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25-03-06 08:58:03
原標題:“青島讓我很有歸屬感”
來源:青島早報
原標題:“青島讓我很有歸屬感”
來源:青島早報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在國家外專局發布的“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上,青島已連續13次成功入選全國前十。大量外國專家被這座城市吸引,定居、工作于此,為青島的建設與發展作出貢獻。來自德國的Michael Steiner目前是山東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地質學系教授,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推動中德學者在地球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以及熱愛青島水上運動、德式建筑的故事。
走進校園從事學術科研工作
Michael Steiner在地球科學與地質學領域已有近40年的研究經歷,主要從事寒武紀早期小殼化石等古生物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自2022年加入山東科技大學以來,主要致力于推動中德學者在地球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同時也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并承擔相應的課程。“青島的活力與學校的開放氛圍讓我很有歸屬感?!盡ichael Steiner表示,他在1991年就曾跟隨導師來過中國,“那個時候我還是博士研究生,可以說,我與中國很早就有聯系了?!?/p>
Michael Steiner介紹,選擇來青島工作有好幾個原因。首先,山東科技大學在地球科學領域的學術實力和國際合作平臺非常吸引他,尤其是學院在地球科學方面與他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山東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學校最早設置的院系之一,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聯合辦學,與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美國、韓國等國家的相關學校都積極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其次,他非常喜歡海濱城市,青島這座城市本身極具魅力,它既有海濱城市的自然稟賦,又融合了歷史與現代的多元文化。另外,Michael Steiner之前在德國指導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目前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工作,這名學生本科就畢業于山東科技大學,所以強烈建議Michael Steiner來青島繼續從事科研工作。Michael Steiner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中德學術界的深度合作。青島作為中國重要的開放門戶,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理想起點。”
據了解,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榜單上,青島實現“五連跳”,從2019年至2024年,由全球第80位躍升至全球第20位、全國第8位,是近五年國內位次躍升最快的城市。在科技部發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榜單上,青島連續四年位列非直轄類城市全國十強。在國家外專局發布的“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上,青島連續13次成功入選全國前十。對于許多外國專家來說,青島的發展水平、工作環境條件讓他們感到驚喜。
“青島人都非常熱情友好”
同樣,在青島的生活對很多外國專家來說,也是一個充滿驚喜和享受的過程。Michael Steiner告訴記者,“青島的生活讓我感到非常舒適。有時候我會到海邊游泳,我非常喜歡水上運動,這種體驗在德國柏林是難以復制的?!?/p>
每逢周末,Michael Steiner經常去老城區探訪德式建筑,比如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斑@讓我聯想到故鄉的同時,也驚嘆于青島對歷史遺產的保護與融合?!鼻鄭u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匯聚了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青島市民俗博物館和青島康有為故居紀念館,三位一體的文化矩陣,融合展示青島歷史建筑的輝煌與地方文化的精髓。
青島的建筑藝術、海洋文明、民俗風情、歷史名人文化等,構建出多元文化體驗空間,吸引著Michael Steiner的興趣和關注。當然,青島啤酒和海鮮也是他的最愛。Michael Steiner的中文其實并不夠流利,他說,“青島人都非常熱情友好,即使我中文說得不好,他們總是耐心地與我交流,這種包容性讓我很快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實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在中國的外籍人才多到中國的城市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中國的魅力,也能更好地成為講述中國故事的使者和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人民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對于不同國家和城市之間的文化差異,Michael Steiner認為,其實這也是多元化的表現,更多的是互補而非障礙?!袄?,在學術合作中,德國團隊比較注重目標明確與程序規范,中國同事更注重集體討論與靈活調整。生活中,青島人更愿意主動表達關心,比如鄰居常送我自家包的餃子,起初讓我感到意外,現在卻備感溫暖?!盡ichael Steiner分享道,理解差異的關鍵在于保持開放心態——就像地質學研究需要多維度數據一樣,文化也需要“多剖面觀察”。
帶動更多外國友人愛上青島
誠邀外籍人才與青島一起向前,青島以更加開放的格局、更加寬廣的胸襟、更加包容的環境,蓄力打造引才“強磁場”,涵養人才發展“生態圈”,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對于未來,Michael Steiner表示,在學術研究上將深化學校及學院與德國的合作,目前他正以“生命—環境協同演化”這一學術前沿熱點問題為方向,建立相關實驗室和科研團隊,以此開展古生物化石、微生物群落與環境的相關作用研究,古海洋、古地理研究以及構造與古環境的相互作用研究等,期待與學院的教師有更深入的學術合作關系,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長遠來看,我期待扎根青島,不僅作為研究者,更想成為中德文化交流的橋梁,為促進中德友誼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盡ichael Steiner說,他常與國際朋友分享在中國工作生活的點滴,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發展,參與中國的發展?,F在他又有了一個新規劃,就是計劃在2025年與學院的其他教授一起組織一次國際學術會議,“屆時會邀請一些外國專家學者來青島,我相信他們也會深深愛上這座城市的!”
/ 鏈接 /
青島不斷提升
外籍人才服務效能
近年來,青島市科技局不斷提升外籍人才服務效能,以“不見面審批”“承諾制”“電子簽章”等創新舉措,實現了服務全流程優化。強化“一中心、三窗口”管理,牽頭在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高新區開設工作許可辦理窗口,極大節約了聘外單位綜合辦事成本。組織外國專家山東行活動、外國專家建言座談會以及走訪慰問交流等活動,增強外國專家在青歸屬感和榮譽感。接下來,青島市科技局將在創新管理服務模式等方面持續發力,聚焦熱點難點,不斷增強外籍人才服務保障能力。
在相關交流活動中,外國專家們圍繞進一步完善外籍人才服務保障舉措、幫助外籍人才融入本地生活等話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外國專家希望中國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在工作簽證辦理、線上辦理業務和外籍人才子女與當地孩子接受同等教育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服務;組織更多漢語培訓、文化體驗等活動,幫助外籍人才更好地融入青島生活。希望能夠組織更多的青年國際交流項目,加強中外青年間的交流,在世界青年的心中種下友誼的種子,讓更多的青年人才了解中國、愛上中國。青島市科技局、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管理服務部門也在努力打通外籍人才在華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外籍人才能夠在中國擁有更好的工作生活體驗。
本版撰稿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圖片由受訪人提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