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將擔當寫在綠水青山間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楊舒

2023-04-23 08:46:04

原標題:將擔當寫在綠水青山間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將擔當寫在綠水青山間

來源:光明日報

從塞外林場到黃海小島,從世界屋脊到礦山深處,他們守護著中華大地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將擔當寫在綠水青山間。去年,中央宣傳部、自然資源部曾聯合發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今年,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讓我們再次走近這些地球最美的守護者。

那一年,19歲的董鴻儒惜別新婚妻子,背上行囊,步行到縣城40公里外的蘇木山當起護林員。沒想到,一干就是一輩子。這里的水土“脾氣”怪,無論楊樺杏榆,愣是種不活。10多年里,董鴻儒帶著職工四處尋覓學習、反復摸索,終于成功栽下1200多畝華北落葉松。到1980年,蘇木山造林面積達10萬多畝,產值3億多元,成功填補了內蒙古西部高寒山區植樹造林的空白。

數十年過去,蘇木山已成為國家級標準生態公益林示范基地。年過八旬的董鴻儒作為蘇木山林場原場長,每年仍會回到林場,時不時地給山上的護林員打電話叮囑幾句——蘇木山已經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牽掛。

對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千里巖海洋環境監測站站長姜文凱來說,海島就是一輩子。千里巖是黃海中部一座孤島,作為我國北方環境十分艱苦的海洋監測站,地處海路要道,觀測數據對發布風暴潮預警報、確保航行安全十分重要。

參加工作至今,55歲的姜文凱數不清圍著小島走了多少圈,只記得最長一次在島上值班217天。他說,自己閉著眼睛都能勾勒出島上的一草一木,特別是通往溫鹽井和驗潮井的300多個臺階,哪個上面有坑他都一清二楚。他把青春獻給了海洋監測。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與珠峰結緣于2005年。那一年,我國開展大規模珠峰高程測量,25歲的任秀波入選登山隊。測量期間,他曾在海拔6500米以上區域作業時長達43天,并在海拔7028米的營地莊重寫下入黨申請書,時刻準備好為黨和國家的測繪事業獻身;在海拔7500米時突遇特大暴風雪,為方便操作儀器以獲取準確數據,他冒著雙手被截肢的危險摘下羽絨手套進行20多分鐘的測繪作業,成功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高度,獲取了三維坐標,創下當時我國重力測量的最高紀錄。選擇了測繪事業,他的表白簡短有力:“既然選擇了,就無怨無悔地走下去。”

2012年底,獲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學位的李大鵬邁進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的大門。考慮再三,他放棄了留京機會,帶著妻兒來到泉城,投入找礦事業中。

11年過去了,李大鵬在“找金”路上碩果累累:2017年,他所在的研究團隊在膠東萊州吳一村成功實施“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鉆”,實現了我國金礦深部找礦的重大突破,并入選“2018年全國十大地質科技進展”;2020年,他和團隊又在素有“膠東屋脊”之稱的棲霞市西城鎮地下1000米發現“金娃娃”,這是創新找礦方法的又一重大發現……

雖是85后,但如今身為山東地質科學研究院科技創新中心主任、研究員,李大鵬早已生出白發。面對長年披星戴月、野外奔波,他卻說:“你不知道,地科院凌晨三點的星空最美!”

對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高川鄉自然資源所原負責人馬銀國來說,高山峽谷見證了他的青春。高川鄉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路陡、溝壑縱橫、險象環生,有汶川大地震形成的亞洲最大滑坡體“大光包”,滑坡、崩塌、泥石流多發。為此,幾十年來,山川溝壑中每一處角落都留下了馬銀國的腳印。他累計組織安全轉移群眾1900余人次,避險69起,成功守護了全鄉約600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本有機會調到條件更好、離家更近的秀水鎮工作,但馬銀國沒有離開。“我出生、成長在高川,舍不得離開這里,把工作交給別人更不放心。”

“最美自然守護者”還有他們: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首席科學家殷躍平,多年守護著三峽庫區到青藏高原的地災防治;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張輝,對耕地保護無限熱愛,對違法占地嫉惡如仇;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鈕棟梁,通過組織“夜鷹”“春隼”等行動,破獲多起非法狩獵案,守護著鳥兒的一方樂園……

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他們是自然最美的守護者!

(本報記者 楊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我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全面完成

本報福州4月22日電(記者楊舒)在第54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在福州召開的地球日主場活動上,自然資源部宣布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詳細]
光明日報 2023-04-23

鳶都里的非遺小鎮

清代鄭板橋在《懷濰縣》詩中這樣描繪當時濰縣放風箏的情景。”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十笏園文明實踐街區非遺空間班墨坊內,濰縣風箏傳統制作技...[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3-04-23

從創作者到傳薪者

孫其峰先生經常被邀請到洛陽寫生以及講授花鳥畫,我就報名參加了洛陽西工區文化館邀請孫其峰先生開辦的花鳥畫學習班,聽取孫先生親自示范講...[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3-04-23

抬頭是生活,低頭是詩歌

他們是礦山女工,是農民,是保安,是流水線上的織布工……像每個勤勞的人一樣,他們終日忙碌,或風吹日曬或披星戴月,但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詳細]
工人日報 2023-04-23
《光明日報》探訪濰坊非遺小鎮:班墨坊讓非遺走進千家萬戶

《光明日報》探訪濰坊非遺小鎮:班墨坊讓非遺走進千家萬戶

4月23日出版的光明日報第10版以《鳶都里的非遺小鎮》為題,關注濰坊市濰城區發揮非遺空間人才聚集優勢,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與非遺傳承相融合...[詳細]
齊魯網 2023-04-23

山東省首座五萬座足球場青島青春足球場將迎來中超首秀

取意海風輕撫過后的層層海浪,以上下穿梭、飄逸流動的轉折曲線勾勒外立面肌理,以韻動的形態呼應青島優美的自然海岸風光,設計靈感由海而來...[詳細]
中國日報網 2023-04-22
一船漁火貫南北,魯風運河展新韻

一船漁火貫南北,魯風運河展新韻

【編者按】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運河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經緯海陸、縱貫南北,恰如華夏文明奔流不息、歷久彌新。依托“因水而興”的發展...[詳細]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3-04-22

在行進中涵養學生“大我”情懷

滾滾黃河萬年長,綿綿華夏文明始。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核心地區,黃河文化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4月1日至8日,青...[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3-04-22

親歷者說

旅機關得知后,立即對接駐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經他們積極協調,僅用3天時間就幫孩子辦理了入學手續。這些年,我身邊有13名軍屬走上事業編...[詳細]
解放軍報 2023-04-22

島城軍樂飛揚

在人民海軍成立74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海軍軍樂表演、海軍主題燈光秀等系列宣傳教育活動漸次展開,島城青島處處洋溢著歡快喜慶的氣氛。4月2...[詳細]
解放軍報 2023-04-22

山東:聚焦“引、育、留、用、服”全鏈條,全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強磁場”

人民網煙臺4月22日電(談媛)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將在山東舉辦,為山東發展博士后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機。下一步在引進博士后人才、...[詳細]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3-04-22

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將于10月下旬在煙臺舉辦

人民網煙臺4月22日電(談媛)21日上午,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新聞發布會在山東煙臺八角灣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主要介紹了辦賽和籌賽...[詳細]
人民網山東頻道 2023-04-22

承山海古韻 揚時代風采

書中選取了西海岸新區最具特色的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40處場館,通過“文字+圖片+視頻+VR”的嶄新形式,使讀者身臨其境“云”游參觀...[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3-04-2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