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12-30 10:24:12
原標題:用好生態環保財政資金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用好生態環保財政資金
來源:中國環境報
◆張厚美
近日,財政部下達了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多項2023年生態環保資金預算,預算總額達到2089億元。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的影響下,中央財政對生態環境資金投入提前下達、重點保障,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
生態環保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中央明確要求,資金投入向污染防治攻堅戰傾斜,堅持投入同攻堅任務相匹配,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對水、空氣、土壤治理建立了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各地堅持多元籌措,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的引導撬動作用。山東省根據各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主要污染物年度排放總量,向各市征收主要污染物排放調節資金。調節資金與省級節能環保方面的資金共同建立“環保資金池”,統籌用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四川省內江市采取在財政預算中擠出一部分、篩選一批有明確收益的項目引進社會資本合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里支持、建立健全績效評價考核機制“擠、引、爭、考”四招,化解生態環境保護資金投入難題。
穩健的財政資金投入是重要的基礎性保障。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投入規模逐年增加,支持覆蓋范圍越來越廣。中央生態環境資金已經涵蓋了大氣、水、土壤和農村環境整治四個主要領域。2022年,中央生態環境資金共安排了621億元,較2021年增加了49億元,增長了8.6%。各地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的財政保障,進一步加大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投入力度,將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財政投入重點保障和優先支出的領域。
資金預算保障是第一步,關鍵是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這就需要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預算資金監督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同時,審計部門應加強審計監督,防止資金被截留、擠占、挪用。各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強化目標和績效導向,推動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全覆蓋,切實加快項目建設和預算執行進度,最大限度減少資金滯留,實現項目進度和預算執行同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同時,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資金項目儲備,使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和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相互補充、互不重疊、錯位發展,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資金支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