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5-05-19 17:12:05
原標題:威海:一座城生長著100多座美術館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威海:一座城生長著100多座美術館
來源:齊魯晚報
◥否美術館的“免費展覽+衍生品銷售”模式成為典型案例。
對于城市而言,美術館是一個宣傳文化的藝術窗口,也是一個從事視覺藝術和繪畫的舞臺。從2015年油畫小鎮落戶至今,威海美術館數量從不足10家增至超100家,年均增速近30%。這個曾以碧海藍天著稱的文旅城市,正在經歷一場藝術進階。
文/片 李孟霏 潘佳蓬 威海報道
堅守公益底色的同時
探索市場化運營
當很多城市的美術館還在為收支平衡發愁時,威海卻用十年時間構建起超百座美術館集群,形成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的產業規模。藝術與經濟的化學反應,在這座濱海小城悄然發生。
2021年7月,威海畫院并入市美術館,加掛威海畫院的牌子,具有組織與承辦美術類作品展覽展示、征集收藏美術作品、開展美術創作與研究、開展文化交流和公益服務等多項職能。為滿足公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威海市美術館立足本地豐富的美術資源,先后推出了300余場精品展覽,60余場學術交流活動,開展了面向大眾的美術公益培訓。
記者從威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場科了解到,目前以美術館命名的經營主體一共有21家。實際上業內人士給出的數字,威海各類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已達百余家。
在火炬八街入口處,簡約的建筑外觀下,一門之隔是現代藝術的“新”世界。在威海這家名叫“否”的美術館,負責人張海龍說:“美術館相當于承載免費展覽的公益職能,例如你只要關注一個賬號,就可以免費觀展。我們為大家提供一個載體,通過美術館吸引人來參觀,購買藝術商店里的東西,美術館就會有收益,一部分給藝術家,一部分是自然經費,一部分是運營成本,大概就是這樣的商業模式。”
否美術館的“免費展覽+衍生品銷售”模式已成為典型案例。“游客帶著消費意愿而來,既能看展又能購物,藝術與商業的邊界在這里消融。”負責人張海龍坦言,這種“引流-轉化”邏輯,既保留了美術館的文化普惠性,又探索出可持續的市場化路徑。
規格60厘米×60厘米以下、價格1000元到3000元的小幅油畫,是目前威海天和美術館推出的,面向市場的包含該館理念的產品。其運營總監高雅權告訴記者:“我們館有一個藝術運營理念,即‘從此走進生活’。我們希望將這些東西與普通市民和城市發展相結合。雖然尺寸較小,但是這幅畫作一定是專業藝術家或者職業藝術家的高水準作品。因為尺寸較小,所以單價稍低,市民游客更易接受。”
“美術館既是展示威海文藝創作或者美術作品的窗口,也是游客來威海的重要一站。美術館承載的任務非常重要,它是年輕人尤其來威海旅游的年輕人,了解威海市藝術家群體的精神面貌和最新創作成果的一個重要窗口。”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威海)設計系副教授、威海市美協環境設計藝委會主任劉彥鵬說。
從“流量”到“留量”
美術館探索“留客密碼”
職業畫家劉光帥對美術館快速“生長”有自己的看法。半島美術館成立后,他在那里做了三年的執行館長。提到美術館的“火”,他印象是從2020年開始的,到美術館打卡的人突然多了。“我現在覺得確實需要專業的人運營,而且需要好的運營元素。”劉光帥告訴記者。
位于威海韓樂坊樂天文化廣場四樓的劉坤美術館,是集展覽、收藏、研究、創作于一體的畫家個人美術館,也是與韓國進行文化藝術交流的美術館。“不能因循守舊,我們的做法是利用地緣優勢,積極開展國際間的高水平藝術交流展覽,通過舉辦活動,增進友誼、取長補短。”館長劉坤說,今天的藝術家要有自己獨特、鮮明的藝術語言與特點,不能簡單地傳承前人,或者千篇一律“復制式”地創作作品。
否美術館要打造的是一個全方位立體的藝術空間,風格畫展、黑膠唱片、專業樂隊、藝術商店都是亮眼的組成部分。“我們想要打造的新型產品,其概念不僅僅是展畫,還包括明星周邊或者其他。”否美術館負責人張海龍說,“我們之前探討的是阿斯帕樂隊,它是韓國非常火爆的組合,可能需要將其場景等元素布置進來。”
“我們擁有許多藝術家資源,可以將這些資源嫁接到項目中。例如我們結合少兒培訓和熱愛藝術的孩子們,重點推出了一個名為生肖繪畫展的品牌展。”天和美術館的負責人高雅權說,他們尋找了一個小切口,即每年春節前后和迎新時,打造以畫生肖為主題的展出,隨著題材范圍的不斷擴展,逐漸成為少兒繪畫迎新的品牌展。2025年,他們還面向韓國小朋友推廣威海地域文化和東方傳統文化,以及面向孤獨癥兒童,積極推進社會責任與整個美育融合。
“美術館+”也是很多美術館生存的獨特之道,高雅權介紹,“天和美術館三層以上是酒店項目,和別的酒店差別還是很大的。除了室內結構,整個走廊部分、公共空間部分,我們稱之為藝術回廊,可以舉辦藝術小展覽。最近準備從三樓部分開始試點,選擇環保和海洋的主題。”
藝術經濟與城市文旅
共生的“威海嘗試”
“2015年以后,威海市發力中國油畫小鎮落戶威海,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威海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劉彥鵬說,威海油畫小鎮通過“學術基地+產業基地”布局,形成創作、交易、文旅全鏈條,年吸引游客超百萬,帶動周邊民宿、餐飲等消費,很多藝術家也借此來到威海,尋找美術館做展覽,威海的“城市藝術走廊”氣質乍現。
“在某種程度上,美術館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有各種各樣的展覽,包括數字動漫和結合音樂場地以及數字化元宇宙等概念。它的一個重要使命是連接藝術家與社會,也應該關注城市的藝術課題。”劉彥鵬說,“威海擁有眾多美術館,在某種程度上吸引了許多人參與威海的文化創意、藝術事業的建設,也可以說,成為大家了解威海藝術生態、藝術家面貌的一個重要窗口。”
“每年至少保證有兩個純學術公益展覽。無論是政府還是美術館自身,都要踏實地做事,將這些事情做起來。就像我們發展文旅產業,需要有內容才能進行營銷。”高雅權說,作為民營美術館,天和美術館通過展覽、藝術品及衍生品銷售和藝術體驗、食宿接待等綜合配套服務等方式實現資金回籠。
對于美術館的經營,劉彥鵬有著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很多美術館需要成為非盈利機構并繼續生存,完成普及文化、傳播文化、傳播藝術的使命。這是一種情懷。”
當小幅油畫走進百姓客廳,當咖啡杯上的藝術插畫成為社交貨幣,威海驗證了中小城市文化賦能的可行性公式:藝術濃度×商業效率=經濟韌性。這個曾經的美術館荒漠,正用超百座藝術空間織就新的城市神經網絡,為后工業時代的城市轉型寫下不一樣的注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