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2-27 22:24:02
齊魯網2月27日訊 (記者 魏波 林移風 濟寧臺 淄博臺)過去的一年間,山東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的過程中,關停退出的僵尸企業就有1400多家。企業停產了,但閑置下來的廠房、設備怎么用?各地著實費了不少腦筋。
創立于1954年的淄博瓷廠,因為能耗高、污染重,到去年底的時候已經陸續關掉了八成左右的產能。閑置下來的廠區,現在掛上了“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的牌子。德式的老廠房變成了西餐廳,陶瓷烤花窯爐,被用來烤制批薩。
國家陶瓷藝術大師王一君告訴記者:“他把這些歷史文化元素和歷史工業元素,以及現代的人文理念,有機的調理到一個結合點上去,適應了這種時代的面貌。”
在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老廠房干的不只是做西餐,這里的陶瓷學院、陶瓷孵化器等創意項目,都是廠區改造后陸續引進來的。為了讓這些具有濃厚歷史感的老廠房排上新用場,淄川區政府和企業去年一年就投入了一個多億,硬是把一個污染企業變成了文化創意和工業旅游的好去處。
山東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董事長任峰介紹說:“文化產業如果正常發展,達到預期,(每年)它會產生五六千萬的(純)利潤,不但它的盈利最高,關鍵它的可持續性強,而且是逐漸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所以說這種產業的發展它是穩定的,而且是還會有所提高的。”
在山東關停的僵尸企業里,不少企業都留下了大面積的老廠區。在處理這些“僵尸資產”的過程中,山東各地除了開發房地產、建設城市綜合體之外,發掘老企業歷史感,引入創意、創客的改造方式,讓老廠區展現了時尚的新活力。在濟寧,關停的唐村煤礦對廢舊礦校進行改建后,變成了60多家小微企業進駐的創業園,不僅帶動了2000多人就業,去年還入選了第三批國家級眾創空間。
濟寧鄒城市唐村鎮黨委書記高勝告訴記者:“我們的想法是把這些廢舊的資產,全部盤活利用,我們還要把老礦區、老村莊整個改造升級,從而建成一個集生產、辦公和生活休閑為一體的,生態鏈式的創新創業園區。”
關掉老產能,注入新血液,騰籠換鳥式的去產能,實現的是新舊發展動能的轉換。
山東省統計局工業統計處處長陸萬明表示:“不能說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間,我們簡單的就是一去了之。把這種退出的資產,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把它推向質量更高,效益更高的領域,有利于提高我們整個工業資產的效率,包括土地、包括資金、包括用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