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05-16 10:33:05
原標題:蹲點調查 | 民辦博物館,期待更多被看見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蹲點調查 | 民辦博物館,期待更多被看見
來源:大眾日報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了一座館,奔赴一座城”。近年來,博物館作為生動的歷史教科書,成為文旅“新寵”。據統計,2024年春節期間,全國博物館8天接待觀眾7358.01萬人次,同比增長98.6%;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共接待觀眾5054萬人次。
然而,博物館熱背后,仍有一大批非國有博物館“藏于深閨”。截至今年3月,山東共有各類博物館812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470余家,非國有博物館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其“窄而深”的展品、別出心裁的創辦目的、并不如意的發展環境以及獨特的意義和價值,都值得更多被看見。
“填補了國有博物館的空白”
近日,張裕酒文化博物館“通過4.0智能化升級改造,將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打造成全鏈條體驗式劇場”案例,入選中國旅游研究院“2024年文旅融合創新場館十佳創新案例”。這家位于煙臺市芝罘區的非國有博物館,年均接待國內外游客超10萬人次,帶來直接和間接經濟收入數億元。
非國有博物館,也被稱為“民辦博物館”。根據《博物館管理辦法》,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國有文物、標本、資料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為非國有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也可以被理解為“沒有編制”的、不由國家出資創辦的民辦博物館。
個人創辦的非國有博物館是“主力軍”,約占全省非國有博物館總量的3/4;此外為企業創辦的行業性博物館,如青島啤酒博物館、張裕酒文化博物館等,主要為宣傳產品、打造品牌、提升企業知名度而設立。
“非國有博物館特色鮮明、品類豐富,有利于培育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特色。”煙臺市文旅局文物科科長李雨濃表示,“以膠東民間藝術博物館為例,其藏品有15000多件,藏品類別20余種,每一類藏品均能實現單獨辦展,對膠東特色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藏品在垂直領域豐富而深入,是非國有博物館的一大亮點。青島貝殼博物館內,有號稱“海貝之王”的直徑一米的大硨磲,也有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沙貝,還有來自4.5億年前奧陶紀的鸚鵡螺化石等稀有品種,館內藏有12000余種貝殼標本、5000余枚貝殼化石、800余件世界貝殼藝術品,館藏數量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此外,青島市嶗山區20多家非國有博物館連群成片,已經成為游客的重要打卡地。
位于淄博市的中國課本博物館,以22000平方米的沉浸式場館、3萬余冊的館藏課本,填補了中國教科書歷史館藏的空白。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榮瑞峰表示:“非國有博物館在諸多領域填補了國有博物館的空白,也承擔著具體的社會服務職能。”
非國有博物館的研學價值同樣不可忽視。招遠恒德錢幣博物館內,一套珍稀的新中國首版人民幣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套人民幣共含12種面額、62種版別,全國僅存27套,山東省內完整展出的僅此一套,深受研學學生的喜愛。”館長李永軍告訴記者,他歷經30余年才集齊這套人民幣,其中最為珍貴的一張如今在中郵網上的價格高達330萬元,“藏品已備案公證,嚴禁買賣。讓藏品發揮教育作用,讓孩子們深入了解貨幣歷史,才是其真正的價值所在。”
“只要有人來看,我們就很開心了”
“辦民辦博物館的人,肯定是有點情懷的,不然沒法堅持下去。”采訪中,招遠尚美絨繡博物館館長宋洪濤感慨。
辦博物館,從藏品到場館,從人員到運營,所需資金不菲。記者采訪發現,雖然民辦博物館數量眾多,但絕大多數入不敷出。這些創辦人圖啥?
“我辦館就是因為熱愛絨繡,想進一步傳承和發展絨繡。煙臺絨繡是省級非遺項目,我作為第四代傳承人,要扛起這份責任。”宋洪濤告訴記者,絨繡博物館不僅免費開放供游客參觀,還提供無償的絨繡培訓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前來接受絨繡培訓的殘疾人,博物館還提供每天30元的補貼。開辦至今,絨繡博物館已累計培訓4000余人次。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助力當地產業發展,也是辦館目的之一。“招遠作為中國金都,金銀工藝的文化底蘊才是真正的‘金礦’。”招遠覲鋆金銀工藝博物館主理人宋永梅說。然而,守著滿屋“金銀”,招遠覲鋆金銀工藝博物館卻因房租問題多次輾轉換址,最終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得以在金都文化城安定下來。
“經過我的不懈努力,現在博物館的年虧損額已經控制在了150萬元以內!”青島杯子博物館館長王曉波,同時也是山東個杯堂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創建博物館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借此為‘個杯堂’品牌增添一份文化底蘊。消費者看到品牌有專屬的博物館時,肯定會有更高的認同感和好感度。”王曉波表示。
煙臺鋼琴博物館作為全國最大的古鋼琴博物館,收藏了400多臺世界頂級的古鋼琴,承載著煙臺開埠文化的獨特印記。它坐落于朝陽街后的老樓區,與煙臺山和朝陽街的繁華景象形成鮮明反差。博物館共3層,僅能展出120余臺鋼琴,不足館藏的1/3,布局相當緊湊。煙臺鋼琴博物館鋼琴研究員何蓮鳳打趣道:“目前的展陳方式像是‘倉儲式’的,期待未來能擴大展陳空間,讓每架鋼琴都能閃耀其獨特的魅力。”
膠東民間藝術博物館負責人劉子瑛面臨的困境,則是人才匱乏,“我們最薄弱的地方就是科研水平,對藏品的研究力度有限,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博物館的評級工作,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專業的博物館人才來進行指導,幫助我們改進和提升。”
然而,再多的困難,都不及“不被看見”的尷尬。
探訪非國有博物館時,記者曾多次體驗“一廳燈光專為一人亮”的獨特氛圍。受限于資金與知名度,這些博物館在訪客稀少時,為節省成本,藏品射燈常隨人啟閉。多位非國有博物館館長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心聲:“只要有人來看,我們就很開心了。”
民辦博物館路在何方?
面對資金緊張、人才緊缺、游客稀少等難題,非國有博物館正在努力探尋“自我造血”之路。
在當前的文旅熱潮中,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游客們爭相探訪的熱門去處。與此同時,非國有博物館也在積極尋求與國有博物館的合作,以拓寬觀眾群體,實現互利共贏。煙臺市去年啟動的“中小博物館三年提升行動”,為當地非國有博物館帶來了寶貴的機遇。
“煙臺市博物館與我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不僅在展陳設計、展板制作方面給予了我們專業指導,還從藏品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們策劃舉辦了‘民間兒童生活展’,參觀人次突破了三千。”劉子瑛說。
除了線下合作辦展,非國有博物館還積極探索線上直播帶貨模式,以尋求更廣泛的文化傳播和市場拓展。“五一”假期,淄博尊峰鑲嵌藝術老琉璃博物館與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聯合舉辦了魯派內畫百年傳承文化展,同步推出聯名文創產品。“我們最近也在嘗試線上直播,既能傳播淄博陶琉藝術,又能獲取一定的經濟效益。”淄博尊峰鑲嵌藝術老琉璃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此外,各類非國有博物館也在積極參與城市文旅建設,創立特色研學品牌,設立研學基地,同時探尋“聚沙成塔”的集群化發展路徑。榮瑞峰表示,未來要將更多非國有博物館培育成為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納入青少年研學旅游精品線路。
《山東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登記備案博物館總數不少于1000家。近年來,國家、省連續出臺各類政策,從建設用地、資金和稅收等方面對非國有博物館給予扶持。各市也在積極作為:青島市為符合免費開放標準的博物館發放補貼;濰坊市對獲評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的,分別一次性給予每館30萬元、20萬元、10萬元資金獎勵等……
守護歷史、傳播文化,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之路,還將繼續走下去。(董卿 邢金鈺)(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