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文化志愿服務,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

2022-11-15 10:14:11

原標題:文化志愿服務,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文化志愿服務,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

來源:中國文化報

▲參加展演的文化志愿者合影 陳 琛 攝

張 玲 龍勝蘭

11月8日晚,2022“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文化志愿服務品牌展演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舉行。活動分展演、展覽兩個部分,集中展示了“十四五”以來文化館行業一批優秀的文化志愿服務品牌項目。

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指導,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中國文化館協會主辦,中國文化館協會文化志愿服務委員會、廣東省文化館、湖南省文化館承辦,天津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四川省文化館協辦,是文化館行業以實際行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文化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搭建全國文化館志愿服務交流平臺的一次生動實踐。

藝術展現文化志愿者的大愛情懷

當晚的展演分為“我們在行動”“我們的故事”“我們的夢想”3個篇章以及序章、尾聲共5個板塊,通過文藝演出、視頻展示、現場連線等多種形式,展現了文化館行業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大愛情懷、精彩故事與賡續奉獻的美好場景。

展演序章緊扣主題,情景表演《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的沉浸式表演讓人耳目一新。文藝演出環節,長沙市群眾藝術館推薦的古箏四重奏《悅》、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推薦的情景表演唱《雪花的心愿》、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推薦的古詩詞吟誦《詩經·豐年》以及湖南省文化館推薦的詩朗誦《有這樣一群人》、相聲《網紅帶你逛瀟湘》、情景表演唱《太陽曬在山坡坡》等節目精彩紛呈,用藝術的形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記錄真善美的故事,傳遞文化志愿者的熱情與無私。

尾聲,由湖南省文化館創作的文化志愿者之歌——《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將展演活動推上高潮。最后,中國文化館協會文化志愿服務委員會現場發出了《全國文化館文化志愿服務倡議書》,得到了廣大文化志愿者的積極響應。

展演過程中,還穿插展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個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的優秀文化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這些項目內容、形式、服務群體多元,既傳播著充沛的正能量,也展現了中國文化志愿服務始終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精神本質。

活動現場還連線采訪了廣東省文化志愿者“文化館之友”魏智華、“絲路心語愛心橋”浙江省文旅國際志愿服務系列活動項目負責人黃蕓,以及文化志愿者代表——來自伊朗的安約柏和來自塞爾維亞的娜塔莎,他們分別講述了自己參與文化志愿服務的經歷和對志愿精神的理解,展現了新時代文化館志愿服務工作者和志愿者的風采與魅力。

據了解,本次展演活動共有來自全國18個省區市文化館選送的優秀作品,因為疫情原因,很多節目不能到現場表演,但演員們精心錄制了節目和祝福,用視頻的形式表達了志愿同行、團結友愛的暖暖真情。當天展演活動在國家公共文化云和21個省級文化館網絡平臺進行了全程直播,50萬多名觀眾通過現場與網絡直播平臺觀看了演出。

▲情景表演唱《雪花的心愿》 張 玲 攝

生動踐行文化為民的初心使命

11月8日下午,“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文化志愿服務品牌活動展覽在湖南省文化館藝術長廊正式啟幕。展覽通過圖文并茂的展板形式,推介了全國文化館行業的24個文化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集中展示了“十四五”以來各地文化館行業的文化志愿服務項目與志愿者服務風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原創廣場舞創作推廣”文旅志愿服務項目的概念由湖南省文旅志愿服務群文支隊于2016年提出,隨后,按照詞曲創作征集、舞蹈編創、培訓推廣、組建隊伍、舉辦賽事等階段全力推進。該項目面向全國文化志愿者征集歌詞、歌曲,邀請多位專家志愿者參與創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每個詞為一首歌進行創作,用湖南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數民族舞蹈語言表達,創作完成了13個作品,2018年又完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播體操的編創。通過省、市、縣、鄉鎮四級滾動培訓的形式,面向社會招募文化志愿者教練1.1萬多人,服務群眾300多萬人次。同時,將教材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習人數達到400多萬。

“美好生活”廣東公共數字文化進萬家服務推廣活動是廣東省文化館近年打造的數字文化志愿服務品牌,主要服務板塊包括“數字影院”“藝術公社”“活動配送”“周末學堂”。4年來,該品牌開展了200多場志愿服務,有600多位數字文化志愿者參與,共超過3萬小時志愿服務時間,惠及群眾超過200萬人次,真正實現了“文化進萬家”。

福建“漆藝+”藝術創新實踐志愿服務主要依托福建省文化館志愿者聯盟,以組織漆藝文化志愿者開展藝術創新實踐志愿服務的模式,在農民畫家、唐卡畫師群體中開展漆藝技能培訓,有效提升了農民畫和唐卡的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為農民畫師、藏民打開了新市場,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致富的愿望,賦予鄉村振興新的動能。

▲情景表演唱《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陳 琛 攝

“圓夢青苗·以藝育美”浙江省鄉村未成年人“美育課堂”志愿服務項目始于2020年,以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為服務目標,以遍布浙江全省的農村文化禮堂為陣地,建立青少年“美育課堂”,其志愿者以全省群文系統專業干部為主。該項目運行3年來,浙江省文化館系統“美育課堂”志愿服務隊參與人員已達1000多人,為全省鄉村未成年人開設了600余個音樂、舞蹈、美術類“美育課堂”,組織了3000余場藝術普及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深入鄉村為未成年人進行面對面、點對點的公益輔導,累計服務鄉村未成年人6萬余人次,有效豐富了鄉村少年文化生活,提高了鄉村青少年的精神素養。

此外,重慶市“快樂星期六”志愿服務項目關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吉林省“鄰里守望 文化惠民”項目滿足特殊群體文化需求;山東省“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項目由大學生文化志愿者將優秀傳統文化帶進鄉村校園……不同的精彩,相同的溫暖。“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是廣大文化館人與文化志愿者攜手同行、用心用情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始終踐行的初心使命。

此次活動有效推廣了全國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優秀文化志愿服務品牌,展現了文化館行業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新成效,對推動各地培育更多有特色、有影響、惠民生的文化志愿服務項目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志愿服務為山東公共文化領域添活力

從隊伍建設到機制理順,再到后期的持續保障,齊魯大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志愿服務與文化服務和諧...[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2-11-15

威海探索“三聯”化解商居混住糾紛

本報訊記者曹天健通訊員姜朋近日,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針對轄區內因商居混住造成停車難、管理難、易引發矛盾糾紛等問題,積極探索矛盾聯調、...[詳細]
法治日報 2022-11-15

東營法院打出司法“組合拳”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本報記者梁平妮□本報通訊員邵金芳陳玉潔近年來,山東省東營法院把保護企業產權和維護企業家合法權益貫穿于立案、審判、執行的各環節和全...[詳細]
法治日報 2022-11-15

德州陵城法院助中小微企業紓困

□本報記者姜東良梁平妮今年5月,在一起買賣合同糾紛中,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民法院適用訴前調解程序,歷時不到7天時間促使原被告達成和解...[詳細]
法治日報 2022-11-15

希望工程圓夢行動2022年分享會舉行

“希望在未來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茅臺學子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同為黨的二十大代表的貴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曾因“背母上學”被人們...[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2-11-15

協商,走心更提振信心

本報訊“委員和企業家們真正地把夏津當成家了。”日前,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政協“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協商會上,縣委常...[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2-11-15

沈石溪:寫動物小說怎么能避開叢林法則

你怎么知道動物沒有人類的思維心理?---------------沈石溪的微信名是“老象”,兩個字精煉地概括了他的標簽 第一,他今年已70歲了;第二,...[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2-11-15

北大青年考古隊:在田野上探源中華文明

“既然選擇了考古,那就要一條道走到底,而且要走得精彩紛呈。”有“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之稱的三星堆遺址是年輕人心中的“網紅”,一...[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2-11-15

中超聯賽靠啥“搶戲”世界杯

11月13日晚一場中超聯賽,武漢三鎮隊在第82分鐘被河南嵩山龍門隊頭球破門反超比分,眼見1∶2落后,全隊心態更加暴躁,2分鐘后,后防中堅劉...[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2-11-15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獲得者

北京市江夢南清華大學李金峰清華大學耿力北京大學邢益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海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孫福鵬北京理工大學傅正堂北京理工大學高家...[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2-11-15

機械化保障大豆玉米“一季雙收”

“玉米畝產1600斤以上,大豆畝產150公斤左右,收入很可觀。”青島強富家庭農場今年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從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收獲全部采用機...[詳細]
農民日報 2022-11-15

機收技能大比武 看誰是減損高手

在山東青島萊西市院上鎮楊柳屯村玉米農田里,農機轟鳴、來回穿梭,玉米收獲機、大馬力拖拉機、青貯飼料收獲機、秸稈打捆機、小麥旋耕播種機...[詳細]
農民日報 2022-11-15

山東昌邑市:文明實踐“三步走” 志愿服務“零距離”

建站立館,文明實踐站小場所展現大作用;志愿服務,“美德銀行”小積分撬動大文明;輻射帶動,活動菜單小舉措帶來大成效,山東省濰坊昌邑市...[詳細]
農民日報 2022-11-1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