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4日訊 “來朋友們,現在咱們看37號,這條的體態和顏色都很不錯,喜歡的朋友可以入手!”張簡是馬山鎮泉城錦鯉文化小鎮項目的負責人,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電商平臺上直播賣錦鯉。張簡養殖的錦鯉,色彩艷麗、體態優美、品種純正,有時一次直播就能帶來幾十萬的收益。
但這個年輕人,可不只是會賣錦鯉這么簡單。
從偶然接觸到癡迷,他把愛好發展成事業
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錦鯉,張簡便被其深深吸引。
“錦鯉不光長得好看,而且歷史文化淵源悠久,寓意吉祥,錦鯉代表著富貴、多子多福。”一提到錦鯉,張簡禁不住眉飛色舞,可以說喜歡錦鯉到了“癡迷”的地步。
于是,他就把愛好發展成為事業,自己開始養殖錦鯉。因對錦鯉“癡迷”,張簡很快掌握了錦鯉的養殖技術。他熟悉錦鯉的習性,眼光獨到,能從幾千條錦鯉幼魚中挑選出品相最好的幼魚。他挑的幼魚,一般都能長成花色好看、體態勻稱的大錦鯉,很多買家爭搶預定。
張簡的錦鯉生意越做越大,但他開始發現,在國際上,中國的錦鯉品牌并不受認可。“錦鯉文化源于中國,但是這幾年一提到錦鯉,就說日本的錦鯉好。錦鯉作為觀賞魚,一定要走到前列,否則拿到去市場上去,只能賣幾塊錢、幾十塊錢。”為了打破國外錦鯉的壟斷,張簡下定決心走“高精尖”路線。
培育本土品牌打破國際壟斷,中國錦鯉走向世界
為了突破錦鯉養殖技術壁壘,打破國際壟斷。于是,張簡帶領團隊組建了國內的首個優質錦鯉基因庫專家平臺,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業內專家教授合作研究,將黃河鯉魚和日本優質錦鯉品種雜交,最終培育出了幾個抗病能力強、優質率高的本土優質錦鯉品種。不僅如此,張簡對錦鯉的養育標準也非常高,一次培育出來的五十萬條魚苗,在成長期間,要經過兩次嚴格的篩選,看花色、看體態。“運氣好的話,最后可能留下一百條兩百條,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就留下幾十條,也有可能一條也留不下。”
他選用高品質的品種,培育了“喜順”、“再唐”兩個本土錦鯉品牌。“起名‘喜順’,就是想延續錦鯉的吉祥寓意;錦鯉文化起源于唐朝,‘再唐’是希望能讓中國的錦鯉重現大唐盛世時的景象,發揚錦鯉文化,讓中國的錦鯉重新被世界看見。”張簡告訴記者。
張簡帶著親手培育的兩個錦鯉品牌,多次參加國內國際錦鯉大賽。2016年,張簡拿到了全國錦鯉大賽聊城站全場總合冠軍;2017年又拿到了第十屆亞洲錦鯉大賽幼魚全場冠軍。短短幾年,張簡就拿下了十多個錦鯉大賽的獎杯,培育的錦鯉越來越受認可,中國本土錦鯉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打造泉城錦鯉文化小鎮,讓村民家門口賺錢
隨著錦鯉養殖技術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張簡覺得,自己是該做點“事”了。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提高社會效益,給老百姓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 。
這時濟南長清區馬山鎮正在招商引資,向張簡發來邀請。張簡在考察了馬山鎮地理環境以后,決定抓住機會,在這里創建一個“泉城錦鯉文化小鎮”。“這邊的水源、土壤、氣候都非常適合錦鯉繁育,而且這里文化底蘊濃厚,很適合發展文化產業。”張簡告訴記者。從村里,到鎮上,再到區政府,對項目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村鎮政府的幫助下,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順利完成了各項手續的辦理。張簡感慨:“真沒想到項目推進能這么快,政府的鼎力支持也加大了我投資的信心和決心。”
很快,項目就完成了初期投資。“小鎮規劃面積是5平方公里,目前投資建設300畝,年產值約1500萬。”張簡在“提高社會效益”的目標上邁出了第一步。但這還遠遠不夠,在項目規劃建設上,張簡也注重“先行一步”,建設的魚塘與農田之間提前規劃鋪設灌溉管網,魚塘的水不是直接排放,而是通過管網灌溉周邊農田。“錦鯉的排泄物對于田里的作物來說,是一種天然的肥料,這樣魚塘和農田間也形成了一個良性生態循環。”張簡告訴記者,一畝魚塘可以輻射周邊三到五畝的農田,目前輻射農田超過150畝。“接下來,小鎮還將發展中草藥種植,到時候魚塘的水還可能用來灌溉草藥。”
隨著小鎮的建設投產,也給周邊村民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在錦鯉育種繁忙的時候,得雇上至少50多個人來幫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當地村民增加了收入。張簡告訴記者:“當地百姓積極性很高,我們更要積極參與鄉村富民建設。等二期投資建成以后,小鎮將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給大家。同時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小鎮,可以拉動消費,讓鄉親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打造鄉村文化產業振興“新”名片
在張簡的規劃里,現在只是實現了第一步。他的計劃是打造一個集文化、旅游、康養為一體的全域旅游小鎮。
“錦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代表,要讓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發光發熱,與鄉村振興更好的融合。”張簡計劃,未來在小鎮舉辦國際錦鯉大賽,吸引世界目光。“不僅涵蓋錦鯉養殖、售賣、比賽、展覽等一條龍產業,還會有錦鯉元素的餐飲、民宿等。”
但張簡更希望,通過泉城錦鯉文化小鎮的建設,吸引更多的人氣聚集到馬山鎮,讓錦鯉文化成為馬山鎮靚麗名片的同時,也能讓當地的老百姓享受到文化和產業振興帶來的紅利,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