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6日訊 今晚7點,山東廣播電視臺《問政山東》欄目進行第185期直播——“走在前 挑大梁”2024年度特別節目。山東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于洪文,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玉宏,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周洪文走進山東廣播電視臺演播室。
建好用好山東科技大市場 助力企業科技成果轉化
2024年初,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研發的低溫氨分解制氫技術取得成功,突破了氫能產業發展的安全性“卡脖子”問題,卻在轉化過程中遇到難題,難以找到合適的企業。
在2024年2月29日節目現場,山東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孫海生表示,要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加強專業化、市場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設,搞好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和轉化。“圍繞科技成果推廣,我們也在建設一個山東科技大市場,實現供需雙方的對接。山東科技大市場,科技成果轉化的各類要素都在這個平臺上集聚。”
節目播出后,省科技廳加快山東科技大市場建設。2024年5月29日,山東科技大市場啟動運行。
2025年1月9日,記者來到大市場,了解到,當天就有4項成果成交,成交額達到136萬元。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主任崔文靜告訴記者,幾天前,他們剛剛幫助一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實現了轉化,項目成交額超過了兩億元。這是一個腫瘤靶向磁共振造影劑項目,2024年12月20日左右在大市場掛牌的,27日就完成了整個項目的成交。
為轉化問題發愁的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氨氫轉換項目團隊,最近也借助山東科技大市場的平臺與相關需求企業實現了對接。
山東科技大市場試運營以來,已舉辦了300多場科技創新活動,有15000余家企業在大市場實現了與高校院所的對接,1000多項項目順利成交,累計成交額達到了11.72億元。
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主任崔文靜表示,現在大市場建設了待轉化的科技成果庫,現在已經累計有86000項項目,并進行了全盤梳理。他們為每一個項目提供科技成果的評估報告,方便企業去了解成果,解決高校和企業對接的難題。
省屬國企層級壓減及虧損治理任務目標全部完成
2024年10月,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專題問政節目中,關注了部分國企層級過多以及個別國企虧損的問題。
圍繞國有企業落實改革舉措,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在水發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架構圖上,記者看到層級過多問題依然存在。水發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山東派思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分別是水發集團權屬的4級子公司和5級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家公司業務和人員相互打通,更像是一家公司。
工作人員介紹,最多的時候,水發集團有限公司曾經有11級子公司。層級壓減,難在公司注銷手續。
2024年10月24日,在問政節目現場,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滿慎剛表示,要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到水發集團,一企一策,研究具體層級壓減方案,推動層級壓減工作能夠真正落地見效。
2025年1月7日,記者再次來到水發集團有限公司后看到,水發集團層級過多壓減任務已全部完成。
水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志國表示:“節目播出后,我們通過注銷派思新能源公司,達到了壓減層級的要求。集團的法人層級由11級整體壓到了4級以內,企業的戶數由以前的 1232戶壓到了現在的591戶。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動態監管、增減平衡、持續優化的原則,建立層級和戶數管控的長效機制。”
省國資委企業改革處工作人員表示,按照《省屬企業層級過多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中要求,全省法人層級為七級及七級以上的企業,在2024年底前控制到四級以內的目標也已經完成。
省國資委企業改革處處長薛潔告訴記者 :“截至2024年12月底,29戶省屬企業管理層級全部控制在4級以內。除納入清單監管的權屬企業外,法人層級全部控制在4級以內。”
當期問政節目中,還關注了部分國有企業長期虧損的問題。山東種業集團下屬的山東魯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023年虧損282萬元,2024年前三季度的虧損額269萬元。另一家企業,山東省數字化應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的虧損額217萬元。節目播出后,兩家企業深化內部改革,優化銷售隊伍,激發團隊活力,企業核心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了扭虧為盈。
山東種業魯保科技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張雍表示 :“2024年的四季度,我們銷售收入就突破了500多萬,10月份開始扭虧,11月、12月我們每個月盈利也超過了百萬。賬戶現金流由負轉正。”
山東省數字化應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法人、執行董事鹿全禮告訴記者:“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509.36萬元,其他收益是29.27萬元,成本費用為410.45萬元,信用減持損失14.28萬元,利潤總額113.9萬元。”
企業“有求必應” 政府迅速解決電力配套難題
2024年11月,青島集成電路產業園的一家企業向記者反映,公司擴充產能改建廠房,但產業園的配套設施跟不上,拖了項目的后腿。
位于青島集成電路產業園的思銳智能半導體先進裝備研發制造中心,是一家專注于半導體及元件研發生產的新興科技企業。因為訂單增加,企業需要擴建廠房。2024年4月企業取得施工許可手續,9月底完成封頂。然而,園區配套的電力設施卻遲遲沒有動工,這讓企業很著急。
2024年11月7日問政節目播出后,當地隨即成立了專項工作組,指派專人對接企業。
今年1月7日,記者再次來到產業園了解到,原定于1月20日完成的電力配套設施建設招標工作,已經在1月3日提前完成。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管委規劃建設二部部長王寶琪說:“我們計劃是在春節之前開工。4月份全面完工,具備這個項目的送電條件,保障項目有序投產運行。”
多方承諾,給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青島四方思銳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部部長許光乾說:“目前我們對于整個項目供電信心十足。整體的進度工期,能夠滿足我們4月份的一個試生產工作。”
為了杜絕配套設施拖后腿的現象再次發生,管委會已對園區企業2025年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進行了全面摸底,并確定配套設施建設預算方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管委規劃建設二部部長王寶琪表示,他們會同相關的招商部門全面梳理了目前在建擬落戶的項目的配套需求,詳細制定了2025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目前計劃已經基本定稿。
創新機制 緩解鄉村醫生短缺難題
2024年5月,記者接到群眾反映,擁有1300多人口的冠縣煙莊街道五岔路村村里長期缺少醫生。村民們拿藥看病只能前往幾公里外的鄰村衛生室,很不方便。
在《問政山東》“全力深化健康山東建設”專題問政現場,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馬立新表示:“鄉村缺醫生,特別是缺高質量醫生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我們正在進一步研究加大對基層人才的支持和招引力度,特別是鄉村醫生。”
節目播出后,省衛生健康委到現場指導,煙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五岔路村衛生室派駐醫生,村衛生室很快恢復運營。
2025年1月9日,記者再次來到冠縣五岔路村衛生室,看到有不少村民聚集到這里,冠縣煙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孟慶福正在為村民測量血壓。
家門口有了衛生室,專業醫生現場問診、開藥,村民們紛紛表示方便多了。
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招不來、留不住、用不好”,這是各地長期存在的共性問題。問政節目后,山東各地從政策傾斜、改善工作環境和創新激勵機制上進行了探索。
冠縣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剛說:“一是開展了鄉村醫生縣招鄉管村用,招用400名鄉村醫生,優先安排到空白村衛生室,對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縣財政給予每人每年5000元補助。二是創新開發了冠縣健康管理信息平臺,對鄉村醫生落實基本公共服務情況進行精準考核,壓實了鄉村醫生做好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
冠縣煙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孟慶福告訴記者,現在他們的所有診療工作都會通過移動客戶端上傳到系統里。有了這一量化考核機制,為長期缺少醫生的基層衛生室,解決了發展的難題。
此外,冠縣還通過健康地圖等科技手段,讓鄉村醫生更準確地了解村民的健康狀況,并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冠縣煙莊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郭子瑞說:“這是附近小區的一個健康地圖。紅色的就代表是高血壓,綠色的就代表老年人不能自由行動,我們會上門給他分藥。哪個鄉村醫生發的藥,患病老人在哪個樓層,都一目了然。”
整治個別鄉鎮中小學工程建設安全隱患
去年11月,《問政山東》欄目接到單縣一位學生家長的反映,說當地一所學校里要建消防工程,結果挖了個大坑后就停工了,大坑變成了大水塘,非常危險。記者第一次來到單縣萊河鎮中心小學實地采訪時看到,這個大坑有近200平方米,四周雖然有圍擋,但并不牢靠。課間活動時,一些孩子扒著圍欄往里看,稍有不慎,有跌落水池的風險。
在萊河鎮的走訪中,記者發現丁樓初級中學也有類似的問題。教學樓一側的空地上堆滿了生銹的鋼管、鋼筋。這兩所學校都是當地規模比較大的學校,在校生有數百名。家長和學校負責人對此都感到很揪心。
單縣萊河鎮丁樓初級中學負責人說:“煩死了,要么挖得亂七八糟,要么地面沒硬化完。”單縣萊河鎮中心小學負責人說:“咱省應急管理廳來查過多少回,他一直就說咱們學校消防達不到標準,必須要有消防水池。現在這個坑挖成這樣了,不安全,還影響學生活動。本來課間的時候,學生可以做課間操。”
校園“安全”工程變成了“隱患”工程,怎么能盡快整改呢?
2024年12月5日,在問政節目現場,省應急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彭愛田表示:“越是在跨部門或者一個部門解決不了問題,應急管理部門作為履行安委會辦公室的職責,就應該靠前一步發揮好牽頭的作用,指導、協調、督促甚至督辦相關工作的落實。”
菏澤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高尚柱表態說:“應急管理系統,是各級政府安辦的常設機構所在地。我們有這個責任去進行督導,落實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一定管到底,一定整改到位。”
2025年1月8日,記者再次來到了單縣的這兩所學校。工地現在一片繁忙,吊車、水泵隆隆作響,施工人員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工程。在中心小學的校門口,記者遇到了一位學生家長,她說孩子安全了,家長也都放心了。
單縣萊河鎮丁樓初級中學校長說:“安全隱患消除了,也更加方便學生在校園內的生活和學習。”
推動對外開放服務創新 便利企業數據跨境與碳計算
2024年11月,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反映,公司自主研發的治療癌癥的新藥“維迪西妥”,早在2021年就已經在國內上市。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時,需要將藥物的國內臨床數據進行跨境傳輸,但煙臺本地沒有專業服務機構,導致企業溝通成本增加,直接影響企業的海外研發業務。
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法務部經理楊春柳表示:“推進緩慢的話,會導致海外研發的工作會暫停,或者是大大地延遲或推后,導致產品的上市時間滯后,大大影響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榮昌生物數據跨境傳輸遇到的實際困難,在2024年11月7日問政直播現場,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黨工委委員陳軍表示 :“自貿試驗區可以探索制定負面清單制度來管理。負面清單制度管理,以‘放得開管得更好’的原則來給企業帶來便利。”
節目播出后,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管委會組織了跨境數據流動專題培訓,邀請數據安全領域專家對企業進行了專題輔導和政策解讀。同時,管委會加快推進數據出境管理負面清單的制定工作,目前已經完成產業需求調研和重要數據的識別,并將負面清單上報至省級主管部門。
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自貿區綜合協調處副處長劉冬翔介紹:“所謂負面清單,簡而言之就是在清單里,達到一定數量的數據是不能出境的。如果在這個數量以下的,就可以實現數據的便利出境。數據出境速度快了,肯定有利于縮短它的研發周期。”
當期節目還反映了煙臺片區部分企業對國際貿易中碳排放的計算方法和規則缺乏了解,因此錯失訂單的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2024年12月19日,煙臺市與上海環境交易所共同發起成立了煙臺雙碳中心,聘請的7位首批專家,將切實為企業提供碳核算與碳足跡管理等服務。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煙臺雙碳中心企業服務處處長李子路表示:“企業、產業或者政府如果有雙碳方面的咨詢規劃,包括碳足跡的核算、核查,應對國際貿易、供應鏈方面的咨詢和輔導,我們可以提供相應服務。”
梁山縣方信路建成通車 10余個村莊因此受益
方信路是梁山縣的一條重要鄉道,長約5公里,沿途有方西村、信樓村等10多個村子,是村民出行必經之路。 2024年9月,記者在現場看到,路面砂石裸露,坑洼不平。每當大型車輛駛過,道路上塵土飛揚。路邊停放的車輛蒙上了一層土,附近村民的家中也未能幸免,滿屋子灰塵。
2024年10月,《問政山東》“推動交通物流保通保暢降成本”專題問政播出后,梁山縣組織施工單位重新制定了施工方案,倒排工期。節目第二天,人員設備機械全部進場。
梁山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性耕說:“我們預計5天內完成透層封層的噴灑,月底前完成道路的施工。”
2024年10月27日,方信路正式通車,用了不到20天完成了全部施工。
2025年1月7日,記者再次來到方信路東段的信樓村,現場修葺一新的方信路車來車往,再也見不到揚塵了。
方信路沿線村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修上這個路都很滿意。接孩子送孩子上學、趕集都挺好,挺好走了。”
梁山縣拳鋪鎮副鎮長耿效欽介紹:“可以看到,方信路現在的人流量車流量非常大。方信路修建完成之后,成為周邊村民出行的主干道,沿線10余個村的群眾生產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
梁山縣堅持問題導向,舉一反三,成立農村公路建設監督檢查專班,全面排查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的短板弱項。
梁山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性耕說:“2024年,梁山縣全面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82公里,加固改造危橋1座,完成生命安防工程15公里,完成680公里農村公路路肩整治提升,目前梁山縣農村公路通車里程2128公里。”
助推交通強省建設 東平港航道升級迎來2000噸級貨船
泰安港東平港區有老湖、彭集、銀山三個作業區。其中,老湖是東平港區最為重要的一個作業區。自2021年9月港口正式運營以來,作業區的貨物吞吐量一直是低位運行。
泰安港東平港區老湖作業區商務部經理解鴻海告訴記者:“東平港設計吞吐量是一年460萬噸。目前,我們一年才有150萬噸左右的吞吐量。”
解鴻海介紹,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是,東平港區柳長河段19公里的航道,設計是水深3.2米,原則上可以通行1000噸的貨船。然而,每年進入汛期后,這一航段還承擔防洪、排澇功能,需要根據雨情隨時開閘放水,放水后沒有水源補給。6到9月份的平均水深2.8米左右,大型船存在擱淺風險。
2024年10月10日,在《問政山東》“推動交通物流保通保暢降成本”專題問政節目中,針對東平港遇到的問題,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玉宏提出了具體整改要求:“我們交通運輸廳將會同水利廳,就有關加快柳長河‘卡脖子’航道的施工做進一步研究,加大投入,加強調動,11月底以前完成土建,也把數字化航道同步建成。”
節目播出后,航道改擴建工作順利展開。2024年12月26日,一個2000噸級的貨船船隊,順利通過東平湖八里灣船閘,標志著京杭運河濟寧至東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與東平湖老湖區洪水相機南排工程正式通航。至此,京杭運河山東段黃河以南全線達到二級航道通航標準。航道水深由3.2米提高到4.2米,底寬由45米拓寬到60米,通航船只由1000噸級提升到2000噸級,并實現了由原來非汛期時間通航提升為全年可通航。
泰安港東平港區老湖作業區商務部經理解鴻海說:“通過2024年政府對航道的治理升級、加寬加深,已經具備通航條件了。現在來的船都是兩千噸級的,運力翻倍增加,同時運費也都降低了。”
2025年1月9日,記者在泰安港東平港區老湖作業區看到現場一片繁忙。一艘載重2000噸級的貨船正在港區裝船。岸上,大批的貨物即將通過東平港區運往南方。
安徽輝隆農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氮肥部總經理解鵬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我們從山東瑞星采購的尿素。航道拓寬以后,運輸量投送量大了,成本也能大大節省。”
在東平港區業務大廳,工作人員拿出一摞配載單據,僅僅在擴建完成后的十幾天里,東平港區的配載單已經累積到了十多份,配載量比以往翻了一番。
2024年是《問政山東》欄目與您相伴的第六年。這一年,欄目組從企業和群眾的訴求出發,與政府部門“雙向奔赴”,電視問政、網絡問政共同發力,推動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訴求3萬多件,起到了推動落實、激勵擔當、排憂解難的作用。
砥礪奮進開新局,凝心聚力再出發。2025年,我們將繼續圍繞省委工作部署,聚焦高質量發展,聚力解難題、辦實事,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以更加主動自覺的精神,著力在干上下功夫,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
[責任編輯:徐珊珊 葛國軍 彭芳 李翔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