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3-12 08:44:03
原標題:青島新推出25條舉措,力爭抓好這一“頭等大事”
來源:青報觀象山
原標題:青島新推出25條舉措,力爭抓好這一“頭等大事”
來源:青報觀象山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百姓冷暖,一頭連著企業運營、宏觀經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31次提及“就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此前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人社部部長王曉萍概括今年的就業形勢時,表示“穩定和擴大就業任務繁重、承壓前行,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并呈向好態勢。”
如何在“任務繁重、承壓前行”中以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
日前,《青島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若干措施》正式出臺。《措施》從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提升技術技能素養、提升技術技能素養、優化激勵扶持制度、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強化就業權益保障、深化協同聯動機制等7個方面,推出25條舉措,持續穩定就業總量、擴大就業增量、提高就業質量。
01
挖掘新技術應用下的就業新空間
不論何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根本途徑還是在發展。只有城市發展實力強、產業活力足、創業熱情高,才能更加充分放大就業吸附能力,擴容就業“蓄水池”。
此次發布的《措施》,處處透露著“強化經濟發展帶動就業”的信號。其中,“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推動經濟發展帶動就業”更是被放在了首當其沖的位置。《措施》明確提出,培育產業帶動就業增長極。聚焦“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發展,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化工與新材料、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產業就業支撐專項行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統籌好新技術應用和崗位轉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找準科技創新與就業穩定的平衡點,挖掘新技術應用下的就業“新空間”更顯關鍵。
青島啟動“春風行動”,密集舉辦各種招聘活動。
青島瞄準數字經濟就業新空間,將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計劃,支持具備條件的區(市)打造集成電路、虛擬現實等產業就業賦能基地。支持銀發經濟發展促就業,實施銀發人力資源開發行動,推動養老、康養產業吸納就業擴容提質。
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鼓勵市場主體展現更大作為、加大就業崗位釋放力度的做法固然重要,但“真金白銀”的支持也不可或缺。畢竟,當吸納就業與企業切身利益緊密掛鉤時,才能更加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
對此,《措施》也明確表示支持市場主體穩崗擴崗。“統籌實施社會保險補貼、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支持政策”“做好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崗位挖潛、職業轉換,對就業容量大、示范效應好的經營主體,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障建設用地計劃,優先提供金融、用工支持服務。”
02
提升就業者技術技能素養
就業問題不僅僅是個總量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個結構性問題。解決就業供需兩端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要放大用人主體的吸納就業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從求職者入手,要轉變擇業觀、求職觀,以技術技能“真本領”強身。
這兩天,網絡上關于“學歷出身論”的討論引爆互聯網。但實際上,對于企業而言,并非每一個崗位都要以“學歷論英雄”,滿足崗位需求的技術技能水平才是求職者最應該具備的素養。
讓勞動力供需更加適配,離不開職業技能培訓。《措施》中提到,要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金藍領”培訓制度,落實職業技能培訓差異化補貼政策,加大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力度,指導企業按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保證60%以上的經費用于一線職工教育培訓。
青島積極開展公益性技能培訓,助力求職者提升就業技能。
“一技在手,一生無憂”。技能人才是支撐青島制造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青島不斷打造“工匠之城”,高技能人才達到61.7萬人,但缺口仍然存在。破解社會對技能產業工人的“渴求”和高技能人才極度短缺的現實,要從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上謀出路,讓技能人才既有“錢景”也有“前景”。
對此,《措施》中明確,推行“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制度,支持企業開展特級、首席技師評聘工作。對符合條件的一線職工,可按規定直接認定高級工以上職業技能等級,鼓勵用人單位對在聘的高技能人才比照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同等待遇……
03
保障重點群體權益
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中明確要實施在青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見習實習專項計劃,加大重點產業、企業見習實習崗位開發力度。常態化開展在青高校畢業生求職能力提升、職業體驗、跟崗鍛煉等青年就業服務活動,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等基層項目。完善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長期失業青年“一人一檔”清單化幫扶機制。支持區(市)打造黃河流域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統籌就業補助等資金對基地運營給予適當支持。
讓更多的青年人才在適合的賽道上奔跑,既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也要為青年創業提供更多激勵扶持制度,讓他們在不斷創新創造的過程中,走出新路子,為更多人提供就業崗位,真正實現創新支持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循環。
為此,《措施》中提出優化創業培訓體系,出臺新一輪創業培訓政策,強化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支持在青高校加強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提升創業載體功能,鼓勵區(市)、有條件的單位打造一批具有雙驅功能的創業賦能中心和園區,支持建設創業型特色街區。加大創業金融扶持,優化創業補貼政策,依法試點推出“創業券”,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探索開發“創業風險”。做優創業賽事活動,深化“以賽促創”機制。
人社部門組織“魯甘人力”青定山海·東西部勞務協作返崗務工專列跨省“搶人”。
當然,除了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外,針對退役軍人、婦女、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措施》中也均有涉及。
相信在一系列舉措的有力助推下,青島將以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真正實現“投資于人”。
(記者 任曉萌 編輯 趙笛 制作 宋尉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