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5-26 17:09:05
編者按:
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基地考察,殷殷囑托大家,基礎的核心的東西是討不來買不來的,要靠我們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兩年以來,煙臺中集來福士始終牢記囑托,不忘初心,不僅保持了在傳統海工領域的優勢,更利用這些技術和經驗積累,向大海洋產業延展,求新求變、改革創新,開啟了“發掘新動能”之旅。以轉換海洋經濟新舊動能為抓手,科學規劃發展“藍圖”,搶抓機遇,向海圖強,吹響了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沖鋒號”。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6日訊 5月24日上午,世界最大的2萬噸橋式起重機“泰山”龍門吊下,上百名工人正在“海上花”——“耕海一號”網箱項目上緊張施工。“耕海一號”是由山東海洋集團投資,中集來福士建造。目前項目正在為正式交付進行最后的調試。
“耕海一號”的設計理念非常新穎,3個子網箱大小一致,但功能卻有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的區別。“‘耕海1號’采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和設備,以科技創新推動海洋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真正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生態化。” 山東海洋現代漁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孫明說。
助力我國可燃冰第二輪試采成功的“藍鯨2號”鉆井平臺在這里挺進深海;世界最大5800米車道雙燃料滾裝船在這里開工建造;全球最大最先進深水養殖工船“HAVFARM 1”在這里遠航挪威……這些閃耀國際海工板塊的“網紅”,都是中集來福士的“爆款”產品。
“油轉漁”開啟“新動能”
近年來由于油價低行成為新常態,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面對惡劣的市場形勢,中集來福士牢牢堅守中國海工陣地,延伸產業鏈。深水網箱作為海洋漁業發展的新興戰略產物,實現了從近岸養殖向深遠海離岸養殖的突破,成為緩解近海漁業資源壓力的主要手段。
2018年中集來福士成立中集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跨出了“油轉漁”的堅實步伐。“因為當時我們的海工集成技術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我們對進入深海漁業有很大的信心,但是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中集藍技術部經理劉富祥說。
將自主創新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
漁業是一門涉及到生物、氣候、水溫等多種領域的復雜學科。中集海工們突然從工科跨步到生物學,將分散式養殖推向工業化養殖,時間短,任務重,有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對于工業化養殖來說,投餌機是核心。好的自動投餌機可以做到提高飼料利用率,并通過設置實現對魚蝦的精準投喂,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但是在國內,一直沒有我們自主創新研發的投餌機,想要從國外購買設備,也因為國外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而無法實現。為此,中集成立投餌機研發小組,顏玲就是其中一員。
研發之初,顏玲他們想要用水動力帶動餌料的方式進行投喂,但是效果十分不理想。“水動力的話我們需要比例閥控制投喂速度,但是太難控制了,閥開小了飼料很容易堵,閥開大了飼料就“嘩”全下去了,很難實現精準投喂。” 顏玲說。后來,經過多次實驗,他們準備利用壓縮空氣投喂加變頻減速電機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空氣其實比水更好控制,我們可以利用變頻器來控制空氣的進入量,通過供料器來控制下料速度,里邊加一個減速電機,就像一個剎車裝置一樣,當傳感器檢測到下料過快的時候會自動反饋,控制料量和下料速度,從而實現精準投放。”顏玲說。
像這樣的自主知識產權研究,中集已經擁有了230余項,發明專利近100項、突破行業重大關鍵技術50余項、先后完成重大科研項目20余項。100%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平臺Gas Plant,100%自主知識產權的生活平臺CR600,都出自中集之手。
繪制藍圖——深耕大海洋產業
眼下,中集正在攻關另一項技術,無人自動化。“將來我們會把網箱變成無人化,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遠程控制,達到全程產業鏈的無人化。”劉富祥說。
12級臺風中牢牢釘在作業海域進行鉆采可燃冰的“藍鯨1號”、全球最大的第七代雙鉆塔超深水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交付了國內80%的半潛式鉆井平臺、深水平臺建造數量世界第一……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的誕生,讓中集來福士不斷亮相于世界舞臺,成為海工裝備領域的一顆閃亮明星。
站在行業之巔,中集來福士在專注海工裝備的同時,不斷加強海洋新領域產品研發力度。從海上油氣田,再到海上糧倉,中集來福士正繪制一張大海洋產業藍圖,努力創新設計并建造更多能夠搭載海洋新技術的國之重器和民之利器,實現有豐富產業內涵的智慧海洋,助力煙臺高端裝備制造業挺進“深藍”,展現著“經略海洋”的山東擔當。
閃電新聞記者 白少光 李雅姝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