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3-14 14:42:03
齊魯網3月14日訊 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血礪忠誠》發布暨冀魯邊紅色文化研討會12日在北京舉行。
長篇報告文學《血礪忠誠》是中共德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樂陵市委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而著力打造的國內首部全景式反映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的紀實作品,高艷國、趙方新兩位作者行程上萬公里、采訪上百人、爬梳數百萬字資料,歷時3年創作完成了該部作品。作品以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的發展為主線,采用以人物帶事件、以事件寫人物的方式,圍繞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發展、合并展開宏大的歷史敘事,用平實客觀的筆調敘寫了黨領導根據地軍民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同日偽頑勢力展開殊死斗爭的過程,全書緊扣忠誠主題,塑造了以蕭華、周貫五、王卓如、牟宜之、馬振華、楊靖遠、龍書金、杜步舟、黃驊、崔蘭仙、余志遠、武大風、常大娘等為主的血肉豐滿的立體化的英雄群像,謳歌了共產黨人和抗日志士為國家為民族甘于犧牲、大義凜然的崇高品質。作品在書寫發生于冀魯邊區的一次次戰役時,采用了細節描述和大場面狀寫相結合的方法,將一個個主人公放在最激烈最危險的環境里,以此來映襯英烈們的家國情懷和報國志向。
山東是報告文學大省,以李存葆、李延國、王光明、賈魯生、王兆山、彭雁華、牟崇光、郭慎娟、鐵流、徐錦庚、許晨、楊文學等為代表的“報告文學魯軍”在國內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血礪忠誠》的思想性、藝術性和獨創性展開了深入的研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說:這是一本及時而應時的沉甸甸的作品,是新時代反映紅色文化主題的重要的文學文本。或許很多人對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還不了解,但我相信當你讀完這本書,你一定會被里面所描述的一場場驚心動魄、你死我活的斗爭所震撼,而更讓人震撼的是我們的共產黨人在祖國和人民利益面前表現出來的慷慨悲壯的犧牲精神,他們用忠誠的鮮血詮釋了什么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的重大命題。居高聲自遠,這部作品立意的高遠打開了一個宏闊博大的精神境界,從這點說作品具備了堅實的現實依托。我一直關注著兩位作者的創作,這部作品延續了他們一貫的風格,長于敘事,善于講故事、刻畫人物,是一部好讀耐讀的作品,在全國人民奮力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程上,也是一部重溫共產黨人革命理想、激發我們砥礪前進的好教材。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認為,《血礪忠誠》是在人們對過往的歷史開始淡漠和遺忘的時候,開始的一次真實深入歷史追蹤和動情的文學報告。這樣的文學表達,是對曾經真實存在的偉大救國斗爭歷史的走近,更是向在那場嚴酷艱難的抗擊侵略的智慧英勇斗爭中,很多人物表現出的無私愛國精神的致敬;同時,也客觀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斗爭的錯綜復雜性。這種在堅持真實歷史追尋原則下的文學寫作,對于歷史的珍存價值非常明顯,它會復活歷史原本表現出的生動面貌,讓歷史斗爭生活具有形象呈現的作用。因此,這部作品對于冀魯邊曾經非同一般的歷史存在,是一種客觀真實的再生和守護,是采用文學的手段對于真實客觀歷史存在的一種個性書寫。這樣的作品,在歷史和文學兩個方面,都是一次重要可喜的收獲!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血礪忠誠》作為一部重返歷史現場、重述歷史史實、濃墨重彩書寫紅色文化之作,通過對一個個深刻著時代痕跡的人物的描繪把讀者帶回了冀魯邊區根據地血火奔涌的現場,作者的筆致時而細膩入微,時而粗獷豪放,狀人必以聲貌傳情,敘事必以曲折達意,較好地完成了一次對冀魯邊區根據地的文學書寫;作品的主基調如黃鐘大呂般昂揚奔放,始終洋溢著革命樂觀精神和人民必勝的信念,同時也不乏輕松明快的協奏曲,這使作品具有了交響樂般的多層次的奏鳴;作者在結構全書時也頗為用心,按照冀魯邊區根據地發展的三個階段,采用了三段式的書寫方式,體量勻稱,條理清晰,而且這樣的結構正暗合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作品以文學的觀照和渾厚客觀的書寫熔鑄大量采訪和史料于一爐,真實再現了冀魯邊區根據地的歷史,為當代紀實文學奉獻了一部文獻價值和文學價值交相輝映的佳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