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財經網
2025-05-14 11:33:05
原標題:一季度全國林草產值達1.69萬億!山東:森林生態激活假日旅游市場
來源:大眾報業·經濟導報
原標題:一季度全國林草產值達1.69萬億!山東:森林生態激活假日旅游市場
來源:大眾報業·經濟導報
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數據,2025年一季度,全國林草產業產值達1.69萬億元,同比增長8.95%。生態旅游成為林草產業亮點之一;而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以森林、生態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更是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山東,生態旅游持續展現“綠色”吸引力,依托32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山東的綠水青山對文旅帶動力不斷放大,成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碼。
林業“三產”產值增長15.72%
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林草產業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為0.46萬億元、0.76萬億元和0.47萬億元,同比增長9.14%、5.02%和15.72%。
顯然,林草產業“三產”15.72%的增長率,是最大的亮點;而這也與森林旅游、生態旅游的火爆密不可分。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文化和旅游部于去年9月聯合推出14條特色生態旅游線路,為公眾旅游出行提供了多樣的選擇。線路串聯起全國130余處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旅游目的地,滿足了公眾日益增長的戶外游憩需求,更通過優質的生態旅游產品,讓游客深度體驗自然之美。
而到了“五一”假期,旅游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全國國內出游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而各地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地,更成為城市旅游推廣的核心和亮點。
近年來,鄉村旅游呈現出蓬勃活力,在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鄉村旅游作為生態旅游的延伸,已經融入生態旅游的諸多新項目、新業態。
“親近自然、放松身心是鄉村旅游游客的共鳴。”北京林業大學國家公園研究中心教授張玉鈞認為,城市居民鄉村旅游的本質是主動選擇生活方式的改變。在鄉村慢生活的模式中,可以沉浸在自然四季詩意一般的鄉村世界。
目前,我國共建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44處、國家級森林公園904處、國家級濕地公園903個、國家級沙漠(石漠)公園128個、國家級草原公園試點39個,是主要生態旅游地。作為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為游客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生態體驗空間。
此外,鄉村+康養、體育、教育等紛紛試水融合發展。依托自然環境優勢,一些森林鄉村發展養老、保健、康養產業,一些鄉村建設有氧健康步道、綠道、景觀道,吸引徒步、露營等戶外愛好者聚集。
山東:“綠色”成為旅游主色調
近年來,山東立足文旅資源優勢,推動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從黃海之濱到泰山之巔,從孔孟故里到黃河濕地,整個山東的文旅產業呈現出“綠色”的主基調。
山東生態旅游的發展動力之所以強勁,首先得益于提前布局。早在2023年底,山東就公布了20家山東省生態旅游區,其中不乏濟南市南部山區九如山瀑布群旅游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山旅游區、東營市河口區孤島槐樹林旅游區等知名景區。
春節前夕,壯觀的“鳥浪”出現在東營市黃河入海口上空,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觀鳥愛好者。“觀鳥熱”拉動餐飲、住宿、交通等消費:2024年,東營全市游客接待量與旅游總收入創下新高,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加值增速達14.7%。
無獨有偶,菏澤市巨野縣核桃園鎮曾經有一片采石礦坑,經過數年修復,1.8萬畝廢棄礦坑、坡地漸漸恢復了良好生態,現在這里碧綠的水庫宛如明鏡,岸邊淡紫色的泡桐花開得正旺,經過生態修復的廢棄礦山,成為生態旅游好去處。
除了上述山東省生態旅游區,目前山東還建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3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1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有了堅實的基礎,今年“五一”假期,山東森林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厚積薄發。以青島為例,全市10個市級鄉村振興片區打造精品運營線路24條,統籌賞花、采摘、研學等特色活動73場。“五一”假期,片區共接待游客58.05萬人次、同比增長46.52%,實現營收5796萬元、同比增長54.56%,成為國內旅游的一匹“黑馬”。
與此同時,發展森林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也成為農業變強、農村變美、農民變富的重要支點,而山東的森林和鄉村不僅成為廣大游客一解鄉愁的“棲息地”,更是農村農民富裕的“聚寶盆”。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