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省政府新聞辦
2025-05-22 20:27:05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 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省”科技人才記者見面會上,深耕膠體與界面科學領域四十余載的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郝京誠教授,向公眾展現了科研工作者的堅守與擔當。
作為學科領軍人,郝京誠將科研熱忱轉化為持續創新的動力。自本科論文階段起,他便對日常現象中的科學本質產生濃厚興趣:為何微量表面活性劑能顯著降低水表面張力?硬幣為何能浮于水面?在頭皮摩擦后的硬幣為何更易漂浮?這些樸素疑問開啟了他探索膠體與界面科學的學術征程。隨著歲月積淀,服務國家科技發展的使命感逐漸成為支撐其持續深耕的重要力量。
二十余載科研育人生涯中,郝教授培養的逾百名博士后及碩博人才已成長為學界中堅,其中50人獲聘正高級職稱。“見證學生成長為領域棟梁,是我科研生涯最珍貴的收獲。”這位年過花甲的學者透露,即便除夕與新春佳節,他仍堅持在實驗室鉆研,“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熱情與培育英才的責任,始終是我保持科研激情的源泉”。
面對青年科研群體,郝京誠提出三點成長箴言。
錨定國家戰略需求。科研選題應立足國家發展需要,以創新思維突破常規,在關鍵領域實現原創突破。
恪守科研本真。科學探索沒有終南捷徑,唯有持之以恒的堅守與嚴謹求證。研究者需沉心靜氣、反復驗證,通過國際學術交流拓寬視野,在持續修正中逼近真理。
抵御外界紛擾,保持學術定力。面對紛繁誘惑,科研工作者當秉持純粹初心,以探索科學真理為志業,切忌追逐虛名浮利。在創新科研范式的過程中,更需恪守學術倫理底線。
這位老科學家用四十年的堅守印證:科研成就的取得,從來都是厚積薄發的水到渠成。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征程上,正需要這般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的求索精神。
閃電新聞記者 曾憲琳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