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一茶通人和 以茶問世界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

2022-08-30 09:07:08

原標題:一茶通人和 以茶問世界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制茶技藝自成體系,飲茶習俗至今生生不息。由一片茶葉開啟一段旅程,在“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展”板塊,沁人心脾的茶香就是向導。

以“和”為核心,該板塊圍繞40余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非遺代表性項目,從茶路、制茶、傳承3個方面展示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發展與傳播,展示了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產生活、心靈修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和諧相處的思想理念,講述了茶作為中國名片,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路3條貿易線,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這竟然是《夢華錄》原版!”“中國的點茶比現在流行的抹茶歷史悠久多了!”茶百戲的展區不斷傳來觀眾驚呼,體驗“點茶”者已經排起了長隊。作為中國古代茶藝的代表之一,點茶技藝在兩宋時期已傳播到日本和朝鮮半島,對當地飲茶習俗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福建省非遺項目茶百戲代表性傳承人章志峰介紹,近年來,因其參與性強的特性,茶百戲在推動茶產業、旅游業方面的作用逐漸凸顯。“傳承茶百戲的重要意義在于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這也是我堅守傳承下去的原因之一。”章志峰說。

中國各民族多姿多彩的茶禮、茶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健康的追求。在湖南千兩茶展區,邊品口感甘醇的茶,邊觀賞原生態的懷化“茶山號子”展演,為充滿力量的千兩茶“花卷踩制技藝”展示喝彩,感受舌尖與視聽的多重震撼;在蒙古奶茶展區,茶香與蒙古族長調民歌將人們的心神帶往遼闊的草原。行至瑤族油茶制作技藝展區,人們還可在傳承人的現場展示中,感受邊“打油茶”邊聊家常的瑤族習俗。此外,福鼎白茶、武夷巖茶、鐵觀音、普洱茶、德昂酸茶等全國各地的特色茶葉也齊聚展會現場,讓市民在觀展的同時體驗各地茶文化。

雅安藏茶展區,非遺傳承人甘玉祥提起毛筆、飽蘸墨汁在茶葉包裝上寫下“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復醒”幾個字,與旁邊書有“中國非遺,兄弟友誼”字樣的藏茶磚形成呼應,傳遞出“藏茶漢飲”的傳承思路。出生于邊茶世家的他,秉承父輩對藏族同胞的特殊感情,經過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將邊茶品種從2種增加到50余種,并將“邊茶”改名為“藏茶”,提出“藏茶漢飲、邊茶內銷、粗茶細作”,拓寬了雅安藏茶的發展思路。此次參展,甘玉祥除帶來“康磚”和“金尖”兩個經典品種外,還特意選了“甘弘”這款第三代茶品,根據茶葉品類、等級、克數擺出層次,供觀眾選購。

“這次非遺博覽會可真是開了眼界,茶葉有那么多種,又能聽到其背后的歷史故事,值得多來幾趟!”這次逛展,濟南市民吳先生專門買了幾樣自己沒見過的茶葉,還詳細問了地域習俗和飲茶方法,打算回去跟同為茶葉愛好者的朋友們分享。

非遺是凝聚人心的紐帶,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非遺保護傳承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推動非遺系統性保護,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共情共鳴,才能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高。

本屆非遺博覽會活動內容豐富,成效顯著。主會場之外,構建中國特色非遺理論與實踐研究體系高端論壇、非遺策展論壇暨傳播案例分享會等學術活動,聚焦行業發展重點話題,信息含量大,探討層面深,贏得業界廣泛關注;“中國味道”大運河沿線非遺美食節、曲山藝海合作聯盟演出、“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等分會場活動,從多個維度解碼非遺傳承新視角,備受群眾喜愛。同時開設的線上直播專場,進一步擴大傳播面,提高活動影響力,由泉城向全國,掀起非遺熱潮。

會場內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構建中國特色非遺理論與實踐研究體系高端論壇上,業界專家學者、非遺相關管理部門負責人著眼非遺系統性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學科建設、工作方向、認知方式、路徑探索以及機構職能定位等多個角度審視非遺發展現存問題,提出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應關注的方面。非遺策展論壇暨傳播案例分享會則聚焦非遺傳播和策展,由業界專家學者和非遺一線工作者參與,深入分析了非遺策展的價值定位和發展背景,將理論探究與案例展示相結合,從不同角度提出提升非遺展覽和傳播水平成效的建議。

廣場上沉浸體驗引得觀眾紛紛打卡。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本屆非遺博覽會還設置了多處分會場。濟南明府城柒坊巷街區自8月25日起舉辦的“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現場展示蘇繡和漢繡非遺刺繡服飾,讓人們直觀感受指尖技藝的精妙之處。當晚,柒坊巷街區特設漢服拍照打卡體驗場景,以高清LED屏展示“古風古韻”“小橋流水”“千里江山”“金戈鐵馬”4種背景。同時,現場還為游客免費提供100套漢服,并配備10名化妝師及男女更衣室,讓市民與游客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各色非遺美食也走進濟南當地多家酒店,讓泉城市民在家門口體驗舌尖上的非遺,品文化盛宴。

此外,本屆非遺博覽會還通過視頻直播、展示、解說、互動等形式,將活動亮點、特色傳播出去,讓全國人民共享非遺保護成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文化和旅游部召開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

本報訊(記者王彬)8月25日至26日,2022年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會議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2-08-30

第十三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召開

本報訊(記者劉淼駐山東記者孫叢叢)8月26日,第十三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在山東曲阜召開。三國部長作會議主旨發言,充分肯定近年來中日韓...[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2-08-30

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

王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成果展現“中國經驗”,大運河沿線非遺保護和傳承實踐詮釋“中國特色”,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蘊含“中國精神”...[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2-08-30

寧夏:文化強區 砥礪闊步

崔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寧夏調研,并賦予寧夏“建設黃河文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使命。這里創造了“苦瘠甲...[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2-08-30

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讓農戶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聚焦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先后引進選派10名特色農業技術人才,解決了品種選育、種植技術、銷售渠道等一系列實際問...[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8-30

戲曲進鄉村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戲曲進鄉村”系列文化惠民納涼晚會在城陽區紅島街道各漁村社區拉開帷幕。圖為兩名演員表演傳統柳腔戲曲《桃花庵》。王...[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8-30

“先考古后出讓”促進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雙贏

據8月24日中國文物網消息,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強全省考古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考古資源是稀缺的科研、成果、發展資...[詳細]
工人日報 2022-08-30

游客體驗采茶

8月28日,在日照市天臺山風景區生態茶園,游客體驗采茶。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將茶產業作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詳細]
工人日報 2022-08-30

既要看得見 更要管得好

“根據大數據比對信息顯示,你單位有黨員領導干部涉及企業任職、工商出資,請高度重視……”前不久,山東省煙臺市紀委監委將省委巡視發現的...[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2-08-30

提升派駐效能 抓實專項整治

為推動專項整治走深走實,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加強力量統籌、工作銜接,用好“室組”聯動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機制,嚴格貫徹落實《紀檢監...[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2-08-30

規范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

核心閱讀地圖是國家版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反映國家的主權范圍,具有嚴肅的政治性、嚴密的科學性和嚴格的法定性。隨著全民的國家版圖意識普...[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8-30

在中國空間站種植物(科技自立自強)

核心閱讀7月24日,中國空間站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實驗艙成功進入太空,隨后,載有實驗樣品擬南芥種子和水稻種子的實驗單元正式啟動實驗。一...[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8-30

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發展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擴...[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8-30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