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wǎng)
2021-03-29 19:47:03
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3月29日訊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革命戰(zhàn)爭年代,廣大沂蒙女性創(chuàng)造了“愛黨愛軍、忠誠堅韌、勤勞勇敢、無私奉獻”的 “紅嫂精神”,成為沂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新時代與時俱進,歷久彌新。
“再修修路肩,要不然兩邊都是溝,村民出行不是太安全——”沂南縣大山深處的庫東村,這條1600多米長的環(huán)山路,是村里的第一書記高潔三年前來到這里的時候修起來的。村民出行不但方便了,農(nóng)產(chǎn)品也能順暢運出山。
高潔是“沂蒙母親”王換于的曾孫女,從小聽著長輩們掩護照顧八路軍的故事長大。抗戰(zhàn)時期,王換于和兒媳張淑貞等先后養(yǎng)育80多名革命后代。王換于囑咐張淑貞,八路軍的后代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可就斷后了,一定要先把他們的孩子喂好。
“嚼完了,小孩兒就趴在身上,嘴對著嘴,大鳥喂小鳥那樣(把我們喂大了)。”羅榮桓之子、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第二炮兵部隊副政委羅東進回憶。
八路軍115師代師長陳光之子陳東海動情地說:“沂蒙母親的奶汁把我們喂大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塊熱土。”
為了喂養(yǎng)八路軍后代,王換于有四個孫子因為營養(yǎng)不良先后夭折。
戰(zhàn)爭年代,沂蒙婦女做軍鞋315萬雙,做軍衣122萬件,救護病員6萬人,用汗水、乳汁和鮮血,喂養(yǎng)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以沂蒙紅嫂偉大事跡等為原型,這兩年,山東創(chuàng)排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不論在何地上演,都能激起觀眾強烈共鳴。
“我始終在哭,真的,沒有看過這么悲壯的主題。”一位北京觀眾告訴記者。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長輩們寧愿舍棄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也要照顧好八路軍和他們后代?第三代“紅嫂”于愛梅發(fā)起成立 “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和“沂蒙紅嫂擁軍協(xié)會”,和女兒高潔一起成為沂蒙精神義務宣講員,不斷追尋探究長輩們的動機。
“從上級首長到普通士兵,天亮起來就先把老百姓院子打掃干凈,再把他們家里的水缸挑滿水。共產(chǎn)黨的隊伍展現(xiàn)出來的面貌和作風是(和其他軍隊)完全不同的。”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會長于愛梅說。
不斷追溯歷史,高潔越來越理解祖輩們的初衷。
“黨給她們帶來了自由、幸福和解放,她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把黨當作她們的‘貼心人’和‘主心骨’。”沂南縣岸堤鎮(zhèn)庫東村第一書記高潔說。
2018年,高潔主動成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帶領鄉(xiāng)親們走上致富路。如今,在鄉(xiāng)村振興最前線、在改善民生最前沿,無數(shù)“沂蒙新紅嫂” 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沂蒙新紅嫂” 朱呈镕沒有猶豫,立刻帶著20噸水餃,奔赴武漢,看望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子弟兵。
山東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朱呈镕說:“當時我就想,戰(zhàn)士們生活保障怎么辦?(當時)買菜也買不到,就到人家大棚里割菜,組織了70名員工,三天三夜趕制了20噸水餃。”
黨與人民、部隊與人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這是沂蒙精神的本質(zhì),也是一代代沂蒙紅嫂的精神源泉。
“黨愛民、民愛黨,黨為民、民擁黨,進入新時代,特別是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廣大黨員干部要以‘紅嫂’為鏡鑒,凝聚起全省上下的正能量,共同書寫山東精彩篇章。”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朱保鋒說。
閃電新聞記者 逯興舉 臨沂臺 曹磊 李金陽 李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