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8日訊 為深刻汲取棲霞市五彩龍投資有限公司笏山金礦“1·10”事故教訓,有效排查和消除事故隱患,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全省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方案》,在全省開展拉網式、起底式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山東各地迅速行動、多措并舉,在這次安全生產“大起底”行動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涉及到安全生產生活的一大批問題隱患被查出,安全生產責任得到再落實,通過排查整治,全社會安全生產的意識得到再提高、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得到增強。
濟南:“大掃除”“過篩子” 細處著手嚴整改
“安全生產是發展的生命線,要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真正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1月25日上午,濟南市安委會督查組到商河縣督導檢查安全生產工作。督查組了解全縣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集中情況,查閱相關方案、臺賬等資料,到玉皇廟鎮開展現場督查。隨后到濟南白鶴紙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泰富特鋼懸架(濟南)有限公司、金豐紡織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查看生產情況,認真聽取相關企業安全生產匯報,查看企業自查整改臺賬并提出整改要求。據介紹,1月13日起,濟南市按照“全面‘大掃除’、逐一‘過篩子’”的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活動。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成立多個檢查組,從細節著手,嚴保排查整治的頻率和質量,對排查出問題隱患,要求立即整改,做到立改立銷。
煙臺:全市所有礦山已全部停產整頓
連日來,煙臺市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截至1月31日,全市所有礦山已全部停產整頓。由煙臺市應急部門牽頭,公安部門參加,組成5個專項檢查組,每組配兩名安全專家和一名民爆專家,逐一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具體制定了正常生產的地下礦山、露天礦山,暫時停產的地下礦山,長期停產停建的地下礦山、露天礦山等五類執法檢查表。對檢查中發現企業隱患應查未查、應報未報、應改未改的,頂格處罰;對存在重大隱患未按期整改的,一律停產整頓直至關閉。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方面,將全市1694家危化品企業全部納入排查整治范圍。同時,將全市16929家工商貿企業全部納入排查整治范圍。煙臺市應急管理局重點對5家鋼鐵企業、5家煤氣發生爐使用企業、30家規模以上金屬冶煉企業,22家液氨儲量在10噸以上的涉氨制冷企業,15家金屬粉塵涉爆企業,醬腌菜生產、造紙、水泥等67家重點有限空間作業企業進行重點督導檢查,其余由各區市應急局進行全面排查整治。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檢查力度,對重大隱患一律進行停產整頓,報煙臺市安委會掛牌督辦,并必須于4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對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經處罰仍不改,以及群眾舉報屬實的可能產生嚴重后果的重大隱患,一律視同發生事故嚴肅處理。
濰坊:“五張清單”“一鍵排查”創新安全生產監管新模式
濰坊各地在積極開展大排查大整治的同時,探索安全生產管理新模式,創新開發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系統。壽光市組織開發數據提報系統,規范全市、市直部門、鎮街區抽查檢查隱患清單和企業自查風險隱患清單、企業重大安全隱患清單“五張清單”,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并指導企業迅速開展自查排查工作。濰城區創新搭建“一鍵排查”智慧監管執法平臺,通過員工自查、企業自報、政府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三者合力全面梳理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因素,進行風險識別、評價、確定,對排查出的危險源進行網格化管理,責任具體到企業員工個人,做到全員參與安全隱患排查。企業員工每天上崗工作前,將負責排查的危險源排查結果,通過“一鍵排查”APP 拍照錄入; 企業通過APP進行梳理匯總,統計出當天所有危險源的運行狀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相關部門收到整改指令后,按要求完成整改;企業負責人現場驗收,實現整改閉環管理,讓隱患排查變得高效便捷。目前,全區已有1157 家企業全時在線、31200名員工實時排查、143180處危險源嚴密監控。
東營:“雙萬”行動 從思想深處敲響安全警鐘
“思想是安全生產的根基,思想建設決定著安全生產根基的牢固。”東營市在做好全省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動統一安排的基礎上,決定從1月20日起至6月底,將深入開展“萬名機關干部和萬名企業管理人員”安全警示教育“雙萬”行動,進一步提升全市各級機關干部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行動自覺,切實提高全社會整體安全水平。本次“雙萬”安全警示教育行動范圍包括全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全市安全生產各行業各領域部門單位的所有干部職工、各類企業管理人員。重點突出危化品和非煤礦山、道路交通、交通運輸(海上交通)、消防、城鄉建設和燃氣、油氣管道、特種設備、海洋漁業、林業、水務、農業農村、文化旅游、能源、工業和信息化、教育、衛生醫療、商貿流通等17個重點行業領域。行動共分集中宣傳教育和建立長效機制兩個階段。通過組織集中學習、安全生產警示、安全生產業務知識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演練等教育活動的開展,逐步建立安全生產文化教育、正面典型宣傳教育、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等長效機制,推動安全警示教育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