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打造沒有“圍墻”的科學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本報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逄仁霞

2025-01-13 09:23:01

原標題:打造沒有“圍墻”的科學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打造沒有“圍墻”的科學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日,山東省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青島路中學的操場上,伴隨著學生自制的“博雅號”火箭成功發射,瞬間沸騰,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這樣讓學生興趣盎然的科學實驗場景,是日照自2024年初成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以來,創新機制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聚資源、建生態、強投入,打造沒有“圍墻”的科學教育,協同推進科教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

雙向奔赴:科教融合建設科學教育“新場域”

“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不能‘單兵作戰’,協同盤活分散的優質資源,構建明晰易用的資源網絡,是破解科學教育難題與困境的突破口。”日照市教育局黨組成員、總督學潘明福介紹。

在全域推進實驗區建設基礎上,日照成立由市政府牽頭,教育、科協、財政等多部門組成的科學教育工作專班,市教育局與市科技館、高校、科研機構、創新企業及學生家庭深化聯動,聚力打造協同育人“新場景”。

“今天,科技館的講解員熱情地為我們演示、指導、介紹,從宇宙的奧秘到生命的奇跡,太有趣了!”在每周一期的“科技館里的科學課”上,日照市新營小學學生王俊棠由衷感嘆。

“科技館里的科學課”被列為2024年日照市為民辦實事項目,這是日照市創建為全國“館校合作科學教育試點市”以來,持續強化科教協作與融合,推進科學教育協同育人的又一實招。

作為全市共建“館校合作基地校”之一,日照市新營小學定期把科學教育實踐課堂搬進市科技館。學生帶著課程學習的問題來到科技館,開展“科學探索與發現”之旅,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這樣雙向奔赴、共建共促的‘館校合作基地校’,在全市共有70處,另外還有市級以上科普教育基地219個。”日照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二級調研員解植國說。

觸手可及:讓學生從教科書走向生活實踐

一個由樂高拼接而成的“地下車庫防汛和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模型,在日照市金海岸小學的科學實驗室內很是顯眼,該校五年級學生隗繼鴻正在教師指導下,對其進行升級。該模型剛獲得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這個成績都是‘家庭實驗室’的功勞。”該校科學教師王鵬說。

王鵬所說的“家庭實驗室”是學生利用家長熟悉的領域,在家庭就地取材開展的科學實驗,以此推動學生培養科學興趣的創新項目。目前,這樣的“家庭實驗室”在日照市有近300個。

“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呵護,做好這道科學教育‘必答題’,家庭教育不能缺位。”日照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潘正業表示,日照積極拓展“家校社”科學教育大空間,構建“學校主導、家庭參與、社會支持”模式,引導學生從教科書走向家庭和生活實踐。

多年來,日照市致力于打破區域科學教育數字壁壘,努力破解資源配置不均衡難題,將科學體驗資源包、科技大篷車、科學科普課程等資源優先面向縣域和鄉鎮學校分配,打造科普“云課堂”和“科技窗”,點亮一屆又一屆山里娃的“科學夢”。

不僅如此,日照市還持續加大對科學教育技術支撐與硬件保障的投入力度。投入資金8176萬元建設城鄉實驗室、科學功能教室;投資6000余萬元建設了94個人工智能實驗室,開設人工智能課程;投資300萬元改造市教育城域網,全市整體實現萬兆到區縣、千兆到學校、百兆到課堂;投入637萬元建設日照教育云平臺,為全市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平臺支撐。

全學科協作:搭建一座縱橫連接的科技“橋梁”

拓寬育人場景的同時,融入新理念、新技術、新領域的全學科課程資源也在逐步豐富,為學生搭建起一座縱橫連接、相融相促的科技“橋梁”。

“科學家精神,根植于我國科技事業的偉大實踐中,是滋養孩子成長的寶貴資源。”日照市科技館館長李志毅表示。日照立足市科技館和丁肇中科學家精神資源優勢,聘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為日照一中名譽校長,將科學家精神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同時,該市深入挖掘各學科課程中科學家精神教育元素,有機融入科學教育內容。組織學生參加“院士科學人文課”“青年科學家科技前沿課”等線下線上報告會,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

播下科學家精神“種子”后,如何滋養其破土成長?日照推動學校以課程改革為載體,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內容,開展跨學科科學教育課程,給學生一把“科創鑰匙”:嵐山區推動各學校開展項目式學習,以問題解決驅動學習與實踐,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習慣;莒縣組織成立各類創客實驗室等,將課程開發與社團活動相融合;山海天旅游度假區立足于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和培養目標,開發科技創新校本課程,并科學安排進階課程。

目前,日照全市中小學均已開發了不低于10門的科學教育類校本課程,形成了分學段、分專題、分領域的科學課程資源庫。其中,市教育局組織編寫的海洋科普教育讀本《藍色的家園——海洋教育篇》,已在全市三至八年級全面開課。

這一系列校內提質增效行動,串聯起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創新型相融合的科學教育課程資源,逐步構建起知識、能力、品質、素養“四位一體”的階梯式科學教育體系,為科學教育的生根發芽創造了肥沃的土壤。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建設,努力探索跨區域、跨領域的科學教育協同發展新機制、新路徑,為學生提供更多科學學習空間和實踐場景。”日照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日照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利釗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山東開展碳足跡試點

本報訊為推動全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詳細]
中國環境報 2025-01-13

“大氣十條”“水十條”助推環境成本下降

◆本報記者趙娜隨著環境質量的逐步改善,我國環境退化成本由2004年5118億元,增長到2017年22256億元,達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2022年環境退...[詳細]
中國環境報 2025-01-13

人工智能為幼兒語言學習添活力

在語言學習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智能化的功能,讓幼兒的語言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高效。在大班的一次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了解“守...[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1-12

青春獻給浪花白(兵之聲)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祖國的海疆壯麗寬廣……”佇立在海軍山東艦甲板,我看到,南海波瀾壯闊、一望無垠。為國為家,我們的心和夢想都在一起...[詳細]
人民日報 2025-01-12

偉大出自平凡 奮斗成就“最美”

近日,2024“最美基層民警”評選結果揭曉。初心如磐矢志為民翻看邱建軍30年的從警經歷,誓要保護群眾的堅定信念,早已成為一種“行動本能”...[詳細]
人民日報 2025-01-12

紅旗漫卷映征程

陳璞平創作的長篇紀實小說《西征》,入選了山東省委宣傳部和山東省作協組織的“齊魯文藝高峰計劃”。該書講述了在戰火硝煙年代,渤海軍區某...[詳細]
解放軍報 2025-01-12

坐著公交去香港

從北京天安門坐公交到香港的港島區怎么走。這不是一句玩笑話,一名內地青年近日就完成了這樣一趟行程 耗時13天,乘坐120條公交線,途經3100...[詳細]
經濟日報 2025-01-12

那年,去相親

我心里只罵自己,像吃了嗜好推糞球的什么郎!進門前,我還想象著 她是位笑意盈盈、善解人意的薛寶釵,抑或是柔聲細氣、詩意裊裊的林黛玉,盡...[詳細]
檢察日報 2025-01-12

1800余萬元愛心資金物資支援抗震救災

本報北京1月11日電“截至1月11日10時,職基會已經募集款物價值1800余萬元。”記者從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獲悉,西藏日喀則定日縣發生地震后,...[詳細]
工人日報 2025-01-12

讀懂更加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與溫度

讀懂更加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與溫度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經濟約1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清單提前下達;江蘇、山東多地披露一季度地方債...[詳細]
新華每日電訊 2025-01-12

場景提檔升級 活力持續釋放

場景提檔升級活力持續釋放山東開年消費市場掃描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要聞新華社濟南1月11日電臨近春節,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泉城路的蘇...[詳細]
新華每日電訊 2025-01-12

靈蛇獻瑞

這首樂曲由革命音樂家聶耳先生根據其故鄉昆明民樂改編而來,無論從音樂形象還是命名來看,都無不給人帶來力量與希望,充滿了畫面感。共工原...[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1-12

金石學史研究與刻帖書法新探

本報記者李亦奕以金石學史的方法感觸歷史金石學,是“研究中國歷代金石之名義、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圖像之體例作風;上自經史考...[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5-01-1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