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3日訊 “我藝考的時候去上海,喝了第一杯星巴克,那時候感覺,這就是大城市啊。”一個濟南土生土長的90后小伙,亓惠博。從小喜歡表演的他,在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回到家鄉濟南,創立了七十一話劇社,除了能繼續他的表演事業外,還能讓平常人感受“讀劇”的快樂。
七十一話劇社,其實是一個話劇社
“其實是一個劇社,這句話我給很多人說過,”亓惠博把自己的話劇社的名字解釋的很簡單,朗朗上口、好記。從2016年開始亓小升開始考察濟南市場,2017年開始排劇,最開始的12個人,大都是兼職,有學生,有編制內員工,還有教師。“對于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演員,我們都叫做素人,我記得當時基本上天天給他們排練,給他們講非常多的知識,但是后來因為時間、排練強度大等原因,一部分人離開了,只剩七八個人,于是只能把劇本改成了契訶夫的《熊》。”改了劇本,演員的角色就要調整、重新串劇本、重新定角色,第一次的素人演出,亓惠博也十分緊張。不過結果讓七十一話劇社的每一位演員都倍感欣慰,“當時來了60多人觀看,非常不錯,反響也很好。”
他沒想到,他口中的素人還挺喜歡這種形式的。從這場戲之后,陸續有更多的素人找到他,找到話劇社。
話劇不只能演 還能讀
從去年開始,亓惠博也開始帶著演員嘗試更多樣的形式來展現話劇。讀劇就是其中之一。
“讀劇”是把戲劇元素壓縮到最簡單的一種戲劇表現形式,演員通過藝術語言,將劇中人物的性格、人物關系、復雜的情節,立體地呈獻給觀眾。“讀劇”更是一種新的文學閱讀方式。它通過朗讀來展現劇情、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以朗讀者的聲音能力為依據和主要表現手法來詮釋文學作品。
讀劇比話劇要簡單,更多人來“玩”藝術,就是享受參與,讀劇能讓大家快速的參與進來,比較容易上手,“我們在書店里也搞過讀劇的活動,效果還不錯”,亓惠博也準備了不少讀劇的劇本,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我希望素人與專業演員一起去做話劇,我希望不管我做多長時間,不管成敗。”
濟南在“上升” 給市民的選擇越多越好
在學生時期接觸話劇,幫老師拍戲。但是畢業回濟南之后,亓惠博覺得更多的文化形式需要讓大家認知,而這樣的機會正在逐漸增多。“濟南和北京最大的區別只不過是戲劇的傳播度,也因為目前濟南需要的,最早人們去看京劇、柳子戲、梆子戲,現在電影院是開放的,又多了脫口秀和相聲館,現在的選擇越來越多。只要是市民的選擇多了,文化不會只選擇單一去發展的。”
談到未來,亓惠博說自己不是特別野心勃勃,做好手頭的事情就好。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劇能一直演下去,自己的劇社被更多在濟南生活的人知道,如果能有一個自己的劇場就更好了。就像他對戲劇的看法一樣,戲劇本就無拘無束,天馬行空,只要喜歡你就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