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2日訊 農民有了人才貸款,種植養殖可以獲得全產業鏈融資,山東省農商銀行系統根據實際需求,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兩年發放鄉村振興貸款5400多億元 。
蘭陵縣農民張清華返鄉創業,投資了一座家庭農場。沒想到項目剛剛上馬,就趕上市場行情低迷,幾年就賠光了100多萬本錢。
蘭陵縣東福家庭農場總經理張清華說:“每年還繼續虧,虧到了我們連生產都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也做好了破產的打算。”
創業期間,張清華參加過縣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系統學完了十幾門課程,并獲得了證書。沒想到,在金融機構的一次調研中,這張證書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蘭陵農商銀行業務發展部總經理李曉雷介紹說:“因為他是有經營的場所、有經營的狀況、有經營的收入,我們就把這個證書轉化成了真金白銀的形式,當時就定了一律做信用貸款。”
經過反復調研和風險評估,蘭陵農商銀行推出了新型職業農民貸,并與縣里簽訂服務新型職業農民框架協議。張清華作為第一批受益者,獲得了50萬元低利息、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貸款。
“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解決了我們當時的生產和經營的資金需求,經過我們這一個季節的經營,基本還清了貸款,解決了所有的生產問題。”蘭陵縣東福家庭農場總經理張清華說。
有了成功的范例,蘭陵農商銀行繼續深耕市場,與村級組織、專業合作社合作,陸續舉辦了7期新型職業農民現場會,隨時掌握這些農村帶頭人的創業想法。
蘭陵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志乾表示:“應該說這個結業證書的含金量非常高,相當于學生領取了大學畢業證書,等于政府給他們做了背書。”
正是憑借這張小小的證書,蘭陵農商銀行兩年發放貸款2945戶,貸款額4.58億元。
蘭陵農商銀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朱龍說:“沒有形成一筆不良。目前我們正在依托新型職業農民這一群體作為關鍵人,推動整村授信有效落地,從而解決農戶的融資難題。”
資金和人才結合,產業振興就有了基礎。陽信縣是全國畜牧百強縣,肉牛年加工能力達到一百萬頭,形成了飼料種植、加工,再到肉牛養殖、屠宰以及加工一整條產業鏈。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養牛戶遇到了空前的資金困難。
陽信縣溫店鎮養牛戶張寶金說:“很著急,我光這一天喂牛費用就得一萬五六,我就跟親戚朋友借上兩萬也僅夠一天的。”
為保證原料,很多肉牛加工企業都采取了“基地+養殖戶+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養殖環節出現問題,肉牛加工企業也陷入困境。
陽信華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懷亮表示:“肉牛上不來,咱這個企業就是處于停產狀態,下游的客戶也出現了走失現象,整個產業鏈就出現暫時性的停擺。”
這時候,單獨給產業鏈上任何一方貸款都會出現風險問題。陽信農商銀行及時創新,推出了供應鏈金融 “牛貸”業務,以肉牛加工企業作為核心,為養殖戶提供擔保,幫他們獲得貸款。
陽信農商銀行信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孫少杰表示:“他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樣為了讓他們的鏈條順起來,我們就是針對畜牧業產業鏈進行一個鏈條式的管理服務。”
根據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隨時進行服務創新。最近兩年,山東省農村信用聯社先后組織推出了“興農貸、宜居貸、先鋒模范貸、治理有效貸、富農貸”五大系列50多種金融產品,推動全省農商銀行發放鄉村振興貸款202.1萬戶、5477.5億元。
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孫開連表示:“我們將更好地發揮,服務三農金融主力軍作用。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農村各類經營主體提供更多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務,全力助推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