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1-18 12:26:01
原標題:思辨讀寫 融創踐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思辨讀寫 融創踐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始建于1965年,是一所歷史悠久、教育優質的現代化學校。學校始終遵循“教育要為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為發展每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服務,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的辦學宗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以文化人、立德樹人”核心理念,創建樂行教育,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樂行君子。特別是在語文的教育教學中,以思辨讀寫為立足點,以融創踐行為落腳點,將傳統經典教學融入到語文課程開展創新實踐中,歷經30年四輪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探索素養培養路徑
深度分析“三力”向度
小學語文既是培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關鍵學科,又是基礎教育階段傳遞思想和情感、凝聚人心和共識的重要載體。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正處于認知世界、感知世界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等方面承擔著重要職責。因此,全面深化立德樹人導向下的語文課堂改革,探尋小學語文課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在關聯,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時代任務之一。
語文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核心素養的四個方向是一個整體、相互促進。基于此,歷下實驗小學著重抓住能體現語文學習專業特點的“能力”二字,結合傳統經典教學,著力探索指向學生閱讀力、思維力和表達力的路徑策略。
首先,通過“閱讀力”探索學生的提升路徑。學校在語文教學中,將傳統經典閱讀定義為閱讀類、閱讀量、閱讀法、閱讀速度、閱讀質量等基本要素,針對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閱讀法”,學校提出了“具身閱讀法”,即讓學生通過身體動作、情感體驗等多種感官參與閱讀過程,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和內化文本內容,包括角色扮演、情境模擬、互動討論等,旨在打破傳統單一閱讀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主動性。同時,學校還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開發了一系列互動閱讀平臺和工具,幫助學生更高效地進行閱讀訓練和成果展示。通過這些綜合措施,逐步構建起了一個系統化、多層次、互動性強的閱讀力培養體系。
其次,通過“思維力”引導學生經歷由表象到本質的思維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力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思維力,作為透過事物現象看到事物本質的能力,涵蓋了思維工具、思維技能和探究意識等多個方面。在傳統經典教學中,教師利用經典文本的深度和廣度,鼓勵學生在閱讀時,通過了解不同事件、事物、事實的知識,進行具有思維性的分類、統計等初步處理,繼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文本中的細節,質疑其中的觀點,辨別信息的真偽,預測情節的發展,進行聯想和推理,最終作出判斷。這一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讓學生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思維習慣,有助于學生“說得明白、寫得明白”,從而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
再其次,通過“表達力”探索促進學生“創意表達”的路徑。“表達力”是指學生的語言運用和寫作的能力,包括表達能力、表達量、表達方法、創意形式等基本內容。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除了指導其文字表達外,還引導他們擴展多維度的表達方式,如即興演講、主題辯論、戲劇表演等。同時,從“表達量”上,對學生表達的頻率、次數、層量提出明確具體的提升目標;從“表達方法和創意形式”上,則通過跨學科、項目化、生活化、活動化等多種方式探索促進學生“創意表達”的路徑。
學生的“閱讀力、思維力和表達力”這三個向度既是一個整體、相互促進的過程,又是一個進階、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習得閱讀方法、掌握思維工具、學到思考技能、培育審美鑒賞、具備探究意識、學會語文運用和寫作,從而為學校創建“思辨讀寫·融創踐行”的基本實施策略奠定基礎。并通過系統化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創新學科育人理念
構建聯結式課堂樣態
“思辨讀寫”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批判性思維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進而進行有邏輯、有深度的寫作表達。通過思辨讀寫,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并在寫作中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融創踐行”是指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真實情境的過程,這一過程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通過參與具體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鞏固和深化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還能解決語言運用難以深入生活實踐的問題。融創踐行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探索和創新,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提升。
聯結,即結合。在小學語文傳統經典教學中,字詞句段一旦進入整體語境,就不再是獨立的個體,所以閱讀與表達,必須聯結整體的語境,由表及里,實現閱讀的深化。
無論是語文學科本身,還是學生學習語文,抑或語文傳統經典教學,都蘊含著“內在的秩序”,即“聯結點”。因此,歷下實驗小學致力于發現與重建漢語的“內在秩序”,構建“思辨讀寫—融創踐行”的聯結式課堂樣態,形成“因文而教—順學而導—隨境而練—適性而為”的課堂文化。
一是因文而教。在“思辨讀寫·融創踐行”的整體理念引領下,教師采用綜合視角挖掘每篇課文的教學潛力,并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通過深入剖析文本,引導學生領悟文本深層內涵,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同時,注重發揮文本的教學價值,使兒童與文本之間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結,引導學生通過經典詩文、成語故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深入理解文本內涵,體會語言之美。
二是順學而導。教師根據不同的學情,聯系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學習體驗,導向兒童的內心世界和能力生長。鼓勵學生將自身的語文學習體驗與文本的表達方式進行聯結比較,從中發現新的表達方式,提高自身的表達力。同時,注重個性化指導,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教學支持,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
三是隨境而練。隨境而練是課內課外相結合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注重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實現學生知情意行之間、聽說讀寫之間的聯結轉化。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傳統節日、習俗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實現知識與生活的聯結。同時,鼓勵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思辨讀寫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融創踐行的實踐來加深理解和應用。
四是適性而為。在教學中,教師們順應兒童的天性,順應母語的特質,將語文自然地融入兒童生命的成長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學習傳統美德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實現語文素養與個性發展的聯結。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融創踐行的實踐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因文而教—順學而導—隨境而練—適性而為”四個方面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小學語文聯結式課堂樣態的完整框架。在“思辨讀寫·融創踐行”的理念下,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兒童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
深化語文課堂改革
形成“1246”教學模式
課堂的轉型會引起教學形態的變革,為更好地體現新課標要求,歷下實驗小學注重傳統經典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并致力于構建一種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進階機制,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持續提升提供持久動力。學校以此為深化語文課堂改革的突破點,形成“1246”教學模式,即“一核·雙線·四形·六模塊”,構建了從思辨讀寫到融創踐行的學習進階模型。
“一核”是指以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學科素養為核心目標。旨在通過全面、系統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致力于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深厚愛國情懷、豐富知識結構、積極社會參與、健康身心素質、優秀品德修養的新時代少年。
“雙線”是指以“任務群”為主線,貫穿經典學習的整個流程;以“問題鏈”為主軸,貫穿師生互動的整個過程。兩條主線相互協作、遞進式交錯,共同促進教學活動的進展。“任務群”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重要概念,它強調在真實情境中設計具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學習任務,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理解力。“問題鏈”是指一系列邏輯連貫的問題,它們構成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路徑,用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內涵。通過“任務群”,“問題鏈”得以聚焦于特定的學習目標;而“問題鏈”則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設置,促進了學生對“任務群”中各項任務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四形”是指四種學習新形態,即情境式對話學習、辯論式合作學習、具身體驗學習和跨學科主題學習。情境式對話學習,實現了中華傳統經典與個體生命的融通;辯論式合作學習,實現了中華傳統經典與思維發展的融通;具身體驗學習,實現了中華傳統經典與多模態交融環境的融通;跨學科主題學習,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生活化學科實踐的融通。
“六模塊”是指教學設計中的六大模塊,即“情景激趣、任務驅動、問題串聯、小組合作、對話交流、展示評價”。“情景激趣”模塊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驅動”模塊通過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推動學生自主探究;“問題串聯”模塊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小組合作”模塊鼓勵學生分組討論,互相啟發,共同解決問題,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對話交流”模塊讓學生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分享學習心得,深化理解;“展示評價”模塊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平臺,并通過多元評價方式,幫助他們反思和提升。“六模塊”將教學過程視為一個系統性、動態性的過程,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對六大模塊進行創造性整合,將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有機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閉環系統,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歷下實驗小學通過“思辨讀寫·融創踐行”發掘并融合傳統與現代之美,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守中華魂脈與根脈,喚醒學生靈魂深處的中國精神,實現了少年兒童與時代的深度“鏈接”,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鄭曉云 李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