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13場濟寧專場,邀請濟寧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永生,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田和友,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洪正,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弢,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魯先靈,圍繞“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 奮力開創濟寧爭先進位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記者提到,在全面建成小康過程中,衛生健康是重中之重。濟寧曾創新推出“先看病后付費”“萬名保健醫生進農戶”等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工作舉措,今年又提出建設“全省醫療衛生高地”,“十四五”期間濟寧將采取哪些強力措施?對此,濟寧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魯先靈作出回答。
魯先靈介紹,濟寧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衛生健康事業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創新實施的“先看病后付費”“萬名保健醫生進農戶”、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處等工作舉措,上升到全國層面推廣,成為濟寧衛生健康工作的“靚麗名片”。2016年以來,濟寧市委、市政府接續實施兩個醫療衛生“三年行動計劃”,全市醫療衛生硬件條件和服務質量顯著提升,一些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比如,名院建設方面,建成2個綜合類別、4個專科類別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在全國三級醫院績效考核中,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省戴莊醫院居全省前列。名科建設方面,全市建成59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6個省級臨床精品特色專科,總體數量居全省“第一方陣”。名醫招引方面,50名國內頂級醫療專家在濟寧設立“名醫工作室”,實行常態化坐診,廣大群眾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國內頂級醫療服務。同時,我市醫養結合、中醫藥、基層衛生、疾病預防控制等工作,也處于全省先進位次。
“十四五”期間,濟寧市將深入實施醫療衛生“六大工程”,全力推動醫療衛生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實施公共衛生躍升工程,濟寧市投資70多億元,啟動總建筑面積84萬平方米的濟寧市公共衛生“五大中心”建設。其中,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聚力建設國家三級傳染病醫院,中醫醫療中心聚力建設省內一流中醫院,重癥醫學中心聚力建設省內一流重癥患者救治基地,檢驗檢測中心聚力建設國內一流的地市級疾控中心檢驗檢測實驗室,籌建濟寧健康護理學院。同時,大力實施學科建設、人才儲備、管理團隊招引等工作,確保2025年前,市級綜合醫院、中醫院、傳染病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和疾控中心全部達到省內一流水平。
實施醫療能力登峰工程,未來5年,濟寧市將遴選10個省級、100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向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發起沖擊,持續保持全省先進位次。
實施醫療招才聚智工程,濟寧持續招引國內頂級醫療專家,2025年前建成80個“名醫工作室”。未來5年,每年引進400名碩士及以上人才,每年支持20名優秀骨干攻讀博士,打造高層次醫療人才隊伍。同時,深化開展“三下沉三提升”活動,每年遴選300名基層業務骨干赴上級醫院進修,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實施中醫振興提質工程,濟寧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針砭文化的發源地,孕育了王叔和等一大批儒醫名家。今年9月,尼山世界中醫藥論壇在曲阜舉辦,濟寧市同步舉辦儒醫高峰論壇、王叔和文化論壇、砭石文化論壇。下步,濟寧市將大力實施中醫藥保障體系提升等“五大工程”,全力爭創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未來3年,50%以上的縣級中醫院達到三級水平,建成不少于100個“精品國醫堂”,全面推動中醫藥事業守正創新高質量發展。
實施深化醫改突破工程,今年,濟寧魚臺縣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行醫保基金、人事薪酬等“八統一”,取得“兩升兩降”(縣域內就診率同比上升、縣域外同比下降,縣域內醫保支出同比上升、縣域外同比下降)的明顯效果。下步將全面推廣魚臺縣做法,加速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同時,深化實施分級診療、薪酬分配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改革,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濟寧“醫改樣板”。
實施基層衛生攻堅工程,濟寧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2025年前,20家縣級醫院達到三級水平。實施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攻堅,從今年起,市財政連續3年、每年列支3000萬獎補資金,每年帶動4—5億元資金投入,支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硬件建設,提升服務能力,確保重點指標進入全省先進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