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09-06 06:38:09
原標題:濟南大學集成創新服務現代化強省建設
來源:中國青年報
“要聚焦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和山東省‘十強產業’,圍繞先進材料、綠色化工、水安全保障、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金融等新興產業領域,把學校學科優勢特色和山東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助力山東省‘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貢獻‘濟大智慧’和‘濟大力量’,助推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是濟南大學黨委和行政凝聚的共識——全面服務山東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
炎炎夏日,正值暑期。濟南大學高水平學科建設暨博士點培育建設推進會正在召開。這次會議是學校領導班子調整后,首次召開的由學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學院負責人參加的會議,充分體現出學校黨委抓學科、強學科、沖一流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濟南大學作為山東省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緊緊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目標定位,發揚“嚴真細實快”作風,攻堅克難、勇擔責任,積極服務融入“三個走在前”,牢牢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集成創新最具可行性、可達性,濟南大學強化學科交叉融合,改革體制機制,集聚優勢資源,全面服務山東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
濟南大學通過集成創新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學校實施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集中學校材料、信息科學等領域優勢資源,攻關新材料、信息技術等領域前沿技術,力爭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瞄準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要求,建設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臺,加強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同高水平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充分運用企業、科研院所的高、精、尖實驗設備等優質資源,凝聚學校各學科高水平人才,組建高水平團隊,合作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
通過集成創新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學校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產業、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產業、精品旅游產業、現代金融服務等“十強”現代優勢產業,融入用好“鏈長制”,同區域政府合作,推動有關新產業增量崛起。加快數字賦能,充分利用濟南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泉城實驗室等高水平科學研究平臺,創新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深化同浪潮集團等企業合作,全面融入服務“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工程。
通過集成創新服務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山東省委明確要求,要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高度重視水安全,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大力推動全社會節約用水,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的集約節約發展之路。學校在重大水利工程和水環境保護領域具有突出優勢,在鹽堿地綜合利用、黃河隧道工程施工等方面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要精準服務山東省鹽堿地治理恢復,助力構建“鹽堿地+產業鏈”生態,通過生物技術、鹽堿地工程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保護、開發潛在的土地資源。要加強水資源利用,結合山東省淡水資源不足、利用率不高現狀,通過學校現有的中水凈化技術,運用市場化手段,實現中水資源在建筑施工、農業生產、城市綠化、景觀用水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水資源高效利用積極貢獻力量。
通過集成創新服務產業升級。學校利用化學化工學科優勢,加大化工產業技術創新力度,推動傳統化工轉型。促進高端裝備創新發展,集合機械、自動化、工業設計等學科力量,突破工程機械、動力機械領域關鍵技術。積極服務培育智慧農業、體驗農業等新業態,匯聚工業設計、自動化、水利、生物、化學、材料等學科力量,盡快打造完成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形成示范效用并實施推廣。積極建立碳匯產業技術研究院,特別是利用中國標準化協會、標準化產業學院平臺,在碳排放、碳交易標準制定中搶占先機。瞄準“雙碳”目標,發揮學校在濰坊、棗莊科技創新智造中心作用,構建前端應用、中端技術、末端成果轉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實現二氧化碳收集、運輸、儲存和利用的新突破,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濟南大學為了把廣大師生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謀劃工作、加快發展上,凝聚到忠誠履職、扎實工作上,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嚴真細實快”作風建設,切實把學校發展、學科發展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活力激發出來、釋放出來。
(信息來源:濟南大學)
·廣告·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