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9-28 00:45:09
齊魯網9月27日訊 原創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國家大劇院連續三天展演,9月26號晚圓滿落幕。《沂蒙山》的成功是山東用好作品講好故事的生動實踐,受到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沂蒙山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這里有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永軍之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令人動容的英雄人物。這些人物形象都生動展現在了歌劇《沂蒙山》的舞臺上。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陸文虎說,“這個戲是一臺好戲,我想到了一個詞叫做傳承,形象說到了軍隊和人民的關系,沂蒙精神是一種全國人民都知道的革命精神。所以他這種紅色基因的傳承,我覺得在主題思想上都非常好,另外呢,就是從歌劇藝術上來講,也是一個傳承。”
著名作家張海迪對觀看這部歌劇期待已久,“這樣的歌劇我們隨口就能唱出來, 它對我們的那種影響,音樂、舞蹈、戲劇,它對我們年輕人的成長是一種最好的方式,最好接受的方式。”
為了弘揚沂蒙兒女前赴后繼的英雄氣概,繼承軍民魚水的生死與共,主創團隊歷時兩年,先后十一次到沂蒙山進行采風,用心用情講述了這段團結抗戰的沂蒙故事。攤煎餅、碾谷子、納鞋底等山東百姓的日常生活被主演王麗達這個湘妹子表現得惟妙惟肖。
“大家看到縫鞋那段,我是看了很多資料,有很多縫法,有拿鉤子鉤的,有拿頂針頂的,所以我要綜合各種各樣的縫法琢磨,怎么樣才能更加符合這個人物的形象。”《沂蒙山》中女主角海棠的扮演者王麗達向記者介紹了自己揣摩角色性格形象的過程。
《沂蒙山》九龍叔扮演者楊小勇的體會是,沂蒙老區的這段歷史讓自己很有感觸,“特別是到老區到臨沂去采風,那一段歷史對我們觸動很大,好像整個人自然而然就融入到了這個故事,這段歷史當中。”
在宏大的舞臺布局中,每一個道具、每一個走位、每一句唱腔的處理都至關重要。作品演出了七十場,導演和劇組就坐在觀眾身邊看了七十場,始終反復推敲每一個細節。
《沂蒙山》總導演黃定山說,戲是演給觀眾看的,戲的成熟最后要在舞臺最終完成,實際上就是說一部戲的成功與否要接受觀眾的考驗。不斷地見觀眾、不斷地聽取意見,戲不斷地打磨,提高還是為了觀眾。使這樣一部作品不斷提升提高,把精品奉獻給觀眾。
《沂蒙山》追求“濃烈、鮮活、深刻、壯美”的內容特色。作品吸收了大量山東民間音樂的元素,尤其是對《沂蒙山小調》的改編,讓這部作品充滿濃郁的地域特色。
著名節目主持人周濤說,其實作為一個由山東省打造的這樣一個劇目,運用更多的地方元素呢,實際上是非常好的這樣一種方式,首先呢,它會帶給大家一種地域的親切感,另外一個呢,它本身的很多的比如說沂蒙山小調,本身所具有的這種高傳唱度、高知名度,也會對這種戲的音樂有非常大的一個推動作用。
《沂蒙山》中設計了一個很好聽的主題歌叫《等著我 親愛的人》,這首歌在劇中出現了三次。
作曲欒凱說,“結構也符合當代人這樣的審美習慣,用一個很短的時間,大家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曲子。很多觀眾看完演出之后,不由自主哼唱著我們這首《等著我 親愛的人》走出劇場。”
截止目前,歌劇《沂蒙山》已經有7萬觀眾到場觀看。不久前《沂蒙山》榮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閃電新聞記者 廖亮 劉洋 王志芹北京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