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聚焦科技創新 推進新時代強軍偉業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強

2022-08-01 08:59:08

原標題:聚焦科技創新 推進新時代強軍偉業

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張 強

不久前,萬眾期待的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正式下水。在互聯網上,它被網友親切地稱為“三胎”。

2012年9月,遼寧艦正式服役,從此中國告別了沒有航母的歷史;

2019年12月,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交付入列,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雙航母國家。

短短十年,人民海軍進入“三艦客”時代。

一顆水滴折射的是太陽的光輝——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宣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95年來,從“小米加步槍”“木船打軍艦”到新一代戰斗機殲-20正式服役,再到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下水……人民軍隊正以突飛猛進之勢向著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加速邁進。特別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科技”與“強軍”兩個詞,關聯性日益增強,耦合度不斷提升。

裝備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

習主席指出,“樹立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

2021年4月23日,海南三亞某軍港,海軍三型主戰艦艇——長征18號艇、大連艦、海南艦集中交接入列。3艘國之重器同時交付,創造了人民海軍新艦入列的新速度。

大國重器紛紛亮相,令人目不暇接。新型戰略核潛艇、萬噸級驅逐艦、兩棲攻擊艦、綜合補給艦等密集入列,艦載戰斗機批量交付,預警機、艦載直升機家庭再添新成員,新型反潛巡邏機補齊了人民海軍反潛作戰的短板……

“最大感受就是,裝備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戰備訓練任務越來越多,出海時間越來越長。”海軍某部某艇員隊隊長方勇說。

科技是核心戰斗力,這是習主席準確把握當代世界軍事發展規律和我軍所處歷史方位所提出的科學論斷。

制勝未來戰場,關鍵是要將科技優勢轉化為戰爭優勢。

記者注意到,不管是在北國雪原、大漠戈壁,還是在南國密林、深山陣地,導彈軍營處處充滿濃濃“硝煙味”,處處彰顯科技就是核心戰斗力。

近年來,火箭軍相繼列裝了多型信息化武器裝備,集成化更高,操作系統更加簡捷,火力突擊能力向體系化發展。在科技力轉為戰斗力的過程中,導彈作戰半徑越來越大,火力打擊精度、毀傷目標種類取得重要突破,部隊形成了射程有序銜接的新質戰斗力體系。

毛澤東同志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經驗時曾說,志愿軍打敗美軍,“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

如今,我們是氣多鋼也多,多少夢寐以求的大國重器,已經走入座座軍營,成為全軍將士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手中利器。

演訓場就是科技創新主戰場

習主席指出,“要堅持聚焦實戰,抓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運用,使科技創新更好為戰斗力建設服務”。

3月下旬,嶺南某訓練基地機翼飛旋、硝煙彌漫。武警部隊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裴雪丹帶領科技創新團隊,攻克了現役裝備“+智能”和新研裝備“智能+”等多項技術難題。

拿著最新測試數據,裴雪丹說:“雙腳沾滿演訓場的泥土,雙眼緊盯反恐一線任務,才能緊貼實戰、服務部隊,讓科技創新同部隊建設發展接好軌、對準焦。”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軍事核心技術更是買不來的,而部隊的演訓場就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軍隊科技工作者把服務戰斗力生成作為第一使命、第一責任——

國防科技大學智能科學學院無人系統研究所科研團隊自主研制出有人—無人協同作戰系統。有了這套系統,戰場態勢信息能第一時間進入官兵手臂上的手持終端和指揮所的指揮系統,實現按需共享,戰場上的官兵如同裝上了隨身攜帶的“千里眼”,讓指揮員穩坐中軍帳便可決勝千里之外。

解放軍某部科研人員創新研發了基于云平臺的實戰化導調演習訓練系統,將原有的單任務運行模式升級為多任務并行模式,數據處理能力提升了3倍,單次導調動做準備時長由原來的10分鐘縮短為30秒,減少人工操作崗位50%,部隊戰斗力得到顯著提升。

陸軍工程大學國防工程學院副教授李永和同事們研發的第四代保溫方艙,實現了能源自足、循環使用,不用柴油不用電。在室外-40℃的極寒天氣下,保溫方艙可保障室內溫度高于15℃,使我軍在高原高寒無依托條件下,成規模快速部署野戰宿營保障能力實現新突破。

……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重大自主科技創新成果相繼涌現,科技創新對戰斗力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走過95年光輝征程的人民軍隊,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在科技強軍的偉大實踐中交出了精彩答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立足時代 傳承文化

□主講人 楊朝明主講人簡介 楊朝明,全國政協委員,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長。出版有《儒家文獻與儒家學術研究》《出土...[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2-08-01

一平米溫暖愛心驛站項目啟動儀式在京舉辦

本報訊(記者奚冬琪)日前,由中國財貿輕紡工會聯合外賣平臺共同主辦,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協辦的“一平米溫暖愛心驛站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2-08-01

我聽過的英雄故事

劉莉沙“八一”,對于我和我的家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抗日戰爭時期,我的祖父參加了鐵道游擊隊,在當時的微山湖(現徐州)做站長,...[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2-08-01

浙派殿軍郭麐的題畫詞

清代乾嘉道時期詞人郭麐著有《靈芬館詞》,被嚴迪昌先生稱為“浙派殿軍”。在郭麐的四百余首詞中,題畫詞所占比例較高,頗有韻致。??除了...[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8-01

重慶:努力發揮好“三個作用”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重慶發展把航定向,指引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8-01

讓世界看到中國巖溶地貌的美

【新聞人物】??每年的開學季,位于重慶青木關鎮的青木關地下河觀測站點,都會吸引一大批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博士生、碩士生前來實地考...[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8-01

沂蒙大地上的三代鄉醫(逐夢)

張道立,張在吉,張德慶。他要與帶他走上這條路的爺爺和父親,共同分享這份榮譽。祖孫三代,扎根沂蒙大地,為鄉親們提供健康服務七十余載,...[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8-01

父親的軍毯

十天了,孫瑞斌的老父親孫士田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說著 “冷,好冷啊。”孫瑞斌說 “聽不大清楚,好像是‘黃河,冷啊,黃河,冷啊’。妹妹打...[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8-01

致敬軍旗,我們在戰位報告!(建軍95周年特別策劃)

在全國上下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我們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從高原邊防到大漠戈壁,從浩瀚蒼穹到萬里海疆……廣大官兵牢記習主...[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8-01

用真情實意做好群眾工作(中國道路中國夢)

駐村干部身處群眾之中,每天直接面對群眾,需要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遇到問題時,心態更要平和,在耐心傾聽的同時,幫助群眾排解不良情緒...[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8-01

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金臺視線·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②)

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小農戶在穩...[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8-01

2022上合組織國家媒體智庫論壇舉行

本報北京7月31日電(記者曲頌)主題為“共謀新愿景開啟新征程”的2022上合組織國家媒體智庫論壇日前在青島舉行。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上...[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8-01

交通投資下半年將高位運行

今年上半年,由于國內疫情多點散發,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波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隨著物流保通保暢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交通運輸主要...[詳細]
經濟日報 2022-08-0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