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10-30 18:34:10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30日訊 馬上進入11月,天氣越來越冷,氣溫越來越低。連一些標榜著身體好、有活力的年輕人也撐不住了,紛紛套上了秋褲,他們還說,能不用父母嘮叨,主動套上秋褲,這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10月28日,在泰安市姚家坡村,家家戶戶忙得熱火朝天。閃電新聞記者來到姚家坡村,一進村就看到了幾輛準備來拉貨的大車,村民們正在忙著將一包一包的秋褲裝到車上。在道路兩邊,樹立著各種樣式的廣告牌。這些廣告牌有一個共同的關鍵字,就是“針織”。而這些個體戶所做的最主要的產品就是秋褲。
目前,村里的370戶人家有160家在做與秋褲有關的生意。姚家坡村村委成員張廣倫向閃電新聞記者介紹,現在姚家坡村一年可以生產秋褲5000余萬條,年產值1.6億。如果把這些秋褲連起來可以繞赤道一圈。“村里的土地一直較為貧瘠,村民收入少。大約40年前,很多村民就開始從事針織手工業。從那時起,家家戶戶都充斥著縫紉機的聲音,賣布的貨郎在村里隨處可見,從泰安大市場,再到濟南西市場,都能看見姚家坡人的身影。”張廣倫說。
現在,除了國內市場,姚家坡村的產品也銷往了吉爾吉斯斯坦、印度、俄羅斯等外國市場,村民們自豪地說:“只要能想得到的地方,就有人穿我們的秋褲。”
姚家坡村的“秋褲”產業不僅富了本村人,還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閃電新聞記者發現,雖然年產量達到5000余萬條,但相比較產量而言,1.6億的產值利潤率卻顯得有些尷尬。在針織戶孟兆義家,四名工人正在給秋褲封邊。閃電新聞記者在旁邊計算,一個小時下來,這位工人就做了將近30條。孟兆義告訴記者,現在的生產就是在走量,真正的利潤只有每件3毛到5毛錢。這樣一算,一天下來利潤也僅僅只有幾十元錢。除去工人的人工費后,利潤更是少的又少。雖然現在姚家坡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秋褲村,但是產業結構還比較單一,產品的層次也不高。主要的生產方式也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產,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樣一來,真正到手的利潤在紅火的產業身后顯得“雷聲大雨點小”。
產業結構要升級 村民立下"小目標"
李美是姚家坡村的一名個體針織戶,從80年代就開始從事針織產業。現在他們生產的秋褲,已經成了搶手貨,很多客戶都是提前來訂貨,一年營業額過百萬,年銷售量將近10萬件。在內蒙古、東北、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他們生產的秋褲的身影。為了進一步拓寬市場,李美上個月還專門跑了一趟國外,但是到了當地卻吃了癟。“第一,客戶要求咱們有產量,咱們的工人沒有這么多,再一個就是有規模的證件和驗資報告。這些我們都沒有,這樣一來客戶就不愿意合作了,即使有些客戶專程前來,看到我們的廠房也覺得不正規,漸漸的市場就小了。”李美無奈地說。
姚家坡村也認識到,想要擺脫目前的現狀,只能將村里閑散的勞動產能聚合起來,形成統一的品牌。而且要改變產品的低端化,做更新、更高端的產品,才能讓真正的利潤攥在手里。現在,秋褲村也給自己定下了小目標,首先要建立一個“秋褲產業園”。“總建成面積有6萬平方米,建成的話能入住二百多戶針織戶。那時我們統一申請商標,同時打造電商品牌,發展私人定制服務等,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團結起來,集體發力。”張廣倫向閃電新聞記者介紹。
編后:當今服裝市場已進入“比創意”、“拼文化”的時代。紡織業作為姚家坡村的主導產業,在當前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環保形勢越來越嚴、消費者審美不斷提升的環境下,姚家坡要發展已不是一刀切統一流水線的簡單操作。走集聚式發展道路,提高產品的質量,著力推動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秋褲村”的發展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相關新聞
Vlog丨探訪秋褲村:年產5000萬條,繞赤道一周!閃電新聞記者喊你穿秋褲啦
閃電新聞記者 耿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