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4-05-16 10:33:05
原標題:“搖滾”山東“嗨”起來!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搖滾”山東“嗨”起來!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朱子鈺
本報實習生 張琪
什么娛樂形式最近在年輕人群體里最火?音樂節!
《2024年一季度全國演出市場簡報》顯示,原本是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淡季的一季度,呈現“淡季不淡”的態勢,全國2000人以上的大中型演唱會、音樂節近200場。作為“生活調味劑”一般的存在,音樂節包含了年輕人對自由、反叛、熱愛、浪漫的全部向往,呈井噴式發展,逐漸成長為中國演出市場上與演唱會并列的閃耀之星。
因為一場音樂節,記住一座城市。無數樂迷為共同的愛好,不遠千里奔赴音樂節現場,在這段心靈狂歡和青春回憶中,傳遞的不只是音樂,還有舉辦城市的文旅新名片。音樂節在山東,濃郁的齊魯文化底色彰顯,本土IP拔節生長,知名品牌相繼落地。“感謝泰安,感謝新青年”“大愛即墨嗨Me·青春音樂節”“因為去了煙臺迷笛,喜歡上了煙臺”,社交平臺上好評如潮。一場音樂節或演唱會后,往往跟隨著城市形象的出圈和文旅消費的提振。“音樂+旅游”已成新業態,隨著音樂節“嗨”起來的,不只是樂迷,還有城市的文旅活力。
“搖滾”的山東
音樂節是集娛樂、社交、狂歡等多重屬性于一身的線下休閑娛樂活動形式,在特定地方舉辦,時長從兩三天到數周不等,一般由多位藝人輪流演出,場地以露天居多,參與人數可達萬人以上。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音樂節與當代青年文化牢牢綁定,風格層出不窮,產生了獨特的吸引力。和人們以往的印象不同,低調內斂的山東,音樂含量與日俱增,“搖滾大省”一炮而紅,音樂節便是其中一張王牌。
早在2020年,山東就發布了《山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將音樂節作為繁榮發展夜間旅游的主打文化產品,做大做強音樂產業。大量音樂節落地山東,全省超四分之三的城市舉辦過音樂節,徹底打響了山東的“愛樂”招牌。迷笛音樂節、草莓音樂節、麥田音樂節等全國知名音樂節紛紛來到山東。根據相關數據,2023年,山東是全國落地音樂節最多的省份,數量上突飛猛進,質量上毫不含糊。
古老的齊魯大地“搖滾”起來,具有極高的辨識度。除了外地知名音樂節廠牌的認可支持,本土音樂節品牌是彰顯獨特氣韻的來源。在山東,濟南、青島、菏澤、日照、濟寧、濰坊、煙臺等眾多城市都有專屬的音樂節。以新青年音樂節為例,舞臺從大學校園開始,歷經10年的發展,駛向了全省,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獨立音樂IP。今年“五一”期間,在泰安舉辦的2024泰山天平湖·魯花新青年音樂節,汪蘇瀧、單依純、老狼、鄭鈞等22組國內頂尖音樂人、樂隊參與演出,吸引了6萬余名觀眾,開啟了一場音樂的狂歡盛宴。青島即墨的嗨Me·青春音樂節,小沈陽、蘇醒、乃萬等13組知名音樂人登臺,千年古城隨著數萬人趕赴,煥發無限青春活力。
“搖滾”的山東音樂節,甘做樂迷的“老大哥”,熱情好客的底色展露無遺。2024泰山天平湖·魯花新青年音樂節為觀眾準備了免費的炒雞和燒餅,紅糖水、本地餅干、杯裝飲用水輪番上場,衛生醫療后勤保障完全到位,讓樂迷直呼“山東扛把子”“泰安你別太寵”。“不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只擔心你吃得飽不飽”,是山東音樂節的真實寫照。遍地開花的音樂節背后,山東打出了屬于自己的好客品牌,展現了禮儀之邦的厚道形象。
遞出城市文旅名片
因單場參與人數眾多、跨省出行特點突出,音樂節舉辦城市的住宿、食品、交通等線下行業都會迎來短暫的消費高峰。2023年4月29日-5月1日,迷笛音樂節開場,10萬“笛迷”在煙臺集結。官方統計,僅4月29日當天,黃渤海新區各大綜合體客流量達12萬人次、環比增長42.9%,銷售額1100萬、環比增長27.9%。音樂節期間,黃渤海新區共計接待來區游客約3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2億元。參加音樂節一年后,樂迷崔文(化名)還在社交媒體發文:“我將永遠懷念煙臺黃渤海迷笛,我心中的白月光”。
除了線下的直接經濟帶動,山東音樂節線上曝光熱度不斷。今年,泰山天平湖·魯花新青年音樂節在抖音的播放量超過7000萬次,全網傳播量破7億次。小紅書上有3萬余篇筆記“安利”。這次音樂節讓很多樂迷看見泰安,愛上泰安。“從北京趕來看,就是一個字——值!前排免費水、下雨免費雨衣、免費接駁車……體驗感太好了。”樂迷li-niuniu分享。
近年來,新青年音樂節在濰坊、日照、泰安、濟寧等地先后唱響,爆火的新青年音樂節不僅成為全國樂迷追捧的對象,更是各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動文旅消費,乃至招才引智的強勁推動力。泰安旅游經濟開發區借助新青年音樂節,融入當地特色文化,圍繞“新文旅、微度假”主題,同步推出“泰山新青年·自在天平湖”文旅融合沉浸式體驗品牌,打造文旅一條線,讓樂迷玩得開心、待得放心。
“音樂節是城市品牌化的一個好方式。通過音樂節自身的宣發系統能夠帶動城市宣傳,并提升城市自身影響力。”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張謙曾表示。因為一場音樂節,記住一座城市。參與迷笛音樂節的楠楠說:“去了煙臺迷笛,喜歡上了煙臺,去年夏天在煙臺旅居了兩個月”。一場音樂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觀眾,遞出了一張鐫刻當地特色的文旅名片。
抓住“音樂+”
音樂節傳遞的不只是音樂,還有城市公共形象。呈現效果如何,關鍵在于消費者的體驗。正如淄博燒烤的出圈,噴涌的流量背后是厚積的城市底蘊、人文底蘊。這方面,山東主辦方在安保、交通、醫療、住宿等眾多細節上下功夫,確保樂迷在追尋音樂的同時,感受到城市的人文關懷。
把短時的流量變為長期的“留量”,離不開官方“出招”上分。抓住“音樂+”這一風口,拓展內涵和外延,塑造城市IP,各地都在蓄力。聚焦山東,結合自身特色優勢,開拓“音樂節+文旅”,跳出傳統模式,與文旅產品服務巧妙結合,帶動傳統文化熱,打造差異化的游客體驗,實現文旅消費升級。
煙臺提出要“開發設計音樂主題精品文化旅游線路、音樂主題旅游商品等”“進行音樂+文旅+N的跨界融合探索,植入餐飲、住宿、商業等多元業態”。濟南則厚植根本,打造精品旅游路線,讓景點見得了人,留得住人。今年,多場演唱會落地濟南,趙雷、王心凌、林俊杰等知名歌手先后開唱,吸引全國各地的歌迷游泉城,延長游玩時間,邂逅泉水文化。嗨Me·青春音樂節,讓歷史古城即墨與時尚碰撞,優秀傳統文化遇見青春活力,感受音樂節魅力的同時,年輕人打卡即墨收獲驚喜。
在“搖滾”的齊魯大地上,席卷年輕人的這股音樂風潮,以更加飽滿的形態落地。十年磨劍,只等今朝。將“音樂+旅游”打造為城市新業態,把聚攏的人氣變成生產力和消費力,讓山東的文旅熱繼續“嗨”下去。
□ 本報記者 朱子鈺
本報實習生 張琪
什么娛樂形式最近在年輕人群體里最火?音樂節!
《2024年一季度全國演出市場簡報》顯示,原本是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淡季的一季度,呈現“淡季不淡”的態勢,全國2000人以上的大中型演唱會、音樂節近200場。作為“生活調味劑”一般的存在,音樂節包含了年輕人對自由、反叛、熱愛、浪漫的全部向往,呈井噴式發展,逐漸成長為中國演出市場上與演唱會并列的閃耀之星。
因為一場音樂節,記住一座城市。無數樂迷為共同的愛好,不遠千里奔赴音樂節現場,在這段心靈狂歡和青春回憶中,傳遞的不只是音樂,還有舉辦城市的文旅新名片。音樂節在山東,濃郁的齊魯文化底色彰顯,本土IP拔節生長,知名品牌相繼落地。“感謝泰安,感謝新青年”“大愛即墨嗨Me·青春音樂節”“因為去了煙臺迷笛,喜歡上了煙臺”,社交平臺上好評如潮。一場音樂節或演唱會后,往往跟隨著城市形象的出圈和文旅消費的提振。“音樂+旅游”已成新業態,隨著音樂節“嗨”起來的,不只是樂迷,還有城市的文旅活力。
“搖滾”的山東
音樂節是集娛樂、社交、狂歡等多重屬性于一身的線下休閑娛樂活動形式,在特定地方舉辦,時長從兩三天到數周不等,一般由多位藝人輪流演出,場地以露天居多,參與人數可達萬人以上。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音樂節與當代青年文化牢牢綁定,風格層出不窮,產生了獨特的吸引力。和人們以往的印象不同,低調內斂的山東,音樂含量與日俱增,“搖滾大省”一炮而紅,音樂節便是其中一張王牌。
早在2020年,山東就發布了《山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將音樂節作為繁榮發展夜間旅游的主打文化產品,做大做強音樂產業。大量音樂節落地山東,全省超四分之三的城市舉辦過音樂節,徹底打響了山東的“愛樂”招牌。迷笛音樂節、草莓音樂節、麥田音樂節等全國知名音樂節紛紛來到山東。根據相關數據,2023年,山東是全國落地音樂節最多的省份,數量上突飛猛進,質量上毫不含糊。
古老的齊魯大地“搖滾”起來,具有極高的辨識度。除了外地知名音樂節廠牌的認可支持,本土音樂節品牌是彰顯獨特氣韻的來源。在山東,濟南、青島、菏澤、日照、濟寧、濰坊、煙臺等眾多城市都有專屬的音樂節。以新青年音樂節為例,舞臺從大學校園開始,歷經10年的發展,駛向了全省,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獨立音樂IP。今年“五一”期間,在泰安舉辦的2024泰山天平湖·魯花新青年音樂節,汪蘇瀧、單依純、老狼、鄭鈞等22組國內頂尖音樂人、樂隊參與演出,吸引了6萬余名觀眾,開啟了一場音樂的狂歡盛宴。青島即墨的嗨Me·青春音樂節,小沈陽、蘇醒、乃萬等13組知名音樂人登臺,千年古城隨著數萬人趕赴,煥發無限青春活力。
“搖滾”的山東音樂節,甘做樂迷的“老大哥”,熱情好客的底色展露無遺。2024泰山天平湖·魯花新青年音樂節為觀眾準備了免費的炒雞和燒餅,紅糖水、本地餅干、杯裝飲用水輪番上場,衛生醫療后勤保障完全到位,讓樂迷直呼“山東扛把子”“泰安你別太寵”。“不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只擔心你吃得飽不飽”,是山東音樂節的真實寫照。遍地開花的音樂節背后,山東打出了屬于自己的好客品牌,展現了禮儀之邦的厚道形象。
遞出城市文旅名片
因單場參與人數眾多、跨省出行特點突出,音樂節舉辦城市的住宿、食品、交通等線下行業都會迎來短暫的消費高峰。2023年4月29日-5月1日,迷笛音樂節開場,10萬“笛迷”在煙臺集結。官方統計,僅4月29日當天,黃渤海新區各大綜合體客流量達12萬人次、環比增長42.9%,銷售額1100萬、環比增長27.9%。音樂節期間,黃渤海新區共計接待來區游客約3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2億元。參加音樂節一年后,樂迷崔文(化名)還在社交媒體發文:“我將永遠懷念煙臺黃渤海迷笛,我心中的白月光”。
除了線下的直接經濟帶動,山東音樂節線上曝光熱度不斷。今年,泰山天平湖·魯花新青年音樂節在抖音的播放量超過7000萬次,全網傳播量破7億次。小紅書上有3萬余篇筆記“安利”。這次音樂節讓很多樂迷看見泰安,愛上泰安。“從北京趕來看,就是一個字——值!前排免費水、下雨免費雨衣、免費接駁車……體驗感太好了。”樂迷li-niuniu分享。
近年來,新青年音樂節在濰坊、日照、泰安、濟寧等地先后唱響,爆火的新青年音樂節不僅成為全國樂迷追捧的對象,更是各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動文旅消費,乃至招才引智的強勁推動力。泰安旅游經濟開發區借助新青年音樂節,融入當地特色文化,圍繞“新文旅、微度假”主題,同步推出“泰山新青年·自在天平湖”文旅融合沉浸式體驗品牌,打造文旅一條線,讓樂迷玩得開心、待得放心。
“音樂節是城市品牌化的一個好方式。通過音樂節自身的宣發系統能夠帶動城市宣傳,并提升城市自身影響力。”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張謙曾表示。因為一場音樂節,記住一座城市。參與迷笛音樂節的楠楠說:“去了煙臺迷笛,喜歡上了煙臺,去年夏天在煙臺旅居了兩個月”。一場音樂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觀眾,遞出了一張鐫刻當地特色的文旅名片。
抓住“音樂+”
音樂節傳遞的不只是音樂,還有城市公共形象。呈現效果如何,關鍵在于消費者的體驗。正如淄博燒烤的出圈,噴涌的流量背后是厚積的城市底蘊、人文底蘊。這方面,山東主辦方在安保、交通、醫療、住宿等眾多細節上下功夫,確保樂迷在追尋音樂的同時,感受到城市的人文關懷。
把短時的流量變為長期的“留量”,離不開官方“出招”上分。抓住“音樂+”這一風口,拓展內涵和外延,塑造城市IP,各地都在蓄力。聚焦山東,結合自身特色優勢,開拓“音樂節+文旅”,跳出傳統模式,與文旅產品服務巧妙結合,帶動傳統文化熱,打造差異化的游客體驗,實現文旅消費升級。
煙臺提出要“開發設計音樂主題精品文化旅游線路、音樂主題旅游商品等”“進行音樂+文旅+N的跨界融合探索,植入餐飲、住宿、商業等多元業態”。濟南則厚植根本,打造精品旅游路線,讓景點見得了人,留得住人。今年,多場演唱會落地濟南,趙雷、王心凌、林俊杰等知名歌手先后開唱,吸引全國各地的歌迷游泉城,延長游玩時間,邂逅泉水文化。嗨Me·青春音樂節,讓歷史古城即墨與時尚碰撞,優秀傳統文化遇見青春活力,感受音樂節魅力的同時,年輕人打卡即墨收獲驚喜。
在“搖滾”的齊魯大地上,席卷年輕人的這股音樂風潮,以更加飽滿的形態落地。十年磨劍,只等今朝。將“音樂+旅游”打造為城市新業態,把聚攏的人氣變成生產力和消費力,讓山東的文旅熱繼續“嗨”下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