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5-26 09:46:05
原標題:如何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英語作業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如何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英語作業
來源:中國教育報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英語課程目標要圍繞核心素養展開。教師要通過英語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但一些教師認為,培養核心素養的任務僅在于課堂,而作業就是用來識記和鞏固知識點的,導致課堂教學和作業“兩張皮”,學生對作業的興趣明顯低于對課堂學習的興趣。這樣的狀況亟待改變。
作業目標要指向核心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實踐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幫助學生追求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作業作為教學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由于受時間、空間等客觀條件的制約,有些活動并不適宜在課堂上展開,而課下作業可以不受此制約。
英語作業應該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更綜合地運用所學語言,內化語言為真實生活情境中的做事工具,提升語言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從用語言做事的過程中更深入認識語言及語言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學會正確評判各種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分類、整理、概括信息,獲取信息;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筆者設計了“制作主題書”的作業。此作業要求學生在一個單元學習結束時,用一張A3卡紙作為封面和封底,制作一本書。書的內容要綜合涵蓋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同時拓展課外知識。作為一項單元作業,它具有開放式、個性化、綜合性強的特點。比如一名學生在“apple(蘋果)”主題書中,用樹上的蘋果、“我”正在品嘗蘋果以及一年四季不同狀態的蘋果樹這些情景圖,把自己想到的與“蘋果”這個主題相關的知識綜合呈現,體現了其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思維條理性。筆者在對學生進行訪談時還了解到,為了查找關于蘋果內外結構的生詞,一些學生購買并學會了使用詞典,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提升。“My hometown(我的家鄉)”主題書的作業體現出一股濃濃的愛國情懷,同時還具有放眼世界的國際視野。完成“漢服”主題書的學生用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我國傳統服飾文化,透露出文化自信。
作業設計要注重整體化
改變作業設計碎片化,使作業的效果擴大化,轉向多重關聯的結構化學習,需要整體規劃,建立起每課時作業之間的關聯度和系統性、同話題單元作業之間的關聯度和系統性,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漸進性和持續性地發展。
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整體分析,開展整體課堂教學。在備課、上課中要有教材整體觀,繼而衍生出整體作業設計。教師首先應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目標的討論和整理,并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進行重組和梳理。比如筆者設計了“動物回家”的作業。此項作業在第一課時教學結束時布置,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課前通過世界地圖、地球儀或網絡查閱的信息知識,為動物找到自己的家,將動物圖片連線到地圖上對應的位置。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從描述動物的詞條中選詞填空,把句子補充完整。學生隨著整個單元的學習進程逐步完成作業,最終實現該單元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借助多種工具設計作業
筆者曾嘗試借助多種工具設計作業,最后確定用“自助作業菜單”的形式布置、用“作業盒子”作為工具,分別實現作業時效的短期橫向打包和長期縱向延伸效果。
運用“自助作業菜單”實現作業單元區塊的橫向整體性
筆者設計了可視、可測評的實物自助作業菜單。菜單中的作業形式有聽說和實踐兩大類。在開始一個單元的學習時,教師將本單元的作業菜單提供給學生,學生在一段時間內(一般是兩周,即一個單元的教學時間)根據自身的喜好和能力,選擇部分或全部內容,安排適宜的時間完成,并由學生做出清晰記錄。每個單項作業都有其積分,正確完成可獲得相應積分。在一個單元學習結束時,統計作業得分情況,每單元和學期末根據積分評出若干獎項。
首先,自助作業菜單設計基于單元整體教學。教材編寫和教學過程以單元為單位,整體制定教學目標、規劃課時任務、設計教學活動,作業設計也應與之適配,做到課上課后統一。課時作業與整個單元學習結束時完成的單元周期作業相結合,體現語言學習由局部到整體、由表層到深層的建構過程。
其次,自助作業菜單的設計還應基于學生差異,包括學生興趣點的差異、擁有可支配的時間和精力的差異、學習能力的差異。作業菜單上的作業項目力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適合智能多元化的學生。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擅長和學習情況進行選擇。有音樂天賦的學生可以選唱英語兒歌,借助特長發展語言學習;口語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增加英語寫作的時間,提升書寫和寫作水平;對于單元周期作業,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分配時間,逐步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業品質和英語學習能力。
彈性的作業時間,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自助作業菜單形式并不整齊劃一地要求學生完成各項作業的具體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小學階段的作業設計目標不僅在于鞏固所學知識,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更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合理主動地利用時間、集中精力、獨立完成作業等。如果只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為目的,那么學生就會逐步成為機械作業的奴隸,而做作業也將逐漸喪失它的意義。
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他們根據自身特點、能力、愛好自助點餐式地選做作業,做作業就不再是負擔和引起焦慮的事情。筆者通過訪談得知,絕大多數學生對這種作業形式非常歡迎。當然,自主權是一把雙刃劍。學習能力強和好勝心強的學生會享受作業積分帶給他們的成就感,會盡力保質保量完成各項作業。但是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心理,少部分自制力不強的學生會放任自己。
自助作業菜單形式的運用,摒棄了機械抄寫的作業形式,使作業量大幅減少,學生能更機動有效地調控自己在作業上的用時。訪談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小學生每周七天在英語口頭和書面作業上的總用時在90分鐘以內,平均每天用時不超過13分鐘,其中高達半數以上學生可以在每天的課后服務時間完成英語作業。
運用“作業盒子”實現長期縱向作業整體性
要使用好“作業盒子”,教師需對課程標準進行深入研讀,再通過通讀熟悉整套教材的結構,掌握知識結構中的內容及相關話題分別分布在哪一冊,打破單元之間及各冊教材之間的壁壘,順著一個話題梳理出一些可循的脈絡。梳理清楚話題在各單元的結構后,進行作業設計才能做到上下關聯,具有整體性。
學生每人要有一個檔案盒或者袋子,專門用于保管英語作業,稱為“作業盒子”。當再遇到重復的話題或相關學習內容時,教師要求啟動舊作業,以其為基礎,根據新授知識為舊作業加深難度、加寬廣度,讓“老瓶”裝“新酒”。“作業盒子”體現出知識的滾動復現,舊作業的重復利用與完善,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勞動,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
比如,筆者設計了“一句話演講”作業。學生在課下準備好某話題的口語表達內容,利用課前五分鐘到講臺上演講。演講可以短至一句話,但要求在接下來的若干節課上繼續增加演講內容,每次增加一句至多句,直至完成一段完整的表達。教師將每節課的演講過程都做成現場實況錄像,編輯成短視頻,發到微信公眾號上。有一名學生選擇“My schoolbag(我的書包)”為演講主題。經過兩個月,這名學生的表現由最初登臺時的局促不安到最后運用道具侃侃而談,雖然有語法錯誤,語言也比較簡單直白,但很好地做到了意義表達,其語言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名學生的演講中既包括四年級正在學習的內容,又涵蓋了三年級的有關知識,打通了一冊書與另一冊書的壁壘,實現了新舊知識的融合和語言積累。
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是在課內與課外的交融、預設與生成的碰撞、訓練與實踐的結合中逐步實現的,這是一項長期工作。在課堂外,英語教師設計的整體作業,應以語言能力為基礎,以綜合實踐為外殼,滲透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做事情的舞臺,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體驗、實踐、探究中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棗莊市立新小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