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5-02-24 09:56:02
原標題:【光明時評】城市釋放戶外運動經濟潛能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城市釋放戶外運動經濟潛能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當前,中國戶外運動已進入黃金發展期,戶外運動產業在體育產業中的占比接近60%,參與人數超過4億,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成為推動中國新型城市化進程的又一著力點。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關于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建設100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進一步凸顯了戶外運動發展的戰略性地位,為目的地城市提升發展品質、樹立新形象帶來重要機遇。一些城市可借力戶外運動資源的適配利用、戶外運動場地的靈活開發以及戶外運動業態的多元構筑,不斷培育差異化優勢、凝聚城市品牌勢能。
戶外運動資源推動城市形象提升的路徑涵蓋了優勢挖掘、產業增值、生態反哺及品牌溢價等環節。具體而言,城市形象提升始于對自身稟賦的精準識別與開發,并通過“體育+”強化城市功能價值,推動產業結構從傳統資源依賴向綠色經濟主導轉型,最終借助戶外運動資源實現品牌重塑。東北地區具有發展冰雪運動的顯著優勢,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哈爾濱建成目前亞洲最大、冰上運動項目最全、純體育元素的80萬平方米室外公益冰場,打造了城市發展的冰雪文化“金名片”。西南地區海拔變化豐富、降水充沛,貴州六盤水深挖當地“夏涼冬雪”的獨特氣候與地理優勢,全力打造“戶外+文旅”優質旅游城市目的地,實現了從“江南煤都”到“中國涼都”的成功轉型。在“綠水青山”的品質滋養下,戶外運動與屬地稟賦深度結合,為城市形象增添了個性化氣質與標簽。由此可知,通過因地制宜的方式充分盤活與利用戶外運動資源,以“綠水青山”滋養城市品質,是推動城市建設的重要方式。
場地設施建設是發展戶外運動的硬件基礎,也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驅動城市經濟、文化、生態多維發展的戰略性引擎。在傳統城市化視域下,地標性建筑和規模經濟往往發揮先導作用。隨著戶外運動蓬勃發展,位置和功能相對分散的城市“金角銀邊”空間開發價值和重要性日益提升。通過科學規劃山地、水域、空域等戶外資源,不僅能夠激活城市閑置空間與潛在稟賦,更可憑借人流的聚集、產業的融合和品牌的塑造為城市注入可持續發展新動能,形成由戶外運動設施建設,到體育產業鏈條延伸,再到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的發展閉環。從青島齊魯康體公園、太平角公園“厚植”體育功能,到重慶漁人灣碼頭附近的自然灘涂“變身”囊括騎行道、潮流運動場、親子游樂場的N37橋角夜光營地,再到長沙、西安等多個城市立交橋下“生長”出的網紅運動打卡地,戶外運動場地設施建設通過對“金角銀邊”的開發利用活化城市空間,已成為支撐城市換新顏、添活力、增動能的重要力量。
在戶外運動促進城市發展,塑造城市新形象的過程中,產品與服務的業態豐富化和多元化是支撐全國戶外大市場良性發育的關鍵。如今,傳統戶外產業千篇一律的“裝備購買+場地使用”模式正在被新興市場活動解構和再定義,戶外愛好者不再滿足于目的地的單一運動功能,而是更傾向于追求深度參與戶外運動的復合體驗。面對需求變革,城市發展可以錨定符合自身比較優勢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以錯位競爭和借位合作發揮“長板效應”,實現百花齊發、美美與共的城市新生態。如成都麓客島將沖浪、賽艇、滑雪、露營、動物農場、藝術市集等相結合,以“戶外+商展”模式培育出城市體旅服務綜合體典范,為成都打造“世界賽事名城”的建圈強鏈工作貢獻了戶外產業力量。戶外運動產品與服務的創新變革,使目的地城市能夠筑牢戶外產業鏈的不同生態位,進而彰顯其差異化形象與獨特的吸引力。
(作者:白宇飛、馮珺,分別系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