、辨識度不高。因此,臨沂必須加快構建具有鮮明辨識度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精準承接產業。一是增強產業轉移的吸引力。以產業承接項目。引進一批建鏈、補鏈、強鏈、固鏈、融鏈項目,帶動產業鏈縱向延伸、橫向融合。以市場承接項目。臨沂有批發市場125個、人口1200萬,擁有巨大市場拓展空間。以勞動力承接項目。臨沂擁有高等院校、高職院校在校生17萬人以上,每年能為各類企業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二是增強產業轉移的選擇力。產業引進要注重產業聚集能力的培育,要關注產業屬性、產業關聯度、產業帶動能力。通過準入、退出、服務三個機制,為新質生產力項目的發展騰出環境容量,實現開展工業用地的高效集約節約利用,促進區域主導產業發展。
優存量,激活臨沂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內生動力
新質生產力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孕育新產業,重塑新動能,重點在于通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讓傳統產業在創新升級中實現“蝶變”,這也是臨沂傳統主導產業求變圖強的必然選擇。一是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靈活運用政策、金融、財政等手段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促進技術創新。對研發能力強、創新潛力大的企業,在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銀行貸款等方面優先扶持。重構品牌戰略。大力支持企業爭創知名品牌,對于新獲得全國、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企業,予以扶持。鼓勵傳統產業跨界轉型。鼓勵企業搭建產學研平臺,推動專家學者與企業進行雙向互選,實現資金與技術的嫁接。二是做活專業園區。重點考慮規劃建設多種形式的專業園區,鼓勵園區之間、企業之間良性競爭,發揮產業聚集效應。借鑒現有成熟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比如漕河涇松江園區模式、創新工場模式、普洛斯物流地產模式等,推動園區創新融合發展。
三結合,塑強臨沂在淮海經濟區的城市影響力
布局新質生產力涉及區域供應鏈、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優化調整,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深度合作,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腸梗阻”,通過整合各自的優勢資源,共同推動科技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因此,臨沂要立足于魯南蘇北,推動臨沂發展與淮海經濟區、魯南經濟圈的發展相結合,與“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相結合,通過聚合更高質量的區域資源要素,充分參與全國產業分工與合作,形成更強大的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臨沂的區域吸引力、影響力與帶動力。一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與淮海經濟區、魯南經濟圈等區域的聯通。注重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加快推動“米”字型高鐵樞紐建設,構建“五縱五橫”高速公路網,提高與淮海經濟區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水平,將臨沂打造成為連接京津冀、長三角兩大城市群的戰略樞紐。二是主動融入淮海經濟區、魯南經濟圈的交通運輸體系。實現集裝箱公鐵水多式聯運,即公路運輸與鐵路運輸融合,與海洋運輸聯運。做大貨運專線的物流園區。通過交通運輸體系融合,增強物流競爭力。三是帶動淮海經濟區產業體系的協同發展。臨沂市通過深化產業合作,推動區域內的工程機械提檔升級、智能家電補鏈強鏈、激光產業擴能增效、環保產業集群發展。同時,積極引進和發展新興產業,如新能源產業,提升區域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圍繞重點產業,形成與周邊地區的政策、成本、環境等梯度差,篩選優勢項目落地。四是以海外市場需求整合區域產業布局。要立足跨境電商優勢,布局海外臨沂商城,建設跨境電商金融服務體系,以海外市場需求整合淮海經濟區的產業布局,帶動淮海經濟區產業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