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7日訊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房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建筑是城市的骨骼,文化就是城市的血脈。近年來,全國多個城市憑借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出創意十足的城市文化IP,并火爆“出圈”引發現象級傳播。
而在濟南,汩汩泉水,滋潤著泉城的文脈。濃濃詩意,濡染了濟南的山水。人文薈萃、底蘊深厚的濟南,該如何進一步打造具有濟南辨識度的城市文化IP,放大城市個性,彰顯文化底蘊,讓城市更有“泉城味”?
詩歌、民謠、藝術展覽、市集……在章丘,在明水古城,一代杰出詞宗、千古才女李清照的故鄉,一場詩如泉涌的語言浪潮——首屆清照詩歌藝術節即將開啟。為期一周的藝術節將呈現數十種不同類型的單元,涵蓋詩歌朗誦、學術研討會、詩歌市集、詩歌劇場、詩歌民謠音樂會、藝術展覽、詩歌電影展映、國際詩歌沙龍、青年藝術駐地計劃、大學生詩歌聯盟、青年詩歌獎、高校詩歌獎、青少年詩歌計劃、人文工作坊等多場次多元的活動形式與內容。來自國內外近百位著名詩人、藝術家、翻譯家、批評家等嘉賓,將相聚明水古城,與各位一起沉浸式體驗詩歌的在場。
當古城遇見詩歌,當傳統遇見現代,這場城市IP與文旅產業IP的浪漫雙向奔赴,又將給當地帶來了哪些改變?
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何為城市IP?
有人這樣形容:城市IP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芯片”。它,是一個城市文化創意的表達,是城市文化精神的外顯;它,自帶的文化屬性,是對城市精氣神的特色凝練而創造出的一個符號化、個性化的具體形象,是具有人格化的可傳遞的精神消費品。
眼下,隨著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嶄新的城市文化IP也不斷涌現,雖然它們創新形式不一、創作途徑不同,但仍然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和文化底蘊,在現代城市文化IP的塑造中,依舊煥發著鮮活的生命力,為之提供強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濟南被稱為“泉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 4600 多年的文明史、2600 多年的建城史,擁有眾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與核心資源。除“泉”之外,濟南把著力塑造“詩城詞都”這一文化品牌作為自己的又一特色城市IP。
詩城詞都,濟南與詩結緣的濫觴應從大舜的彈五弦琴說起,中國最早的詩歌《詩經·小雅·大東》相傳為濟南章丘人譚國大夫所作。據統計,本土及客寓、游歷濟南的詩詞名家達1200余人,可謂群星燦爛。除了杜甫在歷下亭留下的千古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詩人元好問游覽濟南泉群后所作“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長作濟南人”之外,還有張養浩19歲時寫下的《白云樓賦》,“與臥蒼狗,下有驚湍,澎湃奔流霆”……
群泉噴涌,生生不息,詩韻綿綿,千古柔腸。多少年來,眾多著名詩人在濟南留下生活的印記,寫出了不朽的詩篇。歷代題詠濟南詩詞可達兩萬首以上,濟南詩詞之早、名家之多、名篇之海量世所罕見。
“自是花中第一流”。這些正是濟南打造屬于自己的城市IP獨一無二的“密鑰”,成為彰顯城市文化特質的一張亮麗名片。
二、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舟行碧波之上,人若在畫中游。
碧水、小舟、古樓、斜柳,一條條烏篷船搖曳在碧波蕩漾的水街水巷里,伴一曲搖櫓姑娘的歌聲,緩緩駛入那夢里的北宋水鄉……
一走進明水古城景區,游客恍如走進數百年前那闕宋詞中——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一闕《如夢令》寫盡生長于此,游玩于此的李清照年少采蓮弄舟的蓬勃生氣、天真爛漫,也讓今日的游客們為這藍天白云下古香古色的“清照故里”“北國江南”而感嘆。
文化是詩,旅游是遠方。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與旅游密不可分,城市IP與文旅產業IP必然雙向奔赴。
在當下古城、古鎮文旅項目面臨千城一面、同質化嚴重,逐漸陷入消費者審美疲勞時,作為一座“活著的千年古城”,章丘明水古城立足“詩城詞都”濟南的獨特城市IP,嘗試以清照IP為基礎,融入多種藝術類型,既有烏鎮文藝范,又兼具本土化的亮點特色,打造一個被中國文化精英群體認可、追捧和贊譽的“文藝空間”,重塑一個為游人寄托浪漫遐思的“詩和遠方”,成為與烏鎮南北相望的又一中國文旅IP。
3月中旬以來,明水古城以清照詩歌藝術節為主題,開展了多系列的藝術活動,將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聯動”,將文學與舞蹈、美術等不同藝術類型跨界融合,營造了一場場飽滿豐富的藝術盛宴。對此,有網友戲稱:“明水古城這是一頭闖進了藝術圈嗎?”
作為預熱,自3月中旬以來,明水古城先后開設了詩歌之夜第一回、詩歌之夜第二回、高校詩人圓桌漫談等。以高校詩歌專場為例,詩人們就“消費文化下的詩歌與新青年”的話題展開漫談,通過反思消費文化特征進行對社會與詩歌創作的思考,以詩見世界,讓詩歌的“種子”在明水古城開出嫩芽,成為濟南鏈接全國年輕人的又一藝術窗口。
作為高潮,首屆清照詩歌藝術節活動將于2024年6月20日至27日在山東濟南章丘明水古城隆重舉辦。章丘是宋代詞人李清照的故里,她的故居坐落于明水古城,詩詞歌賦、古建風骨、儒商精神、非遺傳承如今在這里又一如百脈泉涌,榮光重現。李清照的人文精神與藝術成就千古傳揚并照拂未來。清照詩歌藝術節依托章丘深厚的歷史文脈與得天獨厚的泉水自然生態,在明水古城聚集來自國內外著名的詩人、藝術家、翻譯家、批評家,以詩歌之名,煥發和重塑當代文化景觀。
三、九萬里風鵬正舉
有觀點認為,詩歌屬于小眾文化。其實不然。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國潮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主流時尚。有年輕人身著馬面裙,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在國外景點的打卡照片,配文是:“漂亮的不是我,是中華上下五千年!”試問,有誰曾想到過,馬面裙會火成這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寄情山水,焚香、盤串、圍爐煮茶,聽古調戲腔、練八段錦、穿新中式……年輕人將追逐國潮的新風尚,稱為“血脈覺醒”。在多重力量作用下,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傳統習慣產生深度認同,生活方式開始追求崇古、懷舊的審美意趣,那些曾經“嗤之以鼻”的“老”東西、“土”玩意兒,被認為是“小眾文化”的傳統文化,如今看來是“真香”。
中華詩文傳統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演進所形成的文明精髓,是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血脈中的基因,更是中華文明走向未來的重要精神文化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一重要論斷以堅定的文化立場、科學的思維方式、深遠的戰略考量,展現出鮮明的理論品格和實踐精神,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指明了科學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
用“詩歌+文旅”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這一模式正是順應了時代主題。
濟南號稱詩城詞都,早在五月,全市開展的詩詞相關活動,走出了挖掘詩詞文化、傳播詩詞文化、塑造詩詞產品的重要一步?!霸妇M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每周末都在明水古城景區上演的易安詩會。
“古人”穿越而來,引領游客感受詩詞之美,對詩氛圍引發了眾人對詩詞意境的強烈共鳴。目前,該活動已成為清照詩歌藝術節重要的延申產品之一,明水古城也成為詩城詞都的文旅先鋒之一。
清照詩歌藝術節還將目光放在全國,讓全國詩人在這里產生新詩思想創作的碰撞。值得注意的還有,此次活動選在古城景區舉辦,為全國各地游客搭建了解詩歌、走近詩歌的平臺和橋梁,讓“詩歌+文旅”成為一種新可能。
除詩歌元素之外,明水古城還積極推動古城+美術、古城+戲曲、古城+戲劇、古城+演藝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跨界融合,藝術感滿滿。
舉例來說,章丘梆子劇場受游客青睞、易安詩會通過清照NPC帶動游客參與其中、宋風表演穿越感十足、成立山東省高校美術學院聯盟......“這還是我明水古城嗎”“明水竟已經如此高雅”“論藝術,誰能卷得過明水古城”,眾多網友在視頻平臺的反饋留言充分印證了大眾對于明水古城的新藝術印象。
泉是大地流淌的血脈,詩是心中涌動的情感,泉和詩總是連在一起,有泉的地方,總會有詩。在明水古城,泉與詩已成為一種令人向往的自由生活方式。
有文旅從業者認為,明水古城清照詩歌藝術節系列活動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濟南有李清照、辛棄疾等著名詞人,開展詩歌藝術節有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歷史優勢;古香古色的景區對于開展詩歌藝術節具有著環境優勢;古城正式運營不久熱度居高不下,開展詩歌藝術節有客群優勢、傳播優勢,對于續寫詩詞傳統、創新詩歌發展路徑有著推動作用。此外,在濟南文旅產品供給的角度,打開了全新賽道,為各地游客提供了文化出游的新可能?!?/p>
正如易安詞中“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
一種更強大、更深沉、更內在的文化力量開始蘇醒。
這股力量,就是一個民族在悠長歷史中形成的、滲透到民族血脈中的集體記憶,是一種思維方式、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甚至審美取向。這種源遠流長的傳統有很強的韌性,經歷歲月滌蕩,歷久彌堅。
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濟南“詩城詞都”城市IP與明水古城“清照”文旅產業IP的這場浪漫雙向奔赴正在上演,通過“詩歌+文旅”融合模式,不斷提升古城的文化內涵和文化深度,不僅讓濟南詩歌文化被看得到、聽得見、摸得著、帶得走,還催生了新業態,拉動了新消費,讓城市經濟實力更加強勁,轉型發展更有靈魂,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弦歌不輟,思接千載。一手牽系著民族和歷史的筋骨血脈,一手撥開浮躁時代的泡沫,這場浪漫雙向奔赴是年輕人的內心在呼喚一個更強大、更自信的自己,是向內汲取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根脈力量。
愛上一座城,始于顏值,必將終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