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年輕人覺得“心累” 離抑郁癥有多遠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實習生 溫珵

2025-02-15 14:45:02

原標題:年輕人覺得“心累” 離抑郁癥有多遠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年輕人覺得“心累” 離抑郁癥有多遠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病了,感覺心好累好累”“每天都很累,卻不明白自己在累什么”“心好累,好想逃離這一切”……記者在幾款常用的社交軟件上,經常能看到類似的帖子。記者采訪了多名年輕人后發現,這種“心累”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疲憊,更是一種心理上的無力感。學業負擔、情感困擾、家庭問題等多重壓力交織在一起,讓不少年輕人感到迷茫和無助。

“心累”背后是多重壓力

熊楠是一名正在準備轉專業考試的大一學生,她想轉入的專業是學校里最“卷”的專業。如果這次失敗,等到大二再參加考試轉專業的難度將會更大。熊楠感到“心累”,她說:“每天學習到很晚,但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心里特別焦慮。”

同樣感到“心累”的還有王言佳。2024年年初,剛上大學沒什么戀愛經驗的王言佳開啟了一段異地戀,雖然雙方距離不算很遠,但她不斷被“我們到底合適嗎”的疑問困擾著。“我老是想黏著他,但有時候他挺忙的,有點照顧不到我,我就會難受、內耗,糾結我們是不是不合適。”王言佳說。

李多成的“心累”則源于家庭變故。父母選擇分開生活后,李多成還要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家庭變化加上升學壓力,成了壓在他心上的一塊大石頭。李多成說:“那段時間,我經常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做,感覺整個人都被壓垮了。”

“心累”這個詞,是許多年輕人表達心理狀態的高頻詞。不少年輕人在面對人際關系、自我認知、升學壓力、家庭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癥。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王育梅。

一直“心累”,是否患了抑郁癥

王育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年輕人常說的感到“心累”,往往可能是陷入了抑郁狀態。她解釋道,抑郁狀態是暫時性的情緒不佳,一般是因為生活壓力或挫折引發,可通過適當的自我調節得到改善。而抑郁癥則是一種精神疾病,其特征為持續兩周以上的情緒低落,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常伴有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甚至還會影響認知能力和生活質量。

那么,抑郁狀態和抑郁癥的誘因又有何異同?王育梅進一步分析,這兩者的誘因雖然相似,但程度有著很大的區別,兩者都會因為一些消極的刺激源而產生。相較于抑郁狀態,抑郁癥誘因一般為較大的生活刺激,以及長期對心理造成影響的刺激源,并且還與家族遺傳、神經遞質異常等生物學因素有關。

王育梅在臨床工作中接診過不少青少年,她告訴記者,青少年因大腦處在發育中,心理波動較大,更容易受生活事件影響,誘發抑郁。

王育梅說,刺激源的大小不僅由外部客觀環境決定,還與個人應對能力、心理彈性、家庭支持等內部因素有關,因此,提升應對消極事件的能力和改善心態,是減少“心累”的重要方法。

王育梅特別提醒,感受到“心累”并不代表自己就會得抑郁癥,但對于可能陷入的抑郁狀態,年輕人也要積極應對,避免負向情緒持續積累。長期的抑郁狀態會消耗人體內5-羥色胺(正常的5-羥色胺水平有助于維持情緒的平穩,異常的水平則與心理疾病如抑郁癥、焦慮癥等相關——記者注)等神經遞質,當這些神經遞質水平過低時,就有可能引發抑郁癥。因此,及時調節情緒、尋求幫助至關重要。

“心累”應及時愈心

那么面對“心累”,年輕人應該如何應對?如何從心理困境中走出來,避免抑郁狀態進一步發展?

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熊楠度過了“心累”的階段。她告訴記者,高中時期,她曾因為升學壓力陷入過短暫的抑郁狀態,班主任發現她情緒低落,幫她預約了學校的心理咨詢。通過幾次心理咨詢,熊楠逐漸找到了解決困惑的正確方法。

“應該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自己慢慢明白了該怎么調節情緒。有事憋在心里會越來越難受,我自己感覺多和人聊聊天,心情就會好很多。”

像熊楠這樣通過心理咨詢走出“心累”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山東水利職業學院的心理教師相麟告訴記者,她在工作中接觸到的因人際關系問題而陷入抑郁狀態的同學占比最多。她提到一個男生的案例,該男生因與父母關系不佳、缺乏朋友以及與女友分手而陷入抑郁狀態。相麟說,第一次見到男孩時,他很沉默,明顯表現出多疑和安全感缺乏。通過與男孩溝通,相麟發現他的抑郁狀態源于社會支持系統的缺失。經過幾次心理咨詢,男孩逐漸放松,開始主動傾訴,意識到自己并非無法放下感情,而是缺少陪伴。

王育梅表示,大部分抑郁狀態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或心理咨詢得到有效緩解,但也有少部分情況比較嚴重的,需要及時就醫。李多成告訴記者,在他情緒最低落的時候,會在床上躺一天。媽媽帶他去當地一所綜合類醫院的心理科,醫生為其做了全面檢查,開了一些藥,李多成說,吃藥確實使他的狀態改善了很多,高考后他也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斷了藥,現在的他喜歡通過運動的方式來放松。

“心累”不是矯情

王言佳在選擇去做心理咨詢前,內心斗爭了很久:“因為談戀愛不順,就去看心理咨詢師是不是有點太矯情了?”這樣的病恥感其實并不少見。

對于青少年來說,王育梅指出,“病恥感”不僅出現在前來就診的孩子們身上,更多時候會出現在陪同孩子來看病的家長身上。有很多家長存在認知誤區,覺得孩子看心理醫生是一種矯情的表現,甚至覺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王育梅強調,在應對心理問題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長應當給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傾聽孩子的想法。在社會層面,應當通過科普提升公眾對心理疾病的認知,消除病恥感;學校也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興趣小組活動,促進學生在交流中提升應對負面情緒的能力。青少年要學會接納情緒,認識到其中也蘊含著改變的能量,分析自己情緒的來源,進而對自己的認知方式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作出調整。

(為保護隱私,應采訪對象要求,熊楠、王言佳和李多成為化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促進數實經濟深度融合

本報訊日前召開的濟南市政協十五屆四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推進數字濟南建設”議題積極建言獻策。市政協委員黃剛提出,積極培育轉型優勢...[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5-02-15

塞爾維亞華僑推動“一帶一路”小兒推拿國際交流基地成立

本報訊近日,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舉辦“一帶一路”塞爾維亞小兒推拿國際交流基地掛牌儀式。基地旨在通過小兒推拿這一中醫特色療法,為塞...[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5-02-15

民俗小吃的商業密碼

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集體記憶的民俗小吃,記錄著歲月的變遷與傳承,蘊藏著最鮮活的經濟動能。北京老字號門店“現搖現售”的傳統元宵、杭州排...[詳細]
經濟日報 2025-02-15

中國古典學的時代創生及價值意蘊

古典學不是西方的專利,中國也有自己的古典學。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標志著中國古典學登上時代發展的國際性舞臺。準確把握中...[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2-15

巨頭下鄉記:從鄉鎮肯德基爆火管窺消費新圖景

肯德基的紅色標識悄然點亮山東省壽光市侯鎮的街角,外賣騎手穿梭于云南省祿豐市勤豐鎮的鄉間小路,一場靜默卻深刻的消費變革正在鄉鎮的土壤...[詳細]
中國證券報 2025-02-15

2024年我國智慧農業相關企業突破8.3萬家

本報訊近日,記者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獲悉 截至2024年底,全國智慧農業相關企業總量達8.3萬家...[詳細]
農民日報 2025-02-15

荒坡披綠 “棉花”盛開

沿著荒坡盤旋而上2公里,就是高棉鄉棉花村。每年向村民支付租金4萬元,于2019年種下100畝金秋砂糖橘,是公安部派駐棉花村第一任第一書記田...[詳細]
農民日報 2025-02-15

以“五個完善”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要堅定不移做到“五個完善”。要以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主要目標,深入實施重...[詳細]
農民日報 2025-02-15

全國已舉辦招聘活動2.2萬場

本報北京2月13日電記者邱玥13日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獲悉,春節期間,各地春風行動不停歇,持續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提供專車、專列、包...[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2-14

山花爛漫最動人

1981年,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同學去敦煌考察,送行的老師對坐在火車窗口的同學大聲喊道。這位風趣幽默而富有藝術激情的老師是楊先讓,...[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2-14

河口區開展2025“世界濕地日”主題宣傳活動

今年2月2日是第29個“世界濕地日”。為切實做好濕地保護宣傳工作,2月11日,河口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組織開展了以“保護濕地共筑未來”為...[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5-02-14

政策效應顯現樓市“小陽春”可期

近期,在一系列政策調整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房地產市場回暖跡象明顯。一線城市作為樓市的“領頭羊”,率先呈現回暖態勢,北京、上海、廣州...[詳細]
中國商報 2025-02-14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